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環境分析,美國突然為什麼對格陵蘭島這麼青睞?

2019-08-26     圖說地理

近期美國一連串動作在全世界刷屏,先是美國總統「放話」要買下格陵蘭島,在被丹麥拒絕之後,特朗普大總統非常任性的推遲了對丹麥的訪問。雖然已經得到丹麥拒絕的明確信息,但美國顯然沒有死心,隨後有美國官員提出用遠在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去換格陵蘭島,甚至共和黨全國國會委員會印發T恤,已經將格陵蘭納入美國國土了。

印有美國和格陵蘭島的T恤

看來美國是鐵了心了要拿下格陵蘭島,人們不禁要問,美國為什麼對格陵蘭島「上心」,得到它會給美國帶來什麼?

格陵蘭島冰雪覆蓋的世界第一大島

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西部隔巴芬灣-史密斯海峽和加拿大相望,東部隔丹麥海峽和冰島相鄰,南抵大西洋,北鄰北冰洋。南北最長約2600公里,東西最寬約1300公里,面積達216.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海岸線長達3.5萬公里,對比中國的海岸線也不過1.8萬公里。

格陵蘭島的地理位置

「格陵蘭」意為「綠色的土地」,但格陵蘭島從太空上看完全是一個冰雪的世界!由於該島的70%位於北極圈以北,氣候十分寒冷,全島84.7%的面積被冰雪覆蓋,格陵蘭島冰川面積達183.39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超過1500米。冰川總量占全球9.7%,淡水量占全球7.4%,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7.5米。

格陵蘭島大部分被冰雪覆蓋

格陵蘭島的冰雪世界

格陵蘭島由於冰雪的覆蓋,目前還是一個未經開發的處女之地,但島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僅島嶼的東北部的就蘊藏著310億桶石油資源,島上還擁有十分豐富的銅、金、稀土等礦藏。或許在厚厚的冰蓋之下還蘊藏著更大的財富,等待著人們去發掘。

丹麥占了大便宜

格陵蘭島在1000年前還沒有進入世人的視野,在更早時期,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人跨過巴芬灣來到格陵蘭島定居,他們靠捕魚為生,成為該島土著居民。

直至公園982年,挪威人埃里克因殺人罪被驅逐冰島,才無意中發現這個世外之地,也開啟了該島被歐洲統治的時代。

1261年,當時的歐洲強國挪威王國占領了格陵蘭島,開始了對格陵蘭島的統治。在之後的100多年間,格陵蘭島一直在挪威的占領之下,直到卡爾馬聯盟成立。

1397年6月17日,在強力的統治者瑪格麗特一世的積極推動下,丹麥、挪威和瑞典為對抗南部的德意志漢薩同盟,正式成立卡爾馬聯盟。三國簽署《卡爾馬條約》。條約規定三個王國共同擁戴同一位君主,建立永恆的聯盟。

卡爾馬聯盟疆域(格陵蘭島沒有標出)

隨著聯盟內部的矛盾激化,瑞典第一個退出了聯盟,這時丹麥和挪威兩國還保持著聯盟的關係。但1534年,挪威被剝奪了王國的地位,被降為丹麥的一個省,這時格陵蘭島也因為統治關係的變更,成為了丹麥的領地。

後來隨著歐洲局勢的不斷變化,尤其是拿破崙戰爭之後,丹麥將挪威轉讓給了瑞典。但是格陵蘭島依然在丹麥的控制之下,1933年海牙國際法庭將格陵蘭島判給丹麥,丹麥對該島的統治具有了法理依據。也就是說丹麥經過卡爾馬聯盟,兵不血刃的獲得了2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是「血賺」。

後來的二戰,丹麥在德國的戰車下淪陷,格陵蘭島暫時被置於美國的保護之下。戰爭結束後,雖然美國很不情願,但是還是將格陵蘭島歸還給了丹麥。根據歷史資料,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曾提出以1億美元的價格購買格陵蘭島,被丹麥拒絕。

格陵蘭島首府努克市

直至今日,格陵蘭島還是丹麥的一個州,首府努克市,但是丹麥只有該島的防務和外交權益,財政、司法等權益歸屬格陵蘭當地政府。以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統治216萬平方公里的巨島,在當今世界實屬少見。

