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不要幫孩子做作業?德國教育專家已經給出了最佳答案

2019-06-14     小於兒育兒

要不要幫孩子寫作業已經是不再是中國家長獨有的困惑,作為教育界的典範、諾貝爾得主最多的國家——德國,其家長也有類似苦惱,德國教育專家也就此發表了不同看法——



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一、德國中小學生課後作業狀況分析

德國《父母》雜誌就中小學生課後作業進行過一次調查,調查結果表明,76%的孩子寫作業低於1小時,只有16.53%的父母表示自己的孩子覺得作業難,超出了自己的範圍,也只有大約11%的家長表示課後作業會影響孩子的興趣愛好,由此可見,德國中小學生的作業難度並不大,數量也比較少。

而針對「父母是否會幫助孩子寫作業」的調查結果顯示,約31%的家長經常陪孩子完成作業,20%的家長從不陪孩子完成作業。對此,德國教育專家表示:父母不應該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因為這會讓老師受到誤導,以為孩子已經學會了課堂知識,不能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的問題。

二、中國中小學生家庭作業狀況分析

據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結果顯示,中國學生每周課外學習平均時長為27小時,是德國學生的2.5倍,完成課後作業的平均時長為13.8小時,是德國學生的3倍。而父母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其原因有兩點:

1、作業種類繁多,孩子無法獨立完成:我國中小學生的家庭作業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最簡單的是家長聽寫、監督孩子背誦默寫,然後升級到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板,家長負責版面設計,再變成做手工品、DIY作品等等。有媽媽網上吐槽「現在的家長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能寫字武能做手工,還要有充足的時間輔導功課,批改作業,如此一來,才是合格的家長」。

2、作業量大,超出孩子能力範圍:現今奉行超前教育,幼兒園學小學低年級的,小學低年級學高年級的,高年級學初中的,以此類推。然而作業有多難呢,別說小孩子了,家長經常都一頭霧水,懷疑自己當年的碩士是不是白讀了。輔導班裡經常看到孩子在前面聽課,家長在後面錄視頻、記筆記,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景象。

三、究竟該不該幫孩子寫作業

德國教育學家特勞特維恩教授認為:短期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是可行的,也是有意義的,但是長時間幫助就會導致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因此應該杜絕長期幫助孩子完成作業的行為。對於中國家長來說,也是如此。

孩子是知識的理解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如果有一兩點不會,說明孩子還沒有完全學懂、理解,家長可以在課後給孩子進行講解,但是關鍵還是要靠孩子自主學習。如果家長幫助過多,孩子會產生「上課不認真聽也沒關係,反正回家後爸爸/媽媽還會給我講」的心理,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也不利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尤其是基礎沒有打好,以後學習難度增加,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導致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究竟有多痛苦,看完這組圖就明白了:

孩子不會寫作業怎麼辦,多半是裝的,打一頓就好了。

你不睡,我不睡,一起學習到天明。

是什麼點燃了夜,是檯燈。是什麼讓我們堅持學習,是父母的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yJr7mwBJleJMoPMJ2V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