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平涼市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市衛健委、市醫保局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
市委外宣辦主任 楊志清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平涼市發展成就巡禮」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市醫療保障局專場新聞發布會。70年來,我市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事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方面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信志奎先生,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莫小平先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楊靜福先生,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志宏女士,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席國平先生,請他們向大家作介紹,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甘肅日報、甘肅省廣電總台、每日甘肅網和平涼日報、平涼市廣播電視台、平涼新聞網、平涼廣電網、崆峒區融媒體中心等省、市、區媒體的記者、編輯,歡迎大家的到來。
首先,請信志奎先生作介紹。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信志奎
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代表平涼市衛生健康委,向長期關心、支持全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新聞界及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歡迎大家來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下面,我結合衛生健康部門職責,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市始終堅持把大力發展醫療衛生健康事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作來推進落實,認真貫徹新時代國家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政策,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幅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傾力打造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全市衛生健康事業取得了跨越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壯大。實施各級各類衛生建設項目1223個,建設總規模93.81萬平方米,總投資30.69億元。先後改擴建縣級綜合醫院7個、中醫醫院7個、疾控機構5個、衛生監督機構7個、婦幼保健機構7個、鄉鎮衛生院106個;新建120急救中心8個;實現村衛生室全覆蓋;建成了市婦幼保健院醫療保健綜合樓、市級全科醫師培養基地、市級兒童專科病區、市精神衛生中心等一批市級重大項目;6所縣級綜合醫院和7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全市醫療衛生機構數(不含村衛生室)由改革開放初的161家增加到目前的247家,床位數較改革開放初的2417張增加到13069張,每千人口擁有床位數達到6.19張,超過全國(5.71張)、全省(5.61張)平均水平;衛生技術人員數由改革開放初的2908人增加到目前的11660人,每千人口擁有衛技人員數達到5.52人。
二是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計劃免疫由最初的「四苗防六病」擴展到現在的「十一苗防十三病」,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由改革開放初的1788.61/10萬下降到250.24/10萬。平涼連續2次在全國率先發現並報告奶粉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國家衛健委、省政府的通報表揚。全市人均預期壽命由改革開放初的65歲提高到73.25歲,孕產婦死亡率由新醫改前的56.05/10萬下降到2018年的9.09/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由13.15‰下降到5.0‰,嬰兒死亡率由11.6‰下降到4.27‰,均低於全省平均值。
三是健康扶貧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一系列決策部署,協同推進健康扶貧先鋒行動、健康扶貧醫療全跟進衝刺、醫療衛生人才「組團式」健康扶貧等三大行動。啟動建設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台,覆蓋全市衛健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城鄉居民,全面實現遠程醫療會診服務。認真落實「一人一策」、「先診療、後付費」及「一站式」即時結報服務,持續鞏固「一保四有」成效,紮實實施「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重病兜底保障2.6萬人。截止2019年9月20日,實現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師配備、醫療機構等級評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大病集中救治、重大婦幼健康項目實施、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等7個100%,全面完成了基本醫療有保障衝刺清零任務,達到了脫貧驗收標準。
四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市、縣區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全面破除實行60多年的「以藥補醫」舊機制。整合城鄉醫保制度,建立起了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網。我市被國家列為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報試點市,實現跨省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和「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即時結報服務。崆峒區、莊浪縣啟動實施了全省區域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醫療改革縱深推進。
五是中醫藥事業實現創新發展。先後整體遷建中醫院2家、改擴建3家,新增業務用房3萬多平方米,7所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引進李可古中醫、南京新中醫等全國知名中醫藥學術流派10個,建成國家級農村醫療機構中醫特色優勢重點專科3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11個、市級40個。靈台、涇川、莊浪、華亭、崆峒5縣(市、區)被命名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崆峒、靜寧、華亭、莊浪、靈台5縣區綜合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被命名為全國中醫藥工作示範單位。先後成功舉辦了第六屆世界養生大會、首屆皇甫謐故里拜祖大典暨《針灸甲乙經》學術思想國際研討會、中醫藥師承教育拜師大會暨國家中醫師承甘肅皇甫謐針灸基地揭牌儀式等重大節會,皇甫謐文化園被確定為國家級中醫師承基地、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針灸拜祖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參加了兩屆全國中醫藥博覽會,充分展示了我市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的基礎優勢,同時注重展示與產品推介相結合、生產購銷與招商相結合,有力推動了平涼中醫藥產業發展。
經過幾十年來奮發努力和不斷創新,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已步入快速發展軌道,譜寫了一篇篇精彩華章。展望未來,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實幹苦幹、拼搏進取,傾力打造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奮力推進健康平涼建設。
謝謝大家!
