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儒家有「孝親」傳統。其中,農曆十月初一的寒衣節,民間叫做「過十月一」。每到十月初一之時天氣開始變涼,冷空氣來襲,人們在裹上厚棉襖的同時,每家每戶都開始供暖了,我們回到溫暖的家中有沒有想起我們已故的親人,他們是不是吃得飽穿的暖呢?
所以寒衣節的主要風俗就是送寒衣。為逝者送寒衣,固然很暖心。但寒衣節也帶有一些中元節的特徵,如果不妥善處理,恐怕好兄弟會找上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送寒衣的詳細指南,一定要引起重視!
燒衣需要提前或者在寒衣節當天燒,不可以延後。上午9點至下午15點之間是最佳時間。因為農曆十月初一時,天亮較晚,太陽落山時間早,所以去祭拜燒寒衣的時間過早或過晚都不合適。而天大亮的上午9點到下午15點最為合適,太陽充足,陽氣比較旺盛。
寒衣節祭祖在於孝親,古代焚化紙質衣服來祭祀先祖。而現代,五色紙做的寒衣依舊是主要物品,還有其他衍生的紙做的現代衣帽鞋襪被褥紙錢等物品。
送亡靈的衣服,冥鈔諸物,都要燒焚,只有燒得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紙,才能化作綢緞布,化作陰曹地府的宮室衣裳,化作金銀錢。燃燒時一定要放慢速度,讓火燒完,不要拿木棍亂戳、亂挑,再加上燃燒時間,我們都要等到燃燒完後,連火光都變成灰燼再離開,如果燒不幹凈,亡靈就會有留戀,跟著燒衣人回家。
到外地要送寒衣給過世的親人,可在家門前或十字路口燒化,在燒化的時候要畫一個圈,朝祖墳的方向留一個小口,一定要在圈內燒化,請祖宗受領。圈圈裡備些紙錢燒,這是給孤魂野鬼的,請他們不要爭。
燒寒衣內心恭敬感恩,感謝祖先的辛苦付出。嬉戲打鬧會被視為大不敬,所以要避免兒童參與寒衣節燒衣活動。
在祭拜前,必須吃飽喝足,才能去祭拜,因為飢餓會導致身體空虛,體力缺乏,易引發邪氣上身,再者,過分傷感也易引發各種不測。
寒衣節祭拜結束後不要回頭看,特別是晚上在路上遇到聲音不要應聲,不要長時間在野外停留,否則會引發邪氣跟隨。
所謂寒衣節,面對即將到來的寒冬,人們會挂念起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要為他們添衣送暖。雖然陰陽兩隔,但我們還是更願意相信,那些我們想念卻無法告別的所愛之人,還在某一空間裡,他們還能與我們以某種形式相聚。所以,在特定的日子裡,我們送上「食品」、「錢財」與「衣物」,既希望他們能在另外一個世界裡豐衣足食,又希望能保佑我們在這個世界裡平安無恙,一如在生之時,對我們的呵護。
小編提醒大家在燒紙時一定要多加小心,紙燒完後一定要確保內部的火星完全熄滅後再離開。同時建議大家文明祭祖,為逝者送上一份鮮花和祝福,減少此類燒紙活動。
本文內容為原創,未經過原作者或者現發布者的同意,任何個人或單位都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