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是一天的開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美好時刻。但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清晨卻是一個充滿著風險的時段。許多研究發現,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及腦卒中等都於清晨高發。人體在由睡眠狀態轉為清醒並開始活動時,體內神經及內分泌系統激活(如交感神經活性增加、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等),血壓也從夜間相對較低水平迅速在清晨上升至較高水平。
什麼是清晨高血壓?
清晨血壓的定義可以是下列的任一個:
清晨醒後 1 小時內、服藥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
動態血壓記錄的起床後 2 小時的血壓;
早晨 6:00~10:00 間的血壓。
若家庭清晨血壓 ≥135/85 mmHg 和(或)診室血壓 ≥140 mmHg,即為清晨高血壓。
清晨高血壓的危害
很多人覺得,只有服藥前血壓高那麼一會兒,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當然不行,清晨高血壓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的首要危險因素,亞洲人群控制清晨血壓更為重要。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約有 40% 心肌梗死和 29% 心臟性猝死發生在清晨時段;
該時段腦卒中的發生率是其他時段的 3~4 倍;
清晨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對風險增加 5 倍,還可能加重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損傷。
如何避免清晨高血壓?
1、關注清晨血壓,首先要學會正確測量清晨血壓。
目前有三種測量血壓的方法:
診所血壓,也就是到醫院,由醫生給測量血壓,這個血壓容易受環境和精神緊張導致血壓偏高,表現為「白大衣高血壓」,顧名思義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血壓就升高;
24小時動態血壓,這個可以監測24小時血壓波動的情況,可以發現夜間高血壓和清晨高血壓;
家庭自測血壓,這是我個人比較推薦的。建議選用全自動上臂式血壓計。
有人說我自己測血壓不准,其實只要方法正確,家庭自測血壓還是很準的。
正確使用方法:
測量血壓應在清晨醒後,首先排空膀胱、安靜休息5-10分鐘,在服藥前、早餐前、坐靠背椅子上,上臂和心臟保持在同一水平。記住不要醒後躺在床上,馬上測量。
至少測兩次,有時需測多次,將2次最接近的數字平均(差值<8mmHg),如第一次150/90mmHg,第二次140/88 mmHg,第三次138/86 mmHg,將後2次平均,為本次血壓。
清晨高血壓的治療措施
1.選擇藥物
如果清晨服用單一藥物,次日醒後出現高血壓晨峰,而其他時段血壓正常,則可能是由於藥物谷峰比值小於50%,即藥物降壓療效持續時間不夠長,可換用其他谷峰比值大於50%的長效降壓藥。
如果24小時各個時段血壓水平都較高,可以加用另一種長效降壓藥,如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賴諾普利等)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氯沙坦等)基礎上加服鈣離子拮抗劑(氨氯地平等)。
如仍不滿意,可再加服利尿劑(氫氯噻嗪)或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等)。
一般來說藥物聯合使用後,在血壓達標基礎上都可控制高血壓晨峰。對於有前列腺肥大的高血壓患者可在睡前加服長效α-受體阻滯劑(特拉唑嗪等),這樣既可治療前列腺肥大症又可控制高血壓晨峰。
但必須注意的是,無論是單藥或聯合用藥均宜從小劑量開始,循序漸進,以防血壓降得太低。
2.服藥時間的調整
長效降壓藥一般在起床或者醒後服用。如果單藥服用後出現高血壓晨峰,其他時段血壓均在正常範圍,可將服藥時間後移6~10小時,如仍出現高血壓晨峰,則可在傍晚加服一次長效降壓藥。
但須注意的是,在調整服藥時間前必須先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在證實患者夜間血壓下降不到白天的10%時才可使用上述方法,否則會使夜間血壓下降過低,引起臟器血液灌輸不足和腦梗死的發生。
最後是清晨高血壓的一般處理,如低鹽、低脂、低能量,高鉀、高鎂、高鈣飲食,適當運動、減輕體重、戒煙限酒、舒緩緊張心理等與一般高血壓相同。但是清晨高血壓患者的起床和晨煉有特別的講究,清晨高血壓患者早晨清醒後不宜立即起床,起床後不宜劇烈活動;清晨高血壓患者不宜晨煉,鍛鍊時間宜調整至午後或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