市委外宣辦主任 楊志清
感謝信主任!
下面,請莫小平先生作介紹。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莫小平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參加「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平涼市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感謝記者朋友們長期以來對我市醫療保障事業的關心、關注和支持。
醫療保障是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新時代醫保工作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這次機構改革中新組建醫療保障部門,標誌著醫療保障事業翻開了新篇章、開啟了新征程。從2000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正式建立啟動開始,我市醫保改革發展歷經20載。2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醫療保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人人有醫保、健康有保障」的總體目標,牢記初心使命,紮實推進改革,全民醫保體系逐步健全,醫療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就醫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有效緩解,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從無到有,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全民醫保體系更加健全。
2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建機制、全覆蓋」,紮實推進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建設,城鎮職工醫保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實施,醫保覆蓋範圍持續擴大,全民醫保體系實現「從無到有」跨越發展。
2000年11月,《平涼地區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施意見》出台實施,標誌著公費、勞保醫療制度終結,我市從單位醫療保障開始向社會醫療保障轉變;2006年,平涼市社會醫療救助制度建立;2007年,全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實施,2017年,兩項制度整合實施,2019年實現市級統籌,全市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險權益;2015年,大病保險制度啟動實施,城鄉居民大病負擔進一步減輕;2019年,機構改革中新組建醫療保障局,將所有與醫保有關的職責都整合到醫療保障部門,開啟了全市醫療保障事業的新征程。經過20年的改革發展,全市以基本醫保為主體,以大病保險、公務員醫療補助、企業職工大額醫療保險為補充,以社會醫療救助為托底的多層次、寬領域、全民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
2018年,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05.74萬人,其中城鎮職工參保13.07萬人,城鄉居民參保192.67萬人,基本醫保參保覆蓋率穩固在95%以上,全民醫保基本實現。
從低到高,待遇水平持續提升,醫保發展成就碩果纍纍。
2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惠民、共享」,不泯初心、砥礪前行,醫療保障能力顯著增強,醫保基金收支規模不斷擴大,群眾就醫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醫保改革發展成就碩果纍纍,醫療保障能力水平實現「從低到高」健康發展。
醫療保障能力持續增強。2018年,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別為5.08億元和3.64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加3.26億元和2.62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和支出分別為12.98億元和14.05億元,比2012年分別增加7.99億元和9.15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逐年提高,2018年各級財政補助標準人均達到520元,較2012年增加280元;群眾就醫需求得到有效滿足,2018年,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住院45.7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132%。
醫保待遇水平穩步提升。2018年,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額達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0%和70%左右。嚴格執行全省統一的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目錄收載藥品數量不斷增加,目前執行的2017版《藥品目錄》共收載藥品2845個,比2010版目錄增加396個,增幅約16%。深入推進談判藥品落地實施,39種談判藥品和17種抗癌藥品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患者個人醫療費用負擔進一步減輕。
醫療保障扶貧成效顯著。深入實施《醫療保障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緊盯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參保全覆蓋和待遇全享受,對標對表完善三重保障政策體系,精準精細落實各項傾斜政策,實現了貧困人口參保繳費有資助、待遇支付有傾斜、基本保障有邊界、就醫結算更便捷。2019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51.82萬人,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全覆蓋。2018年以來,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基本醫保20萬人次5.76億元,享受大病保險10.55萬人次1.15億元,享受醫療救助4.92萬人次3660.8萬元,貧困人口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到85%以上。
