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是夢想著長大,是因為這個萬花筒般的萬千世界所綻放出的誘人異彩,也因為曾天真的以為,未來的自己有著無限的可能。
可真正長大,現實卻讓我們大失所望。不只是因為夢想這個詞像異想天開的笑話,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單是過好自己這一生,就已經十分的不易。
所以,冒險這樣的字眼,在成年人眼裡,才會顯得有那麼些荒誕。它所需要的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恐怕只有在年少的我們身上,才能找到影蹤。
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講述的,就是一個少年的一場不尋常的冒險,源於什麼?源於一瞬間的心動。
關於心動
伴隨著主角平野勇氣落榜的,是校園小女友的離棄。
無論是在當時狂歡沸騰的校園裡,還是在嗨翻整個包間的畢業慶祝中,平野勇氣都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因為除了他之外,周邊的所有朋友都順利考上了大學。
聚會回家的路上,朋友們在激動的討論著上大學以後要加入什麼社團,而插不上話的平野勇氣落下了腳步,顯得有些孤獨而又迷惘。
此時,他無意間留意到街邊的公告欄,他用吐出的口香糖替自己在眾多的研修生招聘傳單中做了抉擇。
下一秒,傳單上那張帶著溫柔笑容的清秀面容,頓時映入平野的眼帘,那一瞬間,一直陰鬱的他仿佛捉捕了一縷曙光。
被女孩照片深深吸引的平野勇氣,直接踏上了成為林業研修生的旅程,自由隨性的他,那時還不知道,等待著他的,將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剛到達目的地,周邊的原始環境很快就讓平野勇氣打起了退堂鼓,然而他回家的念頭卻屢屢受挫。迫於無奈,他只能留下,並開始為期一個月的學習。
從始至終,平野勇氣都沒能見到自己牽掛於心的女孩,而與此同時,林業理論知識學習也讓他覺得枯燥乏味,更何況,身邊還有一位五大三粗的林業指導。
他心裡再一次打起了退堂鼓,這次,就連離開的理由都經過了事先演示。
然而,他本該很有機會離開這個「鬼地方」,卻因恰巧遇上了那個他一直心儀的女孩,再次改變了主意......
雖說,平野勇氣的這場冒險,是因他對女孩直紀那一瞬間的心動,但是電影卻稍微弱化了這條感情線。
兩人之間的感情,沒有顯得多麼的轟轟烈烈,多麼的浪漫動人,甚至連稍微親密一點的鏡頭都沒有。
但卻從一次次彼此對視的目光中,讓人輕易感覺到他們之間的感情正在逐步升溫。那種年少時對感情的青澀,那種心悸時的不可控,統統在畫面中展現,勾起的,是我們記憶中的年少時光,一切都曾如此簡單而美好。
關於自然與成長
主角平野勇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城裡孩子」,他打扮新潮,他吊兒郎當,他原先的生活環境充斥著現代文化中的禮貌和整潔。
這個陌生的神去村對他而言,完全不一樣。
村裡沒有信號,開車到超市最快也要兩個小時;這裡的村民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他們甚至還會在路旁一邊小便一邊熱情的和人打招呼。
這種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差異,是平野勇氣所不能忍受的。但是糊裡糊塗就通過了理論課程的他,只能在這裡住下,掰著指頭數著離開的日子。
隨著時間一點點流逝,他在工作中看到了林業人員毫不吝嗇的汗水,感受到了他們對樹木的熱情,懂得了樹木是神去村的人們賴以生存的源泉,他也終於真正明白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從那一刻起,他開始對樹林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對林業這份職業產生了改觀,並從心理上接納周邊那些看似粗魯又原始的人們。
因城市文化和鄉村文化相互碰撞而擦出的劇烈火花,終於慢慢湮滅。
然而,平野勇氣以前的朋友們並不懂。他們從城裡來,嘴上說著要體驗這裡的慢生活,卻不貼近村民,甚至還始終保持著高高在上且略帶幾分蔑視的姿態。
面對這種情形,平野勇氣扔掉了他們記錄用的膠帶,將他們趕出了神去村,也正是這一刻,他不再只是一個暫時的研修生,同時也和神去村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
此時的神去村,不僅僅再是平野勇氣生活的一個偏僻小村,而是成為了他成長路上的一部分。在這裡,他被水蛭咬過屁股,他見到了自己心儀的女孩,他也曾親手砍下第一棵大樹。
每一場體驗,都是新的,每一場體驗,都是生活成長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在這裡認識自然,了解自然,並開始熱愛自然,也在這份熱愛中,不知不覺的變得成熟。
關於職業選擇
在人們的眼裡,甚至在我們的主角眼裡,林業就是典型的粗活、髒活、累活,不僅如此,它同時也是一個很有可能會被人看低的職業。
馬克思曾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寫道:「我們的使命絕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感到厭倦、始終不會鬆動、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
電影里,平野勇氣終於過完一年林業研修生的苦日子,並回到了城裡,可正當他打算進家門的時候,卻嗅到了一陣熟悉的味道。
循著味道走去,他來到了一小片建築地,上面的工人正在用樹木建築房子。就在此時,這位看似散漫,畏畏縮縮的頹廢青年,突然顯露出一份從來沒有過的欣慰、滿足而又自豪的笑容。
他在家門口留下信物,轉身回到了那個他曾經一再想逃離的神去村。
神去村讓他找到了價值,而樹木,則給予他價值。
對此時的平野勇氣而言,林業就是馬克思所說的那一份「始終不會感到厭倦、始終不會鬆動,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
就像電影《心裡捕手》中的主角威爾。
在最後的結局中,他也毅然決然的放棄了所謂光鮮耀眼的職業,即便人們都認為他這麼做是在浪費天賦。
職業選擇從來都不分高低,而在這複雜的世間,每一份有價值的職業,都是組成這個世界重要的一環,他們都值得被尊重,他們都應該被同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