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黃曉明、任嘉倫、宋茜......青島除了盛產明星還有啥?

2020-04-06     走著瞧旅行

憑藉《錦衣之下》再次走紅的任嘉倫,接下來是要霸屏的節奏。

網傳,今年他還有四、五部戲,正在排檔中,如《美人慕白首》、《秋蟬》、《藍焰突擊》、《不說再見》......


其中,都市緝毒劇《不說再見》搭檔張鈞甯,拍攝地還是任嘉倫的故鄉—青島。


這已經不是青島第一次,成為影視劇的取景地了。

據相關資料記載,中國內地拍攝的影視劇,近三分之一在青島取過景,《手機》、《金婚》、《青島往事》、《最好的我們》......


這些影視劇中,都有著青島海風歐韻的城市圖景及山海相間的自然景觀。


那年火爆的《流浪地球》,就誕生在青島的「東方影都」。

說青島是「天然的攝影棚」,真的一點也不過份。你若不信,就來青島瞧瞧。


碧海藍天,是青島的第一張名片。在青島,不經意間就能與大海,撞個滿懷。


青島的海岸線,悠長逶迤,風平浪靜;一條沿海步行道,自西向東。一路上,角和灣,灣和島,都你追我趕似的在海邊排開。


沿海一線的沙灘被逐一划分,1、2、3、4、5、6大海水浴場,不知道夠不夠你浪?


第一海水浴場,三面環山,綠樹蔥蘢,很有年代感。

第二海水浴場,沙灘很棒,沙質柔軟,光腳踩上去也很舒服。


第三海水浴場,規模不大,海水卻異常清澈。


石老人海水浴場,最大;在這裡,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實在累了,就地一躺,順便聽聽「石老人」和他女兒隔海相望的神話。


金沙灘海水浴場,號稱「亞洲第一灘「,這裡的沙質最細、風景最美;


濱海木棧道、景觀長廊、涼亭、水車、漁船與大海、沙灘融為一體,這就是一幅優美的海濱畫卷。

「金沙灘頭平,遙望天水涌。衝浪水盈盈,踏歌萬里行」。

第六海水浴場,毗鄰火車站,這是大家必去的一個浴場,為什麼呢?


因為棧橋就在附近。

如果要為青島選一個地標,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棧橋。


夏日傍晚的棧橋,繾綣迷人,喁喁私語的情侶,是暮色中最動人的風景。


冬季,這裡會有很多從西伯利亞飛來過冬的海鷗,與海之精靈親密接觸,心都會萌化。

有人說,遇見大海,就能找到一萬種打敗無聊的方法。


在青島的海岸邊,想做的事情,要看的風景,實在太多,根本沒時間去顧及什麼世間煩心事。


吹海風、看海景、踏海浪,這都不算什麼,想要領略青島這片海的與眾不同,你還要光腳走進大海,退潮趕海拾海貝,必須體驗一下。


青島有大大小小的海灣49個,大大小小的海島69個,還有嶗山、信號山、大珠山等10個山頭......山海相間,驚濤拍岸,山從海來,水從山過。

在這份自然和愜意里,你會忘記自己,忘記時間,最後只有這一抹碧海藍天,存在心底,念念不忘。


紅瓦綠樹,是青島的第二張名片。紅的瓦,綠的樹,萬國的建築,是青島獨一無二的城市美學。


長滿綠樹的小丘起起伏伏,點綴其間的是鱗次櫛比的紅瓦屋頂,曲曲折折的馬路和上坡下坎的台階......


在青島,沒有一條路是「正的」。


青島的路,是沿著海岸或順山勢修建而成,或跌宕起伏,或蜿蜒曲折,不要說外地人,就算是青島本地人,從路上看,也常常分不出東南西北。

八大關縱橫交錯的馬路,掩映在色彩繽紛的花樹叢中,春有櫻花的彩雨,秋是桐葉的霞雲,盛夏的木芙蓉,紫薇和木槿,簇簇生景;