支付方式改革有序推進。主動推進「三醫聯動」,醫保支付占醫療機構業務收入的比例逐年提升,醫保基金在醫療費用籌資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醫保通過協議管理、支付制度改革等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通過准入談判等支付醫藥技術創新,有效推動了醫藥行業轉型升級。結合預算管理全面實施醫保總額控制,結合住院醫療服務探索按病種付費,逐步形成了預算管理、總額控制下的以按項目付費、病種付費和重大疾病限額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支付機制。積極探索推進DRGS支付方式改革,莊浪縣被確定為全省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
從弱到強,經辦服務持續優化,醫保管理服務全面升級。
2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便民、高效」,持續加強醫保信息化建設,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經辦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醫保管理服務全面升級,群眾就醫結算由線下轉為線上,經辦服務能力「從弱到強」有效提升。
「三二一」規範機制不斷完善。持續加強醫療服務管理,與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同步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藥品、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三個目錄」,定點醫療機構、定點臨售藥店「兩個定點」和醫療費用支付結算「一個辦法」。20年來,「三二一」規範機製作為經辦機構加強「兩定」管理的重要抓手,在規範醫藥服務行為、合理控制費用和提升基金績效、維護參保人員權益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2015年,全面取消了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實施的「兩定機構」資格行政審查,實現了簡政放權、強化監管、優化服務的改革要求。
群眾就醫結算更加便捷。醫保「兩定」機構範圍逐步擴大,2018年,全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達1809家,定點零售藥店308家,基層定點醫療機構達1745家。全面落實定點醫療機構「一站式」即時結報,城鄉居民實現了住院報銷「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異地就醫住院費用實現直接結算,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開通25家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累計辦理異地就醫備案10504人次,備案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1371人次1831.1萬元,省內跨市州異地就醫直接結算448人次402萬元。
維護基金安全形成常態。平涼市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多措並舉,持續強化基金監管高壓態勢。建立健全基金監管制度機制,制定出台了《平涼市醫保基金監管辦法(試行)》和《平涼市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舉報獎勵辦法(試行)》;敢出重拳,深入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治理,今年以來,全市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1303家,檢查覆蓋率達到70%以上,追回醫保基金本金和違約金1123.24萬元,行政罰款34.41萬元,解除定點醫藥機構醫保協議17家,暫停醫保服務10家。
站在新的改革起點上,市醫保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國家和省醫保局的各項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全市醫療保障各項工作。加強調查研究、政策謀劃,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保合併實施;健全監督管理機制,保障基金安全運行,堅決打擊欺詐騙取醫保基金行為;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規範醫療服務行為,形成「三醫」聯動改革合力,向全面建成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的宏偉目標,邁出堅定步伐,譜寫平涼醫保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
市委外宣辦主任 楊志清
感謝莫局長!
現在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按照慣例請先通報一下所在媒體名稱。請大家提問。
省廣電總台駐平涼通聯工作站記者提問:
基本醫療有保障是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平涼市醫療保障局作為新組建部門,在醫療保障扶貧方面延續、出台了哪些傾斜政策?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志宏
市醫療保障局成立之初,就堅持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醫療保障工作的首要任務,深入實施《醫療保障扶貧三年行動方案》,充分發揮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各項制度作用,緊盯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參保全覆蓋和待遇全享受,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醫保扶貧傾斜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按照每人不低於55元的標準給予資助,基本醫保報銷比例較普通群眾提高5個百分點,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醫療救助對貧困人口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報銷後剩餘個人自付部分在年度限額內按照不低於70%的比例給予救助。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傾斜保障,貧困人口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平均報銷比例達到85%。謝謝。
平涼廣電網記者提問: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平涼市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我的問題是,參保人員想要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他們應該怎麼做,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志宏
