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日式浪漫,夫妻裝修Loft公寓,空橋+書牆,重現「蔦屋書店」

2020-01-16   設計小胖


案例信息

房屋類型:毛坯房

戶型格局:Loft 1室1廳1衛

空間面積:33㎡(室內)

常住人口:2人(一條狗)

設計風格:新和風

本案設計:朱志峰

案例故事

在東京代官山漫步的經歷,是屋主至今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特別希望將日本元素帶到新家,重現猶如蔦屋書店般的優雅氛圍,也期待擁有日式旅館的幽靜環境。設計師將日式精神揉合地方文化,採用源自日本匠人手作家具,以及日式精工木作,在精巧的室內砌築一道置頂書牆,同時藉助茶室臥榻、空橋設計與多功能和室,開發出空間多元可能。推開門,仿佛來到日本東京,沉浸於專屬的新和風美學。

【設計師說 】

一、設計理念

「用簡單的材料,創造出新的感受。」對設計師來說,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山大,除了到商業空間尋求刺激外,回到家應該要能完全放鬆,成為養精蓄銳的地方。

因此提出「治癒系」的主張,希望將自身鑽研多年的日式空間美學與國內生活文化相互結合,通過日本匠人手作的家具、精工木作與純凈色調,構築令身心靈均能舒緩沉澱的環境。

二、規劃巧思

所謂新和風主義,即是不同於傳統日式拘謹線條、常規空間規劃與色調,注入國內特有的熱情、自由元素及當地的人文,以現代設計手法再現新型態景致。

本案採用日式傳統的雪見障子、和室拉門「襖」與榻榻米等,塑造地道日本風情與高度彈性的空間,揉合現代的材料,以鐵件、清水模與空橋設計,使其無違和相互融合,呈現多元內涵。

三、方案落地
「蔦屋書店,是本案的關鍵詞。」考慮到橫亘於建築兩側的大梁,如何置入書牆、配置樓梯,是本案的首重要素。反覆琢磨後,設計師先以樓梯位置精確劃分各個空間,與之遙相呼應的即是置頂書牆。

樓梯底部以清水模修飾結構,消弭橫樑壓迫感,對側則由下至上依序遞減書牆櫃體深度,運用淺櫃設計讓梁體隱於無形,形成齊整開闊的空間視野,同步規劃一道空橋,增加拿取書籍的安全及便利性。

【本案戶型 】

平面布置圖(左:1層 右:二層)

【屋主需求 】

・ 對於日本文化相當嚮往,期望呈現猶如蔦屋書店的優美氛圍。

・ 完善收納功能,本身擁有非常多的書籍、衣物及鞋履。

・ 體現傳統日式旅館幽靜環境。

案例設計

一、1F部分空間設計

【玄關&廚房設計】

初入室內,宛若來到東京的小戶型公寓,一眼可見全室的格局,設計師捨棄了常規將窗前凈空的作法,採用木作架高地面,塑造一方靜謐角落。窗框輔以雪見障子,通過垂直開合方式,隨心調整觀景視野。於是,蒼翠唐竹綠籬、自然柔美光影,成為歸返時的初見畫面,打造令人卸下疲憊、回歸恬靜療愈的氛圍。

本案沒有玄關過渡空間,以一道精簡櫥櫃當作劃分,考慮到操作台面稍顯不足,於末端規劃木色櫃體擴增工作範圍,抬升高度便於廚具收納,完善烹調功能。接著以口框設計築構放置小型家電、吸塵器與冰箱的收納櫃,細膩條子的櫃門,方便散熱與遮飾。上方是囤放乾貨的格櫃,垂掛日式暖簾,增添濃郁和風韻味。

【客廳設計】

樓梯下方擁有足夠層高,於是將客廳規劃於此。專屬日式的精巧空間,採用同樣來自於日本的 Hida Sangyo 家具品牌,將匠人精心雕琢的沙發作為主軸,奠定沉穩內斂氣息。

褪去觀看電視角度的束縛,沙發右側藏有一道投影幕布,將之垂放下來,不論置身於客廳或茶室臥榻,隨時沉浸於專屬自我的療愈時光。當目光轉移至沙發左側,設計師善用臥榻及階梯深度,拓展一方精巧台面,讓書籍及印表機均能放置於此。

