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檢測室衛生微生物研究室主任 楊東靖
1月30日,當得知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要求派專家支援湖北疫情前線實驗室檢驗工作時,我第一時間向市疾控中心黨委報名,給病原生物檢測室主任蘇旭打電話:「我是黨員,也是骨幹。我參與了天津首例新冠肺炎的確診處置,病毒檢測這方面技術也過硬,我適合去湖北。」2月1日,我和莊志超、李龍、鄭旭坤一行4人組成天津疾控支援湖北應急檢測隊,抵達湖北恩施州,我任隊長。
新冠肺炎病毒樣本分別來自密切接觸者、高度疑似病例的鼻拭子、咽拭子以及血液、大便標本。承擔檢測任務也意味著感染風險頗高。在負壓實驗室里工作,每天與病毒「親密接觸」,必須做好防護,穿上笨重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N95口罩……時間一長就會缺氧,我們的任務還需要做大量提取樣本、試劑配製、結果分析等精密操作,樣本檢測完,還要做實驗室消毒、樣本登記及其他輔助工作。往往歷經6個小時一個檢測結果出來後,每個人都已精疲力盡。在這種工作節奏和強度下,每天上午8點進入實驗室,最晚要到轉天凌晨兩三點才能結束全天工作。最多的一天,我們連開兩個實驗室,與當地檢測人員通力協作,連續工作24個小時,共同完成近2000份樣本的檢測。從實驗室出來,每個人的衣服都濕透了。
面對未知的風險,隊員們都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奉獻精神。一開始,我聽到最多的就是隊員們搶著進「紅區」的要求,讓誰進去其他人就不樂意,後來我乾脆弄了個排班表,大家按表進「紅區」,誰也別爭。在恩施的40多天裡,我們檢測實驗室向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交了2萬多份檢測報告,無一例失誤。
本報記者 廖晨霞 整理
照片由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記者手記
每個樣本的核酸提取,都是與新冠肺炎病毒的一次短兵相接。堅守在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楊東靖始終沖在新冠肺炎防疫工作一線,先是參與了天津首例新冠肺炎的確診處置,又作為先遣隊,出征湖北恩施,帶隊援助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既是沖在最前沿的「偵察尖兵」,又是帶領團隊作戰、運籌帷幄的指揮員。40多天,2萬多份檢測報告,零失誤。他和他的團隊提交了一份完滿的成績單。
來源:津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