您提的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都非常關心和關注,前期為了推動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落實,我們採取了多種形式加強政策宣傳和解讀。但是,目前來看確實還有一些群眾異地就醫結算流程還不太清楚。藉此機會,我進一步向大家介紹相關的流程,也希望媒體朋友們幫我們一起加強宣傳,提高政策知曉率,讓群眾更加方便、便捷地享受這個政策紅利。
為了讓群眾記得更加通俗易懂,簡單來說,跨省異地就醫結算的流程就是三句話:先備案、選定點、持卡就醫。
第一步,參保人員外出打工、異地轉診或者在外地長期居住,先在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辦理登記備案,提交一個很簡單的備案表,由經辦機構將備案人員信息上傳至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平台,便於下一步我們和參保人員就醫地進行醫保之間的結算。在備案過程中,我們儘量簡化備案的流程,取消了所有需要在就醫地提供的證明和蓋章,同時積極探索推行電話備案和網上備案等靈活多樣的備案方式,方便群眾備案。
第二步,選定點,選擇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到了就醫地必須在當地接入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的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如果在就醫地選擇的就醫醫療機構不是跨省異地就醫定點的話,就不能實現網上直接結算。
第三步,持卡就醫。參保人員備案後在就醫地就醫時需持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醫院結算系統識別以後可以直接結算。謝謝。
甘肅日報 每日甘肅網記者提問:
國家先後將39種談判藥品和17種抗癌藥品納入醫保目錄,大幅降低了個人用藥費用負擔。那麼,平涼市在推動國家談判藥品落地、提高用藥可及性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張志宏
國家談判藥品是指國家層面牽頭進行價格談判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包括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牽頭首批公布的3種談判藥品,2017年人社部公布的36種談判藥品和2018年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的17種談判抗癌藥品。目前,平涼市已將上述56種談判藥品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為了推動國家談判藥品落地,我市制定了《關於推進落實國家談判藥品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明確了談判藥品的報銷標準、使用流程、購藥渠道,努力打通參保患者獲得談判藥品的「最後一公里」。
主要採取了三個方面措施:一是建立「三定」管理機制。參保患者使用談判藥品實行定醫療機構、定零售藥店、定責任醫師「三定」管理,確定具備相應技術、資質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和符合條件的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醫療保險特殊藥品協議管理,由定點醫療機構指定並在醫保經辦機構備案的相關科室責任醫師,負責對參保人員開展包括診斷、開具處方、隨診跟蹤、用藥評估等相關醫療服務。二是放開門診待遇。目前執行的56種談判藥品中,有許多只需門診診療就可拿取,如不將此類藥納入門診支付,會造成病人住院,增加經濟負擔。因此,在制定談判藥品待遇政策時,對已納入門診慢特病病種用藥的談判藥品,不擠占門診慢特病限額,單獨結算;對未納入門診慢特病用藥的談判藥品,也可享受門診待遇,按比例單獨結算。三是推進便捷結算。享受談判藥品醫保待遇的參保患者在指定醫藥機構購買談判藥品只需支付個人自付部分,應由醫保基金支付的費用由醫保經辦機構與定點醫藥機構按月結算,有效減輕了患者墊資負擔。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跟進談判藥品落地情況,及時解決落地過程中的堵點問題,進一步優化經辦流程,加強備藥管理,切實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謝謝。
平涼日報社記者提問:
值建國70周年之際,聽說平涼市提出全力打造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請市衛健委領導介紹一下其總體定位和建設情況?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信志奎
打造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是市委、市政府著眼於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對新形勢下我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一個全新定位,具有全局性,牽動了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整個領域,滲透到了醫療衛生行業的各個層面,輻射到了醫養健康衍生產業的方方面面,要求高、落點實,為健康平涼建設指明了方向。今年,我們重點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用心編制規劃。圍繞建設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這一重大任務,3月份,組織召開了為期三天的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建設研討會;4月份,由市政府分管市長帶隊,組織相關人員到山東煙台、濟寧和江蘇南通、福建三明3省4市進行了學習考察,形成了《考察報告》;5月份,通過公開招標,擇優確定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承擔《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發展規劃》編制;7月份,《規劃》完成第一稿;8月份,深入徵詢市、縣區醫療衛生單位及有關專家意見建議,進行修改完善;9月份,組織市內醫療衛生專家召開了《規劃》初評會,目前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在根據評審情況對規划進行修改完善;10月中下旬,《規劃》第三稿將發給外地專家、市級有關部門再次徵詢意見,進一步修訂;力爭11月中下旬,邀請市委、市政府領導和省內外有關專家及相關部門對《規劃》正式評審,並報請市政府審定印發實施。《規劃》基本構想是,依託我市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養生資源,以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健康養生高地、醫養結合示範區、健康信息平台、人才培養儲備基地等五大模塊為重點,以重大「醫」「養」項目建設為支撐,將我市打造成輻射陝甘寧三省區,在區域內有影響的「醫療」和「養生」中心,把平涼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康養福地、養生旅遊勝地。《規劃》文本框架共分11章,主要包括:發展背景、願景定位、產業支撐、空間布局、醫養產品、醫養城鎮化、生態保障、智慧發展、保障措施、項目庫與實施計劃等。
