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讀書,多半是因為父母,讀書是一種習慣需要慢慢培養

2020-03-11     教育思享

孩子不喜歡讀書,多半是因為父母。

一般說來,小孩子心思簡單,行為容易受影響,學習模仿能力也非常強。父母喜歡讀書,在家裡無時無刻都想讀書,那麼孩子在家裡也會模仿大人愛上讀書、喜歡讀書。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而不是喜歡讀書。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喜歡讀書,而自己家的「熊孩子」,就是你關在家裡、提著棍棒,也是萬萬不肯多看書本一眼的。最後就演變成這樣,父母不得不監督甚至是監視孩子讀書,而孩子卻千方百計地逃避甚至牴觸讀書。

其實,讀書是一種習慣,父母培養孩子讀書,不能太著急。

首先,家裡要有讀書的氛圍。

書籍的擺放要合理,還要方便取放,不能說想要讀一本書還要踩著凳子、冒著危險才能取到,如果讀書的步驟太麻煩,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讀書。

其次,培養孩子讀書,要遵循他的興趣愛好。

孩子在學校也會讀書,但是這種讀書,處於老師和課堂的約束,即便是成績優異的孩子,也不一定是真正地喜歡讀書。而學校以外的書房、書店,才是讀書更為愉悅和適合的場所。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讓他自己選擇一本喜歡的書,陪他一起閱讀,和孩子一起體味書中的喜怒哀樂和人生故事,在享受閱讀的過程中喜歡讀書。

最後,讓孩子輕鬆愉悅地讀書。

有些父母在孩子讀書的時候,不但規定時間,還限制地點,美其名曰要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可是讀書,原本是一件很情緒化的事情,就好像唱歌、畫畫,不但很有趣味,本身也是一種享受。但是如果在規則要求下,每天要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唱歌、畫畫,那麼美好的藝術享受,也就變成了令人煩躁、厭惡的精神負擔。

因此,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自然是好事,但是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讀書是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任務,要是不完成的話,父母會不高興,自己也會受到懲罰。那麼這樣的教育方式,永遠不可能讓孩子真正喜歡上讀書。

還有些父母,雖然沒有對孩子讀書做時間和地點上的限制,讓孩子想讀多久就讀多久,想在哪裡讀就在哪裡讀;但卻會在孩子讀完書以後,追問人物、情節和哲理等各種問題,試圖對孩子的讀書效果進行考查,看看孩子通過讀書懂得了什麼道理,掌握了什麼知識。甚至有的父母會要求孩子在讀完書以後寫讀後感,這都不是恰當的教育方式。

對於孩子來說,課外讀書最好不要帶目的性。

因為孩子的讀書啟蒙,或者說早期閱讀,並不是為了讓孩子背誦識字,而只是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進而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如果父母鼓勵孩子讀書,卻總是會問他一大堆問題,那麼孩子會很難享受到閱讀帶給自己的興趣。反而會因為需要不斷記憶思考而造成更大的壓力和負擔,導致孩子不但沒有喜歡上閱讀,甚至看到書本就頭疼,想到讀書就厭煩,又何談興趣培養呢?

總之,想要孩子多讀書、愛讀書,父母就要給孩子營造讀書的氛圍,讓孩子享受讀書,而不能操之過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deXznABjYh_GJGV7w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