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了解,魚缸的過濾分物理過濾、化學過濾、生物過濾等。而物理過濾又承擔著過濾的第一道防線,據平台後台的數據了解,8成以上的魚友都採用底濾作為過濾方式,那麼第一道防線的第一道關口,就是乾濕分離。這個不起眼的盒子,卻有著不少的學問,下面隨著作者慢慢的了解一下它。
乾濕分離,實際上是把濾棉抬高,使其離開水面的一種過濾方式。主要目的是不讓食物殘渣、糞便長期浸泡在水裡。也就是在下水出水口的位置和過濾槽之間架一個懸空槽,裡面主要放棉,懸空槽底部有大量小孔可以排水。簡單點說就是使濾棉隔空阻止食物殘渣、魚便浸泡到水中的一個裝置。
工作原理:
水從主缸出來後,首先經過一層類似滴流盒的裝置,放入白棉或者其它可以過濾掉雜質、污物的過濾體,水透過白棉後滴流入生化過濾系統進行循環,這樣白棉基本上始終都會處於一種較為乾爽的狀態。
好處:
1、濾棉離開水體後,缸內的糞便殘食與水體分離,這樣可以避免二次污染。而且部分性的讓過濾水與空氣接觸,可以加速二氧化碳的擴散,並且有一定的增氧作用,物理過濾槽和生化過濾分開,這樣可以提高物理過濾效率,降低消化系統的負擔,同時可以減少各種細菌在水體里的滋生數量,對於降低水體污染、減少魚類疾病大有幫助。
2、過濾棉易清洗,拆卸清洗安裝方便。物理過濾棉攔截掉了主要的可見贓物,生化濾材就會減少污染,延長清洗的周期。
需要注意:
1、由於乾濕分離的水流速度大於長期在水中浸泡的過濾棉所承受的水流速度,所以在水流的衝擊下,遺留在過濾棉上的食物殘渣和糞便顆粒中的有害物質變成更小的顆粒進入到濾槽中,而浸在水中的過濾棉因為水流的速度緩慢,所以非常容易將雜質吸附在濾棉上。
2、 由於底濾都是封閉性的,所以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我們的乾爽的濾棉的雜質會滋生黴菌,隨著水流的衝擊把這些菌體帶到了水體中,這樣會對水質造成了污染,魚只也比較容易感染疾病。
3、乾濕分離盒當中的濾棉承擔了第一道過濾,在濾棉上「 一些硝化細菌分解不了的有害物質,導致濾棉上面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和氨含量超標,這些有害物質隨著水流進入到水體當中,對水體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解決辦法:不能懶
一般來說,下水口套絲襪或毛袋來加強物理過濾,能夠攔截食物殘渣、糞便。這時候問題來了,如果這沉積著巨大毒瘤的重災區,不常常清洗肯定會有大問題。不過考慮到絲襪比較容易堵塞,建議使用毛袋,毛袋透水性強,不易堵塞根據魚缸的大小和養魚的密度來定期換水,清洗或更換過濾棉」。
下面再看看小編畫的示意圖,這樣大家會更容易理解。
乾濕分離盒:
它的尺寸是根據我們底濾缸的尺寸定製,滴流盒有單層或多層,在我們定製的時候我們不妨在滴流盒上面預留下一個溢流槽,因為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可能會讓滴流盒水漫出來,這時候我們預留的溢流槽就大有用處了,為了避免水花的濺射我們可以在乾濕分離盒上加上一塊擋板,無論是單層滴流盒或者多層滴流盒都是在滴流。不過個人覺得多層滴流更能達到滴流的意義,滴流效果也比較不錯。
擋板及滴流盒
雨淋管:
這個能把水流分散成雨水一樣的東東,它能把下水分散也能讓水流較為均勻的灑在濾棉上。只是淋水管空間較小,當食物殘渣和糞便經過的時候會容易造成堵塞,淋水面積也比較有限。怎麼辦呢?
雨淋管老是堵啊,心好累
聰明的魚友會說用滴流盒代替就可以啦,的確滴流盒孔多體積大不容易堵塞,流水也比較均勻。但條件限制,沒辦法換啊,怎麼破?
可以分流板來代替雨淋管,不過用滴流盒的話建議在出水口上套上一個毛袋。
借用米兄的圖
最後說說棉:
作為頭道關口,頭層棉上阻隔著毛袋或絲襪,接收不了的食物殘渣和糞便,除了定期清洗或更換之外,建議大家選擇一些透水性強的棉作為選擇的重點,因為那天忙起來,一段時間沒換棉造成「 水漫金山」 就不好了。造棉的商家也可以考慮,把粗棉和密棉搭區分出來生產,大家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放不同的棉了。
小小一個乾濕分離盒,說了一個晚上。只是這些細節挖掘起來又特別有意思,希望對大家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CNcVG8BMH2_cNUg2V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