【茶室設計】

幽靜茶室將地面抬升40cm打造臥榻,此高度巧妙取消二段階梯,消弭樓梯壓迫,形成開闊輕盈視感,架高空間不僅能收納眾多鞋盒,右側還能成為屋主愛犬的溫馨小窩。

端坐於茶室,手捧茶碗,身旁的雪見障子不僅能水平開合,亦能垂直調整觀景畫面,隨心仰望湛藍天空或是欣賞幽美綠籬。略顯狹促的戶外陽台空間,悉心砌築一道淺椅座,塑造出空間遞進層次,加深幽邃視野景象,令人仿佛瞬間到達古樸京都,感受生活的凈與靜。

二、2F部分空間設計

【空橋&書牆設計】

沿著實木階梯緩步而上,空間風景隨著高度逐漸轉移,宛若蔦屋書店的高聳書牆映入眼帘,甫至二樓空間,所及之處均鋪設從日本定製的榻榻米,清雅蘭草香氣與柔和溫暖觸感,讓生活細膩而自在。

條子門元素從下方收納櫃蔓延而上,砌築良好通風效果的衣物櫃,形成連貫性。設計師精心測量轉角尺寸,交由日本匠人量身打造獨有弧形榻榻米,以流暢曲度撫平垂直利落感。書牆,改以日式語言的柚木呈現,讓暖黃光篩過方格傾瀉於臥榻,織構唯美光影效果。

典雅格櫃垂直貫穿全室,基於安全考量,設計師將書櫃分作上下二層,藉助空橋提升拿取書籍的便利性。同步置入全身鏡滿足女主人整理儀容需求,鏡射效果亦能增加敞闊視野,拾起一本書、隨性席地而坐,演繹日式書店優雅書香環境。

【主臥設計】

傳統日式住宅並無固定用途的空間,輕推開障子門,敞闊和室環境映入眼帘,既是夫妻倆日常起居室,也可成為招待親友品茗的茶室,夜幕降臨即成為私人寢室,藉助拉門移動,自定義使用功能。

講究日式健康宅的設計師說道,將雪見障子全數推至下方,既能確保休憩時的隱私性與安全感,通過彈性開合方式,自由調整空調進風量,全屋僅需一台空調,便可創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

依循結構體深度,運用和室拉門「襖」打造傳統日式押入大壁櫥,將過去用以放置被褥的空間,以弔掛方式滿足屋主衣物收納需求,同步移植日式精髓的「床之間」設計,藉助淺綠調和室壁紙與花卉點綴,烘托獨有格調。

將床之間旁的櫃體敞開,精緻典雅的化妝桌即刻呈現,上層採用托盤方式讓化妝品、絲質布料均可平整放置,櫃體下方保留一段挑空設計,盤腿坐於此處,宛如置身日本傳統旅館,靜享片刻愜意光景。

案例規劃

【動線規劃】

依據樓梯位置劃分各自空間,將客廳規劃於樓梯下方,沙發深度與階梯踏板相互抵銷,順齊空間輪廓。突破既有空間思維,從臥榻、戶外陽台、淺椅座再至唐竹綠籬,透過循序漸進的層次,增添畫面豐富度。

【色彩計劃】

「生活是由屋主去創造,而不是通過設計師規劃。」堅持色不過三的原則,以自然淡雅色調為主軸,藉助樸實建材原色呈現沉靜氛圍,留給屋主三成空間,用軟裝家飾帶出專屬生活感。

【燈光設計】

設計師以屋主的歐式吊燈作為主燈,在傳統日式氛圍注入西洋元素,仿佛回到了大正時期和西洋交融的美好年代。各個空間運用壁燈與燈帶塑造溫暖情境,書牆採用不同照射角度,烘托典雅氣息。

【收納規劃】

設計師藉助獨立櫃體精確劃分收納區域,由於屋主擁有眾多書籍、衣物及鞋履,運用木工砌築廚房收納櫃、書牆以及擺放鞋盒的臥榻,讓各式用品妥善儲放。並於二樓打造衣物櫃及大壁櫥,使夫妻倆衣物均能完整收放。

【建材挑選】

日式精工木作、清水模飾材、襖、雪見障子、榻榻米、鐵件、Hida Sangyo

Editor’s Comment

以上為屋主依據自身需求裝修的過程點滴,所有材料、時間、花費等皆為屋主能接受的範圍,並非人人適用,僅供參考!若想追求更為講究及細緻的生活,建議找專業設計師處理,看更多Loft案例,請關注小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