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不僅面積最大(占地理陸地面積的30%),人口也最多(41.6億人)。亞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算得上已開發國家的僅有4個(目前世界範圍內公認的已開發國家有31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四個國家的地理特點,它們究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亞洲第一個已開發國家:日本
日本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八國集團成員。其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等國相望。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
二戰後的日本工業基礎設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在其後20年間,日本的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第一個從戰後的「發展中國家」一躍跨入「已開發國家」的行列。它的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且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占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另外,文化產業在音樂、電影業、動漫產業等產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東亞第二個已開發國家:韓國
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朝鮮半島南半部。東、南、西三面環海。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它的地理特徵是山地占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韓國是2005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布的新增8個已開發國家之一,其經濟以製造業和服務業為主,造船、汽車、電子、鋼鐵、紡織等產業產量均進入世界前10名。大企業集團在韓國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業集團有三星、現代汽車、SK、LG等。此外,它的旅遊業較為發達,韓政府將旅遊業確定為戰略產業,通過對外宣傳「韓流」文化、簡化熱點旅遊地區入境手續等措施吸引國外遊客。
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其工業、服務業、旅遊業和對外貿易都比較發達,且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由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還是世界重要的轉口港及聯繫亞、歐、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新加坡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
中東唯一已開發國家: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地處地中海東南沿岸,北靠黎巴嫩、東臨敘利亞和約旦、西南則為埃及,1948年宣布成立。地形地貌可分四個區域:海岸平原、中部丘陵、約旦大裂谷(東非大裂谷北部起點)以及內蓋夫沙漠。氣候為地中海氣候,特徵為漫長而又炎熱、少雨的夏季,以及相對較為短暫而又涼爽、多雨的冬季。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唯一的已開發國家。以色列的高新技術產業舉世聞名,其在軍事科技、電子、通訊、計算機軟體、醫療器械、生物技術工程、農業、航空等領域具有先進的技術水平。其屬於混合型經濟,工業化程度較高,以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高附加值技術水平較高,總體經濟實力較強,競爭力居世界先列。雖然地處沙漠邊緣,但特有的滴灌節水技術,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將大片沙漠變成了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