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我就想起老北京以前生爐子的景兒

2022-01-27     老北京故事

原標題:天一冷,我就想起老北京以前生爐子的景兒

天一冷,我就想起老北京以前生爐子的景兒

「說起北京的冬天,總讓人不寒而慄」

每當一進入冬季,北京人曾經住在胡同大雜院時

家家戶戶生爐子,安煙囪的日子

冬天搖煤球在老北京可是一景

我想很多人都記憶深刻

這也是現如今住在的樓房

享受暖氣或是集中供暖的朋友所無法想像的

當年住平房的居多,無論東西南北城

只要到了十一月份,家家戶戶就開始搗騰爐子了

您可千萬別小看了這生爐子,安煙囪

它們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就有人手藝好,有人手藝潮

所以街坊四鄰互相幫忙那是常有的事兒

當時,為了保證社區居民的安全

每到這時候,片警,居委會都會挨家挨戶檢查一遍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買「冬儲煤」

憑本供應,價格要比平時的便宜

有的家裡會自己去煤鋪拉上幾車

也可以讓煤鋪代送,送貨費和蜂窩煤錢一起結算

蜂窩煤來到各家各戶,首先要放在那裡風乾

如果沒有得到充分的乾燥,燃燒的時候水汽很大

一些住戶為了省錢

在入秋後常找個搖煤球的工匠

用一個花盆和一個篩子像搖元宵那樣

將煤末摻些黃土搖成煤球,待晾乾後備用

為了用這生爐子取暖,還衍生出很多工具

「爐鉤子,火筷子,銅條,煤鏟兒,火蓋,大圈兒,二圈兒」

它們就像綠葉一樣襯托著爐子上這個紅花兒

少了一樣,您還真鼓搗不了這爐子

不過話說回來,傢伙事兒預備齊了

這籠火(也有叫攏火的)

添煤、封火唔的可都是生活經驗

一輩一輩傳,一回二回練

生活中的平凡和樂趣也就融在裡面了

煙囪出口時不時地往外滴答「煙囪油子」

很多人家的煙囪外邊都掛著半拉可樂瓶子

免得滴答路人身上

北京,用燒蜂窩煤取暖的時代

伺候爐子是最煩惱的事了

生爐、添煤、封火、倒煤渣

每天占去很多時間

家家戶戶心裡都得有數,算計著燒火

晚上上床之前,還得把爐子封上

為的就是讓它燒得慢點,火甭太旺

第二天早晨,每家每戶都得有一人先起來

麻利兒先把蜂窩煤捅開,添新煤,把火燒旺嘍

這火半夜就沒了,第二天起來現生火也來不及

這時候老北京人之間的情感就體現出來了

直接拿一土簸箕,挑一個像樣兒的蜂窩煤,

去鄰居家換一塊兒燒得了的紅煤

拿它當引子,重新生爐子

當年北京人都用爐子烤過最多的就是白薯

孩子要是嘴饞了,把白薯往裡一塞

個把鐘頭的功夫,整個院兒都飄著白薯的香味兒

想想都流哈喇子

胡同里一到冬天滿街煤末子的景兒沒有了

大雜院裡也不用擔心誰家又中煤氣了

人們惦記的不再是煤爐子,而是明天更好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19363625_12004705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