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戴「金箍」防走神「黑科技」進校園是否合適?

2019-11-11     人鏡生活

經常有學生把自己比作孫悟空,他們感覺課業壓力就像壓著孫悟空的五行山。但這幾天浙江金華一所小學的小學生,真的變成了孫悟空,因為他們要帶著「頭箍」上課。

本周,浙江金華一小學應用監測走神的頭環引發熱議。據報道,這個頭環可以檢測腦電波,評判學生上課、寫作業是否集中注意力並打分,老師也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在哪個階段開始走神。

學校老師也會把此分數像考試成績排名一樣發到家長群里。消息迅速登上熱搜榜,不少網友表示質疑:「放過孩子吧!」「給孩子戴上『緊箍咒』,問過孩子的意見和感受嗎?」

而有記者採訪到當事學校的一位老師,老師稱,這個頭環已經使用近一年,是由一名鄉賢捐贈,一共捐贈了50台,而頭環產生的數據都會被上傳至設備公司。

浙江省金華市孝順鎮中心小學 張老師:(使用過程中)沒有學生向我們反映有什麼不適,也沒有家長向我們反映有什麼意見,學生的心理暗示肯定是有的,(頭環)帶著會比平時認真一點還是有的。

頭環的技術提供方也接連發聲明。稱此頭環是訓練學生提升專注力的儀器,並非用來監控學生的產品,不會產生副作用。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也給出相關回應,並為平息「質疑」,當地已決定暫時停用相關設備。

而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該款頭環在網上也可以購買,售價3000多元,那麼,這個所謂的黑科技真的能防走神嗎?

北京大學信息與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 陳江:要想獲得大腦的專注度這樣的信號的話還是看起來很玄的。一是他們用的電極數本身很少,最多四個用這麼少的信息量,然後再加上電極本身還是乾性電極,它獲得的腦信號本身質量也不是很高,用這個信號來反推大腦的專注程度,這樣的抽象的信息的話,是比較難的。但是,判斷學生是否睡眠或者有開玩笑的話,是不是在快速動眼期的睡眠,這是倒是有可能的。但是也還是有可能在少數的短暫的時間裡面有一些效果,這些效果的話不見得來自它的本身的就是提取腦電波之後進行了分析,而是可能來自於我們稱為的叫安慰劑效應。

陳江教授認為,戴上頭環後所謂學生更專注的效果更多源於因為頭環的存在學生會意識到自己處於被監控狀態後強行地約束自己集中注意力。而不論此「金箍」能否真的防走神,記者採訪中多數家長都表示,學習靠個人,即使是高科技做實驗也不要用孩子當「小白鼠」。

市民:學習,還靠個人自覺吧,我個人感覺。

市民:時間長的話,我感覺對學生自由應該是有所干涉吧。

市民:孩子他有一個天性,我覺得教育應該是正確引導,用一個電子的儀器來監測一個人,我覺得不是特別人性,從心裏面有點排斥,嗯,抗拒這個事情。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也坦言,這樣的事情既可笑又可恥。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陳志文:上課是不是專注?是不是用心?是不是守規矩實際是家長老師社會共同協同的一個結果,它並不是一個機器可以解決的問題。我們把這事就顛倒了,這是可笑的地方。那麼我覺得可恥的地方就是我們學校竟然成為這些技術的一個展示場。

近年來,不光是「防走神頭環」也不光是浙江金華,各地都有過在學生身上使用不同「黑科技」的新聞出現,陳志文認為,這背後反映的是家長、學校的功利思維,這是違反教育本質的。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陳志文:這是人工智慧提分精準提分,實際是顛倒了最基本的教育和科技之間的關係。科技是賦能教育,是為教育服務的。教育本質是一個人的成長,是個人和人之間的事情,大家都想讓孩子專心致志,然後把成績搞上去,這是一個非常荒唐的事情,很多人是有差異的,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學習,都喜歡學習。

陳志文認為,家長和學校與其花注意力在所謂的黑科技上,不如各司其職,更多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在課堂上更專注。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陳志文:我個人覺得這件事首先是要解決家長問題,其次是學校,就是說一個好的習慣是誰形成的?首先是家長。那麼學校我們讓課堂這個叫豐富叫有趣,提高課堂的質量吸引力。

一項教育技術用於課堂教學中,首先不能侵犯學生的合法權利;其次,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發展。給學生戴頭環監測學生上課是否走神,就涉嫌侵犯學生的隱私,影響學生人格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CejvW4BMH2_cNUgSA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