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門,蘇州歷史上命運最坎坷的城門

2019-05-16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蘇州古城有這麼多古城牆、城門,要說哪一個出鏡最頻繁,知道的人最多,恐怕得算是平門了,倒不是說它的名氣最大,而是它占了個地利,每天無數旅客只要一出蘇州火車站南廣場,就能望見遠處這一扇蘇州歷史上命運最坎坷的城門



在蘇州城的總設計師伍子胥的規划下,平門與其他城門一樣順利誕生,不過這頭一件坎坷的事,就是關於它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至今還沒有定論

平門位於蘇州城北,齊門之西。關於它的名字,有兩個比較常見的版本。

第一個呢是唐朝時的記載,說是當年伍子胥率領江東子弟北上攻打齊國,就是從此門出去的,後來又是通過此門凱旋,所以為了紀念和表達平定齊國的意思,就把這裡叫做平門



不過元代時有不同的記載,說是這裡叫做平門純屬是個誤會,原來平門不遠處曾有商朝賢臣巫賢的墓,於是當初取名時寫的是「巫門」,但因為「巫」與「平」字在古代看起來非常相似,後人就搞錯了,以訛傳訛平門就被動改了名。

真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現在我們還難以弄清楚,不過平門自己大概不會在意的,畢竟這與它後來的身世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啊。


30年代的平門


那麼,平門到底發生了什麼坎坷的事呢?

答案很簡單,沒有。

是的,就是什麼也沒有,因為在蘇州漫長的歷史上,平門長期處於被廢棄的處境,就宋代連赫赫有名的蘇州地圖《平江圖》上都壓根找不到平門的蹤跡,可見這位古城門長期缺席,和盤門、閶門、胥門等等比起來,實在寒酸,連舞台都上不了,十足的一位龍套王啊。

平門:┗|`O′|┛ 嗷~~」



那明明開城門,為什麼又會被長期廢棄呢?這個原因翻遍史書都找不著,民間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因為戰爭的原因,有的說是從風水學上的考量。

不論原因如何,命途坎坷的平門在來到近代後,終於有了翻身的機會。


剛剛建成的蘇州火車站


如今的蘇州火車站


1906年,蘇州建了火車站,當時的火車站就在蘇州城北,大概就在今天差不多的地方,就是略顯寒酸,面積不過200多平,站台只有2座,可在當時國內也屬於較早的一批現代車站。但問題緊接著來了,下了火車後得進城,但尷尬的是,沒門

所以一段時間內,從火車站下來後雖然能瞧見古城,還能清晰的看見全城最高的建筑北寺塔,但就是過不去,得繞道齊門或者閶門。

所以到了1926年,火車站建成時隔近20年後,蘇州人終於重新開闢了平門,這下子交通一下豁然開朗,平門的春天眼看就要到來了。


開了兩個門洞的平門


但是,無情的命運再次粉墨登場,開了沒多久,平門還在呼吸新鮮自由的空氣呢,又有一堆人跑了過來,再次把它填塞了

據說城門開了沒多久,江浙一帶的軍閥就打起仗來,有好事者請來風水先生,一看,都是這平門惹的禍。「大師」說,蘇州城形狀酷似螃蟹,但不能有八腳(即八向),否則要不穩定的!


抗戰期間蘇州淪陷時在平門城頭的日軍


不管這個莫名其妙的說法是否靠得住,但平門又被填塞了,好在平門大風大浪見多了,不就是不讓我上場嘛,我可以等嘛。

平門:(` 3′)」

很快,蘇州人發現沒有平門真的不行,兩年後,平門再次復開,不過待遇還是比較寒酸,就給開了兩個門洞,沒城樓更沒城門,管用就行。

同一年,貝家的「顏料大王、貝聿銘的叔祖」貝潤生出資修建了跨城河通向火車站的梅村橋,後來拆建為「新平門橋」,也就是如今平門橋的前身。


如今的平門橋


可惜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蘇州大部分城牆城門都沒有逃過被拆除的命運,平門也是如此,好在到了2012年,蘇州開啟了古城牆修復保護工程,重建了大部分的城樓與城牆,平門也屹立在蘇州城北,與同樣舊貌換新顏的老朋友蘇州火車站一起,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

折騰了一輩子,平門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OFvB2wBmyVoG_1ZeJ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