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
她曾對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進行過詳細的調查,發現在血淋淋的案件背後,是一個個因為撫養不當而造成的心理扭曲,所以她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每次她的講座現場,都有無數家長拿著本子記下「育兒經」,因為她娓娓道來的故事,總讓人有著切膚之痛,難以忽視,更讓父母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深受啟發。
這些視頻中,對於孩子不愛學習、遇見校園暴力等問題,李玫瑾老師給出了很多真知灼見,非常值得所有家長學習和借鑑!
1
孩子脾氣不好,
一定是家長寵出來的。
孩子的胃口是家長喂出來的。大家都知道,小時候愛吃什麼,長大後只要一生病你肯定想吃這個。
如果小時候天天吃糊糊,那麼等到五六十歲,只要不舒服,你肯定想來口糊糊。想吃熱湯麵的,吃土豆的,吃白菜的,吃米飯的都是這個道理。
同樣,孩子的脾氣也是家長寵出來的。
2
父母想要改變孩子,要先改變自己
家長對孩子有生命的決定權、物質的提供權、照顧的程度權和個性的決定權。這些權利都在父母這兒,並不在孩子身上。
很多家長領著孩子過來對我說:「你給我教育教育他。」
我說錯了,孩子的問題是你造成的,所以我要教育的不是他,而是你。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孩子從小就是家長撫養的,所以他今天的表現都是家長給養成的,因此家長如果想讓他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
3
孩子的殘忍是因為孤弱無助造成的
有很多孩子從小就沒人管,沒人管的孩子可憐在哪兒呢?
自生自滅,就是你有本事就活,沒本事就算。
有好多農村的孩子都這樣。孩子出生以後,爸媽就不管了。這孩子經常往外跑,心理上就會出現問題。
這裡有個鮮明的例子,一個孩子偷了一隻名貴的狗,由於說不出狗的下落,被狗主人抓住後,在狗籠子裡關了3天。後來被別人發現報了案,關孩子的人被公安機關抓了起來。
為什麼孩子消失了3天爸爸媽媽也沒發現?因為他的爸爸媽媽從來就不管他,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去偷狗。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善良嗎?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