美國購島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購島為了稀土的理由並不成立

當美國提出購買格陵蘭島時,人們除了為美國總統無厘頭舉動感到驚訝的同時,也在紛紛猜測美國購島的具體意圖,有一個比較受歡迎的理由是看上了格陵蘭島的稀土資源。

稀土是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的原料

但是在老范看來該理由很難成立,自美國總統向全球發起貿易戰以來,美國一直擔心作為高科技產品「維生素」的稀土會被卡脖子,一直在尋找替代進口渠道。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格陵蘭島預計蘊藏3850萬噸稀土氧化物,約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所以美國購買格陵蘭島是為了稀土的說法,看似一個非常合理的理由。

美國滿世界的找稀土,給人一種美國稀土很匱乏的感覺。但是美國並不缺少稀土,目前已知各國儲量中,美國以130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雖然格陵蘭島預計儲量接近4000萬噸,但這只是預估儲量,並不是探明儲量,所以美國看上格陵蘭的稀土說法並不成立。

美國並不缺少稀土,只是缺少提煉稀土的能力

而美國真正缺少的是稀土提煉能力,目前世界90%以上的稀土提煉產能都在中國,美國稀土80%以上依賴從中國進口,美國想建立起自己的稀土產業鏈需要很長的時間。即使美國要自己開採稀土,相較於在格陵蘭冰天雪地里開採稀土,遠沒有在美國本土開採要容易的多。

北極航線或是美國購島重要原因之一

從東亞到歐洲,相比於走中國南海、印度洋、好望角/蘇伊士運河、大西洋航線,途徑白令海峽、北冰洋的航線根據競爭力。只是因為該航線地處極地地區,常年冰雪覆蓋,才不被世人所重視。但是隨著全球變暖,北極冰川融化加速,北極航線商用逐漸成為了可能。

格陵蘭島在北極兩大航線附近

北極航線分沿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線」和沿俄羅斯沿岸的「東北航線」。相比於走印度洋超過2萬公里/35天以上的航程,北極航線僅需要走1.2萬公里/22天甚至更短的航程,成本明顯降低。隨著全球氣溫的進一步上升,北極航線將很可能成為世界重要的海運通道。

相比於美國在世界其他海域龐大的海軍基地,北極的「東北航線」除了在白令海峽有美國力量存在,其餘均在美國管控範圍之外。這對要求控制全球重要海運通道的美國海軍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美國在世界各地部署大量海軍基地

從地圖上看,格陵蘭島雖然沒有緊鄰東北航線,卻對航線形成泰山壓頂之勢,格陵蘭島對航線任一節點的距離大多在一千多公里。美國在島嶼北端部署監控設備即可對整個航線進行監控,必要時可隨時出擊,打擊航線上的目標。而且格陵蘭島還在「西北航線」必經之路上,購買格陵蘭島,美國可同時對未來兩大航線施加影響。

購買格陵蘭島,美國圍堵俄羅斯的最後一塊拼圖

環顧俄羅斯周邊,西部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西南則是被美國搞的民不聊生的中東地區,以及美國的第五艦隊;東南則是美日聯盟,美國的第七艦隊;正東直面美國阿拉斯加。而在俄羅斯的北部,同樣有美國的盟友加拿大,整個羅斯似乎在美國的包圍之下。

然而在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界處,除了有挪威海,就是幾乎不設防的格陵蘭島及附近海域,成為了唯一缺口。而且從地圖上看,格陵蘭島完全在俄羅斯的頭頂上,在格陵蘭島上部署進攻性武器,即可對俄羅斯經濟政治中心構成實質的威脅。

從地圖上看,格陵蘭島正臥在俄羅斯頭上

有人會說,丹麥也是美國的盟友,完全可以不用買,也能對俄實行壓制。其實美國雖然盟友眾多,但是想在其領土上部署對別國有威脅的武器,是十分困難的。如果美國買下格陵蘭島,該島成為美國的領土,則就沒有這個顧慮。所以美國買下格陵蘭島,是為了對俄羅斯實施全方位的圍堵是完全有可能的。

美國購島鬧劇還在進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隨著事態的推移,美國的目的會越來越多的被公布,那時美國的用心將一目了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RP12wBJleJMoPMO2-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