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六朝古都,留下的文物古蹟實在不少,昔日的皇家園林是其中一個「大項」。這些皇家園林中不但留下許多古蹟,也留下不少的故事在後世流傳。前兩天咱們說過北海公園裡的趣事:永安寺的獅子為什麼「屁股朝外」。今兒再來講一講另一個著名皇家園林——頤和園裡的逸聞趣事:龍鳳樹、延年井、快活小道亦有名。
按說這三處景觀都不是頤和園裡的主要景點兒,和佛香閣、石舫等「大件兒」比起來顯得頗為不起眼兒。之所以它們也能享有相對較高的知名度,還是因為其中的故事,而且這些故事還都跟一個人有關,她就是清末垂簾聽政多年的慈禧太后。
您都知道頤和園裡有個宜芸館,所謂的龍鳳樹就是宜芸館西北后角門外的一棵松樹。據傳此樹的樹齡已超過500多年,比頤和園的歷史還要早,甚至早於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這棵樹樹皮斑駁,宛若龍鱗,樹枝盤繞而生,整體像一條巨龍、作勢欲飛,人們稱之為龍樹。清末時,慈禧掌權,名義上的皇帝成了傀儡、被慈禧壓制多年。中國傳統的龍鳳圖案一直都是龍在上、鳳在下,以示男權。據說慈禧當權時硬生生給它們掉了個個兒,成了鳳在上、龍在下,以彰顯自己才是天下最大。
有一回李蓮英陪慈禧游頤和園,玩兒的正高興,突然雲生東南、霧漲西北,眼看大雨將至,不得已一行人只好去宜芸館避雨。行至后角門時,見這棵松樹長得怪異,就問李蓮英這是棵什麼樹。小李子答道:「老佛爺有所不知,這是一棵龍樹,當年乾隆爺建清漪園時就有它了,整個頤和園裡數它最大……」話還沒說完,李蓮英突然覺得不對勁兒,這話說得不合適,恐怕犯了老佛爺的忌諱,於是趕緊改口:「可隨它怎麼大,也大不過老佛爺您」。不找補這句還好,這下兒反而給慈禧提了醒兒,真是越描越黑,慈禧不由得勃然大怒:「怎麼?它最大?還是棵龍樹?我看是棵妖樹,把它給我砍了,根都不許留!」
李蓮英還沒來得及答應,忽然一聲霹靂,一道閃電夾著轟鳴聲正好霹中古樹。眾人大驚回首,只見古松攔腰而斷。這一看倒讓慈禧轉怒為喜,原來樹幹折斷後,露出中間一根橫生的枝幹,這枝幹形如一隻欲飛的鳳凰,踩在龍樹主幹之上,形成了鳳在上、龍在下的態勢,正好合了慈禧的心意。小李子趕忙下跪,大呼:「此乃天意」。這下兒救了李蓮英、使他沒有獲罪,古樹也等於完成了「自我救贖」,從而得以保留至今,從此人們也不再稱它為龍樹,不過雖然鳳在上,但稱呼鳳龍樹畢竟繞嘴,於是就叫它龍鳳樹。
仁壽殿是頤和園的主要建築之一,想必您更熟悉了。清朝歷代帝王都很喜歡頤和園,慈禧尤甚、經常住在頤和園。而仁壽殿就是慈禧和光緒住園期間臨朝理政,接受恭賀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所以她在這兒待的時間很長。就在殿北邊兒有這麼一口井。按說有井不新鮮,古人鑿井取水,這很正常。可是這口井不一般,它不但是慈禧和光緒御用的水源,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延年井。仁壽殿旁延年井,無非取延年益壽的吉祥寓意。
此井開鑿於1903年,據說是慈禧親降懿旨開鑿的,話說這一年夏天酷暑難耐,慈禧到頤和園避暑。可能是路上著了熱、中了暑,到了頤和園就一病不起,且久治不愈。一日午睡,慈禧做了個夢,夢到了仁壽殿旁有一口井。醒了之後就便派人去挖,果然取出了水。慈禧喝了一碗,頓時暑熱全消,神清氣爽,病竟然神奇般的好了。慈禧認為此井之水能治病,大概其也能讓自己延年益壽、長命百歲,於是便將它定為御用,並封其為延年井。此後慈禧只要住在頤和園,必要飲用延年井之水,並用井水沏茶,也不知道是真好喝,還是為討個好彩頭?
據傳慈禧對這口井的感情勝過金銀珠寶,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北京、帝後西逃,臨逃亡之前慈禧還不忘趕到頤和園喝一碗延年井水。清朝滅亡以後,延年井廢棄不用,如今我們看到的延年井是1984年按原樣修復的,上面的「延年井」三個字出自曾任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的當代著名書法家王遐舉之手。
剛才說了,仁壽殿是頤和園的主要建築,慈禧常常在這兒理政,娛樂的地方離此也不遠,叫德和園,就在仁壽殿北。這裡原為清乾隆時怡春堂舊址,光緒時改建,其主要建築為大戲樓、頤樂殿和慶善堂,是慈禧觀戲的場所。德和園牆外有條十分不起眼兒的小過道,卻有著一個有意思的名字:快活小道兒。這是怎麼回事呢?又是怎麼個「快活」法兒呢?
原來呀,這個所謂的快活指的是「個人衛生」問題。人有三急嘛?這無處方便是很難受的事兒,一旦問題解決了,自然是「快活」的。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是和德和園有關,慈禧酷愛聽戲,所以德和園經常的鳴鑼開場,慈禧還常常讓大臣們陪她一起聽戲,將此作為一種賞賜、一種恩典。有時候這一場戲唱完得好幾個小時,這對於喜歡聽戲的還好,對於沒有戲癮的人來說就麻煩了,不但聽得昏昏欲睡,還時常的迎來「尿點」。可最大的問題是鳴鑼一響、大門緊閉,可德和園裡又沒廁所,即使有出恭的地方也是慈禧專用馬桶,別人沒資格用。
德和園有個小門兒,出門就是這個小過道,左邊通往慈禧寢宮樂壽堂的後院,前方通往萬壽山。於是大臣們只好自掏腰包兒賄賂把門的太監,每當內急時太監悄悄打開小門,搭梯子讓大臣們到外面方便,由於回來時已是暢快淋漓,因此這裡被戲稱為快活小道。那些帶有迷信色彩的事件恐怕是不可能發生的,而那些故事我們也無從辨別真假,唯有頤和園裡這三處小景點兒,因這些故事而受到關注,也為人們的旅遊參觀增加了些許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