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縣隸屬於山東省德州市,總面積882平方公里,總人口52萬。夏津因植棉著稱全國,素有「銀夏津」之美譽。先後獲得「中國棉紡織名城」「中國紡織產品質量放心縣」「全國食品工業強縣」「中國椹果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等榮譽。
一、歷史沿革
隋朝時期的鄃縣(今夏津)
1、西漢置信鄉侯國,屬清河郡。東漢廢。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鄃縣,治今縣北,屬清河郡。
2、唐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夏津縣,移治今址。宋屬大名府。元屬高唐州。明屬東昌府。清屬臨清州。
3、1914年屬東臨道,1925年屬德臨道,1928年直屬省。1940年屬魯西行政區第三專區。後屬冀南行政區第六專區(1941年)、第二專區(1945年)、河北衡水專區(1949年)。
4、1953年劃歸德州專區,1956年改屬聊城專區,1961年復屬德州專區。1967年屬德州地區。1994年屬德州市。
二、地名來歷
1、《太平寰宇記》:「以縣東有王莽河,又與古夏津城相連,因以為名。」夏津乃禹河津渡名,縣以為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2、明嘉靖本《夏津縣誌》載:(夏津)春秋時為趙齊晉會盟之要津。「津」渡口也。
三、風景名勝
大雲寺
1、黃河故道森林公園。總面積12.8萬畝,森林覆蓋率62.8%,林木資源有55科117屬210種,地貌變幻奇特,沙丘連綿起伏,伏躍跌宕,古樹參天、生機盎然,形成一條自然變換的綠色屏障,其中百年以上古樹近3萬棵,是平原地區珍貴的原生態自然資源,有「北方落葉果樹博物館」之美譽 。
大雲寺位於森林公園中心腹地,周圍古樹環繞,規劃占地面積為230畝 ,建築物20000平方米,綠化面積50000平方米 ,再度恢復為「方圓數百里名剎」。
2、龍湖公園。位於縣城西南部,是「碧水繞城」工程的組成部分,為工程提供調蓄水源。總投資7000餘萬元,全園面積520餘畝,其中水面面積420餘畝,圍湖綠化景觀面積近7萬平方米。
3、鄃城公園。總投資3000萬元,整體設計為一幅立體的畫卷,以挖掘本土文化為亮點,用中國傳統造林藝術,華麗呈現夏津古遺址文化、歷史文化及民俗文化等各種藝術,生動講述夏津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漫步原始、古樸的園林,欣賞粗狂豪放的民俗文化,領略滄桑厚重的歷史文化,讓人有穿梭古今、魂牽夢縈的感覺。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