冬天,寬厚的雪松馱著皚皚白雪,燦燦銀光,肅穆而莊重。


【萬國建築博覽會】是八大關的另一個名字,這裡幾乎是整個青島最能夠體現殖民風情的地方,30年代的歐式老建築,星羅棋布。


在這個濃縮的街區當中,集中了俄、英、法、德、美、日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

其中,30米高的總督官邸,是新羅馬風與青年風格派的結合,從不同角度觀看,會呈現出迥異的景象,1957年毛主席曾在此入住。

1910年建成的基督教堂,擁有一個造型突出的鐘塔樓,讓整個區域都散發著濃濃的歐洲風情。


還有天主教堂,它是青島最大的哥德式建築,聳立於千樓萬宇之間,莊嚴肅穆,如今,教堂廣場四周,多得是拍婚紗照的新人們,願神庇佑你們,百年好合。

八大關隸屬青島的老城區,這一帶的房屋和街道都有著濃濃的時代感。


聞一多、梁實秋、老舍等不少名人都曾在老城區居住過。


選一個陽光正好的午後,在這裡,一邊逛,一邊閱讀歷史。


總有鬱鬱蔥蔥的綠樹排列在道路兩旁,掩映著錯落的房屋,襯以遠處教堂的尖塔,一步一景。


大學路上無目的地隨意溜達,時而轉彎,時而卻步。


午後的陽光打在身上,光影交疊,膚發也帶上了明亮的色澤,再有些許涼風拂過臉頰,這樣明亮清爽的時光,忍不住想要永遠駐足這一刻。


還有劈柴院、中山路,恆山路......兩步一間的咖啡館、文藝小店把路邊風格獨特的庭院小樓塞得滿滿的。


百年法桐葉子的罅隙中投下的斑駁光影,記錄著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老城區里交錯縱橫的街道,風格各異的建築,如同城市的動脈,總是有情的。

青島帶不走的,只有你。

哈啤酒,吃海鮮,是青島的第三張名片。

當青島老鄉林永建與黃子韜認親時,只需三個赤裸裸的靈魂拷問:


哈啤酒了嗎?吃蛤蜊了嗎?洗海澡兒了嗎?


青島人對啤酒的熱愛,仿佛是與生俱來長在靈魂中的。

「喝點吧,我們這兒的酒好。」到了青島,指不定就有人這樣對你說。

如果逛到青島的宵夜街,青島啤酒的花樣多到讓你眼花繚亂,原漿、精釀、鮮啤、特供……

本地人買酒時,話不多說,只有一句:幾廠的?


登州路青啤一廠的鮮扎啤,最為正宗,質量最高,二廠的原漿也很出名,其他廠則各有各的特色。


每天啤酒廠制出的啤酒都會運送到各個攤點,當地人袋子一裝就提溜回家了,拎著袋裝啤酒回家,是青島街頭最市井的一幅畫面。

青島還有專屬的啤酒節,節日期間,青島城內萬人空巷、滿城酒香,到處都瀰漫著歡樂的氣氛。不分國籍、不分膚色、不分文化背景,同享激情。


悶熱的午後時光褪去,街燈開始星星點點的亮起來,吆喝上三五好友,坐在路邊的小店裡,點一份油爆小龍蝦,辣炒蛤蜊,和烤生蚝。

迎著海風,吃著海鮮,吹著牛皮,口渴了,再灌上一大口清涼的啤酒,麥芽的香氣順著口腔一路滑到胃部,結結實實地打個嗝兒,這感覺倍兒爽。


「若無閒事上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在青島人眼裡,沒有什麼事情是「哈啤酒,吃海鮮」,解決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繼續「哈啤酒,吃海鮮。」


青島的建城史不過百餘年,在千年古城扎堆的中國,這實在太過短暫。


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人們對青島的嚮往和熱愛。


寓居青島的文人墨客如過江之鯽,從沈從文、巴金到康有為、梁實秋等,無不對青島推崇備至。

康有為盛讚青島:「綠樹青山,不寒不暑,碧海藍天,可舟可車,中國第一」。


杭州人梁實秋更是將青島捧若天堂,他在《憶青島》中這樣寫到:


「我雖然足跡不廣, 但北自遼東,南至百粵,也走過了十幾省, 竊以為真正令人流連不忍去的地方應推青島」。

好山,好水,好風光。


2020年,帶上你的故事,我們去青島哈啤酒,吃海鮮吧。


▏ END ▏

本文作者:黎金花

責任編輯:晴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RrCVnEBfwtFQPkddC6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