另一方面,用力推進落實。堅持編制《規劃》與推進落實同步進行、發展產業與項目建設齊頭並進,將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建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與城鎮化建設深度銜接,與鄉村振興深度配套,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文化旅遊產業一體化發展。認真學習研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平涼市貫徹落實<支持隴東地區加快發展形成全省重要增長極三年行動方案>的實施意見》等重大政策機遇,初步提出納入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建設規劃項目庫項目47個,概算總投資達90.5億元。大力爭項目、補短板,不斷增強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著力在做強「醫」、做活「養」上持續用力,為陝甘寧三省區醫養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今年重點實施16個續建、5個新建項目建設,啟動3個項目前期工作。16個續建項目,建設總面積27.11萬平方米,總投資8.62億元,年度內計劃11個竣工,3個建成主體,2個基本建成;5個新建項目,建設總面積5.91萬平方米,總投資2.25億元,2個年內基本建成,3個開工建設;3個項目前期工作,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綜合樓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醫養中心建設項目年內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
平涼新聞網記者提問:
剛才聽市衛健委領導說啟動建設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台,請介紹一下該平台實現的功能、建設內容和建設進展?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楊靜福
1.實現的功能:為了強化醫療衛生服務監管,改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運行狀態,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今年,我委確定依託甘肅省衛生信息專網,按照全省統一規劃和規範要求,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新技術,建設服務全市衛生健康管理部門、市縣(市、區)鄉(鎮)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居民全覆蓋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平台將實現與省級對應平台、與市政府大數據平台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和綜合監管,推動全市衛生資源整合,醫療與公共衛生服務模式轉變,實現全過程、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效率,促進衛生健康業務融合。
2.建設內容: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台有5大建設內容。建立標準規範體系和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全市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健康檔案資料庫、電子病歷資料庫、衛生資源資料庫、決策支持資料庫。建設市、縣(市、區)信息平台,連接區域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承載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數據採集、處理、共享、交換、展示、存儲的硬體基礎環境和數據安全交互。建設基於平台的各類應用系統,包括協同應用系統、惠民應用系統、綜合監管應用系統、基礎業務系統,並建成遠程會診中心、影像中心、心電中心、區域檢驗中心、遠程醫學教育中心等。建設承載平涼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合數據中心,統一納入市政府政務服務大數據中心。
3.建設進展: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設項目通過招標已經確定承建公司並簽訂了協議,10—11月份搭建信息基礎平台,建設信息資源庫,對接各類基礎業務應用系統,初步實現衛生健康綜合監管和居民個人健康服務,全面實現六大類基礎業務應用系統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年底,將全面建設和推進全民健康信息化應用功能;用5年的時間逐步完善,建立起服務全市衛健部門、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城鄉居民的全民健康信息服務平台。
平涼市廣播電視台記者提問:
健康扶貧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市衛健委今年是如何推進落實的?
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席國平
今年以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具體要求,我們認真履行健康扶貧工作職責,成立由28人組成的7個包保督導組,建立包抓機制,緊盯脫貧指標和重點任務,按照「十查十看十補課」要求,逐項進行「過篩子」,於9月20日全部完成了基本醫療有保障衝刺清零任務,通過新建、改擴建、騰挪、租用、與鄰村共建等途徑完成153個村衛生室(崆峒8個、涇川15個、靈台13個、崇信8個、華亭5個、莊浪70個、靜寧34個)建設任務;通過聘用考試合格鄉村醫生、公開招聘具有助理醫生以上執業資格人員到村衛生室任職等方式,配備補齊了17名村醫(涇川9個、莊浪4個、華亭3個、崆峒1個);20個鄉鎮衛生院(崆峒6個、涇川7個、靈台4個、崇信2個、莊浪1個)全部配全了中醫科和公衛科;全市7個縣級綜合醫院通過等級評審。圍繞脫貧驗收標準,我們於10月9日—12日組織脫貧驗收,每縣區按照抽查1個縣級醫院、30%的鄉鎮衛生院和30%的行政村衛生室比例,共抽查驗收縣級醫院7個、鄉鎮衛生院31個、村衛生室406個。從驗收總體情況看,全市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均達到了驗收標準,村衛生室面積、合格村醫配備等方面也都達到了驗收標準。
市委外宣辦主任 楊志清
由於時間關係,提問就進行到這裡,各位記者朋友如果還有其他感興趣的問題,會後可與市委宣傳部、市衛健委、市醫保局聯繫。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今天的五位發布嘉賓,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們!大家再見!
來源:平涼日報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雷勇 李一寧 梁鳳嬌
編輯: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