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中的「義」
「義」在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是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之一。忠貞愛國是義,大孝大勇是是義,救人於危難也是義。那麼,在中國繪畫中又是如何表現的「義」的呢?
清 任伯年 蘇武牧羊圖
第一種「義」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忠義。如清代任伯年的《蘇武牧羊圖》,蘇武曾奉漢武帝命以中郎將身份出使匈奴,單于欲降蘇武,蘇武不屈,被留放北海(今貝爾加湖)長達19年,蘇武「杖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旌盡落」,表現了強烈的愛國精神。
徐悲鴻 田橫五百士
又如徐悲鴻取材於《史記》的《田橫五百士》,戰國時代齊國的舊王族田橫在秦末農民起義中率眾五百人入居海島,劉邦建漢後派人招降,田橫告別眾人赴洛陽,途中拔劍自刎,五百壯士聞之也全部自殺殉節。正是有感於田橫等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節,畫家著意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惜別的戲劇性場景來表現,畫面滲透著一種悲壯氣概。
明 商喜 關羽擒將圖.
另外,說到忠義,就不得不提到關羽,他是中國忠義文化的象徵。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明代商喜的《關羽擒將圖》描繪的就是三國時期的大將關羽水淹七軍、活捉敵將龐德的故事。畫中關羽長須美髯,氣宇軒昂,身穿鎧甲,斜披綠袍,手抱單膝坐於青松之下,神態從容自得,周倉手持青龍偃月刀侍立一旁。而龐德衣衫盡褪被綁在木樁之上,兀自咬牙眥目,掙扎不休,不甘受縛的心態躍然紙上。
清 任伯年 雪中送碳 中國美術館
第二種「義」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情義。如傅抱石的《琵琶行》,此圖是根據唐白居易七言古詩《琵琶行》所畫,詩寫白居易被貶江州時,夜送客於江上,偶遇原長安名歌妓。歌妓的不幸身世,讓白居易非常同情,想到自己的官場浮沉和坎坷遭遇,心中的憤懣鬱悶愁緒,發而為激昂的詩情,於是寫下了這千古傳誦的名篇。
明(燕文貴款)揚鞭催馬送糧忙圖
另外,還有遭遇更加坎坷的一對CP,即明代燕文貴的《揚鞭催馬送糧忙》中的蘇武和李陵。蘇武出使匈奴被羈,守節不屈,徙北海牧羊十九年;李陵出征匈奴,力竭被執而降,武帝誅其家,遂不得歸漢。李陵聞蘇武將返,特來相餞,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愛國者和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漢奸,泫然對泣,不勝哀戚。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圖 高山流水
第三種「義」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契義。如明代仇英的《人物故事圖之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相傳春秋時期楚國琴師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懷,山上的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視子期為知己。幾年以後,伯牙又路過龜山,得知子期已經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明 戴進 三顧草廬圖
又如清代任伯年的《風塵三俠圖》,風塵三俠出自唐傳奇《虯髯客傳》,指隋末唐初三位豪傑:虯髯客、李靖和紅拂女。李靖於隋末在長安謁見司空楊素,為楊素家妓紅拂所傾慕,隨之出奔,途中結識豪俠張虯髯,後同至太原,通過劉文靜會見李世民。虯髯傾其家財資助李靖,使輔佐李世民成就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