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利津縣----置縣近千年,地處黃河三角洲,有百魚之鄉之稱

2019-08-04     秦那qina

利津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總面積1665平方公里,總人口29萬。素有「百魚之鄉」、「黃金海岸」和「東方對蝦故鄉」之美稱。

西漢時期的海岸線

一、歷史沿革

1、隋為永利鎮,明昌三年(1192年)升為利津縣,治所在今利津鎮。明屬濱州,隸濟南府。清屬武定府。

2、1914年屬濟南道,1925年屬武定道,1928年道廢直屬於省。

3、1943年屬清河行政區墾利專區。後屬渤海行政區第四專區(1944年)、墾利專區(1949年)、惠民專區(1950年)。1958年利津縣撤銷,地入沾化。1961年復置,先後屬惠民專區、惠民地區。1982年劃屬東營市。

二、地名來歷

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永利鎮為利津縣。因邑內有東津碼頭,取永利、東津之字得名利津。咸豐《武定府志》卷2:「本隋永利鎮地,又邑有東津,合以名縣。」

三、旅遊景點

1、利津黃河生態公園。是以黃河河防景觀為主體開發的旅遊景區,具有濃郁的黃河下游風情。公園以黃河自然景觀,溶入人工營造的港灣碼頭、樹林草場,農田菜地、魚池果園和農房草舍和經典小品,共同形成獨具風光特色的景觀區,向人們展示黃河的博大雄渾和人民治黃興利的回天神力。

2、南望參古窯群遺址。位於利津縣明集鄉南望參村西南。遺址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1000米,面積約150萬平方米。1975年開挖褚官河時發現。在地表4米以下分布著5座窯爐,其中有2座較為完整;出土器物系泥沙質紅灰陶,有將軍盔、瓮棺、豆盤、陶罐等。經鑑定,該遺址為東周戰國時期古窯群遺址。1992年,該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利津博物館位於縣城西南部,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168平方米,展廳面積6410平方米,2011年10月開館。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2f2m2wBvvf6VcSZSs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