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口奪糧」記
01
吃完早飯,廬江縣植保植檢站站長張啟高就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頂著熱浪驅車趕往該縣金牛鎮圩壩村的千萬家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養馬圩水稻種植基地,監測病蟲發生情況。
連續高溫天氣,太陽炙烤著養馬圩的一塊塊稻田。
在養馬圩的田頭,千萬家合作社理事長王宗兵一見到張啟高,連忙放下手邊活計,高興地迎了上來:「歡迎,歡迎啊!」
「你們不誤農時,我這技術保姆可不能閒著哈。」一路話不多的張啟高,見到了農民格外親熱。
張啟高向王宗兵仔細詢問水稻生長發育、病蟲害防治等情況。
「今年我們田塊土壤墒情足,播種基礎較好。現在稻苗長勢良好。」眼瞅著綠油油的莊稼,王宗兵一臉歡喜。
「你看,王宗兵種植的水稻一、二類苗達到了90%以上。」張啟高俯下身子,拔起幾棵稻苗仔細觀察後說,水稻苗全、苗齊、苗勻。
張啟高說,由於近段時間氣溫持續升高,為稻田病蟲害繁衍滋生提供了有利環境,對秋糧生產造成巨大威脅。
「現在單季稻進入了分櫱期,當前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主要是抓好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防治。」張啟高說。
王宗兵聽得認真,不時點頭。
千萬家合作社的3200畝水稻,不僅讓王宗兵牽腸掛肚,也時刻牽動著張啟高的心。
張啟高說,連日來,廬江縣組織農技人員對種糧大戶的預防作業進行「一對一」技術指導,將病蟲害減少到最低程度,保障水稻健康生長。
在張啟高的建議下,王宗兵決定採用氯蟲苯甲醯胺進行噴藥防治。
02
一架輕型無人機在王宗兵的操控下,很快騰空而起,「嗡嗡」地在稻田上空來回盤旋。
馬達轟鳴,機翼飛旋。
無人機在水稻上方一米左右的高度,時而疾速前行,時而緩緩轉彎,一道道霧化農藥均勻地噴洒到水稻田間。
「用無人機進行水稻病蟲害飛防作業,一畝田用時在一至兩分鐘內,是人工作業的20多倍,一天可以完成施藥作業500畝。」王宗兵樂呵呵地說。
王宗兵介紹說,飛機治蟲相比傳統的治蟲既省工省力,又省時省藥,具有噴洒均勻、藥物殘留少、霧化效果好、滅蟲速度快、作業效率高等特點。
「現在的高科技真厲害,你看,飛起來就跟玩兒一樣。無人機真是我們農民種田的好幫手。」王宗兵語氣透露著自豪。
一壠田噴完,這架四旋翼的無人機便回到田埂上。王宗兵趕緊上來,加註新配好的除蟲藥劑。
王宗兵告訴記者:「無人機一次攜帶8公斤的藥劑,十幾分鐘就噴完了,電池需要及時更換。」
王宗兵說,他們一共帶了十幾塊電池,如果農田面積大,還要現場充電。
「和傳統的人工噴藥相比,無人機不僅看起來『高大上』,還徹底解放了農業生產力,讓水稻病蟲害防治『如虎添翼』。」張啟高興奮地說。
偏東的太陽逐漸移到頭頂。
前後僅用了三四個小時的時間,王宗兵這裡的200畝水稻病蟲害防治作業就完成了。
03
晌午時分的太陽很猛,路又不好走,記者跟了大半天,渾身早已被汗水濕透,感覺腿腳也有點酸痛。而張啟高一行人卻步履輕快。
張啟高笑著說:「農業有句行話,叫『天晴看蟲,雨天看病』。眼下天氣持續高溫乾燥,作物就容易長蟲。種植靠天吃飯,農時耽誤不得。」
「每塊田打什麼藥,事先要實地查看。藥打完後,還要跟蹤看效果,嚴格按規程操作,一點都不能馬虎。」提起水稻病蟲害防治,張啟高有說不完的話。
「我們組織植保技術人員送技術、送服務,就是要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確保今年水稻有個好收成。」 陪同採訪的廬江縣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吳周說。
他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截至目前,廬江縣已完成「兩遷害蟲」防控面積61.3萬畝,占水稻受害面積90.7%。累計防控農藥32噸,出動防控作業人員6000餘人次,啟用大中型藥械2400多台,實施飛機噴藥作業170多個架次。
「目前防治效果較好,蟲害發生面積基本得到控制,沒有進一步擴大的態勢。」吳周對記者說。
吳周說,根據當地氣象部門預報,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廬江縣高溫少雨天氣將持續至8月底,「這樣可能會加重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發生,防治形勢仍比較嚴峻。」
吳周表示,接下來,廬江縣將採取無人機、超輕型飛行器、大型自走設備等多種設備協同作業,針對不同田塊提供精準施藥,打好秋糧「蟲口奪糧」戰。
張啟高叮囑王宗兵,近期要備好呲蚜酮等農藥,防止三代粘蟲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確保秋糧豐產豐收。
聽張啟高這麼一說,王宗兵咧開嘴笑了。他對今年的收成心裡有了底兒。
在廬江縣金牛鎮圩壩村養馬圩的地頭,放眼望去,田野泛綠。記者真切地感覺到,在種糧大戶王宗兵這片肥沃的田野上,正孕育著金色的收穫,和豐收的希望。
出品:廬江縣融媒體中心
往期精彩回顧
廬江融媒體獻禮祖國70華誕 | 對祖國的愛,讓我說給你聽!
這兩名廬江人當選「安徽省技術能手」!有你認識的嗎?
機會來了!廬江縣城區學校選調教師172名
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司法局在行動,請為他們點贊!
記者/趙德斌
編輯/張媛
微
聚
廬
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傳播廬江聲音
展示廬江風采
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