對比之下是慚愧!同是農產品日本美國的不愁賣,國內卻沒人要

2019-11-21     農家大院

對比之下是慚愧!同是農產品日本美國的不愁賣,國內卻爛大街!

菜籃子,果園子!一直都是國內農民的硬傷!我們聽得最多的,看到最多的就是農民豐收了!可是豐收的農產品卻滯銷爛大街了!不但沒有豐收的喜悅,卻是滿腹的苦水無處倒!

再看看日本的蔬菜水果,外觀漂亮品質好,論個賣還貴的離譜不愁賣!按常理,應該是越便宜越好賣才是,可市場卻偏偏就不認這個理!進口農產品成了香餑餑,國內的農民也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外國人賺咱的錢!

國內的農產品和國外的農產品的待遇差別之大!讓國人感嘆之餘也看到了相互之間的差距!日本和美國等國外的農產品都是由政府協調,公司來經營,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重點是控制產量,提高品質。咱們國內的農產品都是由著農民的性子來,愛種什麼種什麼,種的好與壞那是自己的事;沒有統一標準,產量不穩,品質參差不齊。收多少,怎麼收購商販說了算,農民只有賣還是不賣的權力!其他的沒有話語權。農民種出來的東西根本就沒有競爭力,怎麼賺錢,更別說去和別人家比了!

農產品滯銷,損失最大的當屬農民了。農民在土地上耗費了時間和精力,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到頭來的結果就是投入比和收入比成不了正比例。情況嚴重者恐怕連本錢都收不回來,每次農產品收穫的時候,農民都要為價格和銷路提心弔膽!

我國的農產品面臨的難題,農民自己沒有能力和辦法控制並扭轉局面。農民只知道什麼賺錢就跟著種植什麼,直接導致了種植的農產品品種單一,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農產品一成熟,一下子都來了,都在短時間內扎堆上市,沒有後續加工產業托盤,直接結果只有低價滯銷。

要解決當前我國農產品的尷尬境地,就要因地制宜地借鑑日本美國這兩個國家對農業的科學化管理和市場布局。

日本對農產品的管理採用了政府參與加創新的模式,為了保障農戶的利益,農產品從農戶流通到消費者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政府在發揮作用。大力提倡農產品直銷,幫助農民搭建銷售中心,組織農戶銷售農產品,農民直接參與定價。為避免同質化的現象產生,日本鼓勵農民種植具有特色的精品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而美國則是發揮農業合作社和農業協會的優勢,有專門的合作社對產品進行整合銷售,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合作社也能保證農民的利益不受損。同時,各種農業協會,負責提供售前和售後的服務,合作社和農業協會能相互配合,助農生產!

不管是日本還是美國,他們的農產品都沒有太多的過剩現象,主要是在信息源頭上給農民提供農產品規劃種植信息,供農民選擇,有效避免了扎堆生產,這個缺,那個又多的現象發生!我國農民的農產品最大的缺點就是扎堆生產,沒有一個有效的農產品信息種植規劃信息讓農民選擇,農民只能憑感覺種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OLQjW4BMH2_cNUgBO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