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靜寧縣按照「聚焦脫貧攻堅、精準到村到戶」的總體要求,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百日攻堅行動,以廢棄的危舊房、廢棚圈及村莊殘垣斷壁為主攻方向,同步開展 拆違治亂、鄉村治理、地膜回收、廁所革命、美麗庭院創建、環衛保潔體系建設等工作,全面消除「視覺貧困」,創造清潔優美的農村人居環境。
拆違治亂,扮靚村莊環境的「面子」
「我們村 逐社逐戶進行整治,堅持把整治自然社村莊巷道作為環境整治的突破口,清理倒掉石頭、磚塊、瓦塊、沙堆、電桿等建築垃圾以及亂堆亂放雜物,整治成效明顯。」八里鎮 小山村支書王建剛說。
拆違治亂後的美麗鄉村一角
近日,八里鎮小山村組織公益性崗位人員15名,動員群眾200餘人次,集中4天時間對六社村莊巷道、房前屋後進行全面清理 ,及時投入鏟車、洒水車等機械3輛 ,共計拆除占用公共區域亂搭亂建房屋、廠棚25處,清理污水渠400米,設置圍欄20米, 清理垃圾200餘噸 ,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治理。
「路邊的亂搭亂建拆了,路寬敞了,視野開闊了,建成了人行道、綠化帶,有種眼前一亮、豁然開朗的感覺。」賈河鄉黨委副書記閆必達感慨著眼前的變化。截至目前,賈河鄉拆除院落53處,集中清理生活垃圾60餘噸,清理疏通道路邊溝12公里、臨時垃圾點35處,集中清理亂堆亂放果木枝、柴草、建築廢料等29處,現已改廁完成87戶,正在修建113戶,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面貌。
今年以來,靜寧縣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鞏固之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尾之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戰,系統謀劃、務實推進、狠抓落實,實現了整治目標從「點上出彩」向「全面開花」轉變、整治重點從「垃圾治理」向「美美與共」轉變、整治資金從「單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轉變、整治方式從「突擊應對」向「常態管理」轉變,建成戶用衛生廁所4502座,組建鄉鎮環衛公司24個、村級保潔隊伍333個,設立農村公益性崗位7901個,創建省級「清潔村莊」43個,建成運營治平、仁大、李店等3個鄉鎮垃圾焚燒站,深溝、賈河等6個鄉鎮垃圾中轉站和細巷、紅寺2個鄉鎮污水處理站,為各鄉鎮配置垃圾車、垃圾斗等清運設備6233台(套),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形象品味得到切實提升。
「曬」「評」結合,提升家庭衛生的「里子」
「今天很榮幸得到美麗鄉村這個獎,非常高興,以後我帶領我們村民把莊前屋後打掃乾淨。」近日,在新店鄉小灣村舉行了美麗鄉村建設先進集體及個人表彰活動中獲獎的村村民薛文宗說。
小灣村「最美人物」表彰大會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人居環境改善,小灣村通過農戶「曬」成果、民主「評」結果,在全村選出了「熱心公益事業者」、「打造美麗庭院者」、「孝老愛親者」等16人和1個工作先進社,並對評出的「美麗庭院」進行「送牌掛牌」,進一步營造比學趕超、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共建共享美麗鄉村。小灣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長戴騰飛說:「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能夠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增強致富本領,帶動更多的村民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實踐中來,建設美好幸福新生活。」
新店鄉農村環境整治工作建立「督導、評比、獎懲」機制,成立了督導小組,每月、季度對各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督導,對的發現問題立行立改,對先進的進行表揚,對落後的進行批評,形成「督查——評比——提升——督查」閉環,推行環境衛生紅黑榜管理,每周進行公示,評比「美麗庭院」,形成「爭紅驅黑」、拼搏趕超、爭做先進的良好氛圍,推動農村家庭衛生常態化、制度化。
據了解,靜寧縣八里、威戎、四河、界石鋪等鄉鎮積極組建成立村級鄉賢理事會、村務監督會和共管共享理事會,開展了「黨員示範戶、和諧五星、最美人物、最美庭院、好媳婦好婆婆、十大孝子、優秀學子」等一系列評選表彰活動,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描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產業獎補,夯實村強民富的「底子」
扮靚了「面子」,做實了「里子」,就要夯實「底子」。要想村強民富,必須要夯實產業基礎。
小雜糧產業是四河鎮群眾致富增收的主要產業之一,該鎮充分利用用疫情期間群眾在家沒有外出的機會,組織鎮村社幹部動員鼓勵農戶將撂荒土地加入合作社,並加大資金扶持和物化補助,22個合作社流轉土地2.6萬畝 ,籌備籽種15噸 ,大力推動生態、綠色、有機小雜糧種植,不僅解決了撂荒土地無人管的難題,促進了貧困戶致富增收,還壯大了村集體收入。
「 去年我將5畝多土地以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種植蕎麥 ,2600餘斤被合作社保底價收購。」 村民張能能說:「 今年有2畝多地種扁豆 ,不僅合作社已經答應收購,而且種一畝扁豆政府還有補助。」
新植果樹
而作為蘋果主產區的治平鎮,今年共新植果園、幼園2100多畝,落實產業獎補資金42萬餘元,其中馬合村的貧困戶王軍武共計落實產業獎補資金3200。他告訴記者,他家今年新植了11畝幼園,政府每畝獎補200元,種植了1畝蔬菜獎補了1000元,他也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據統計,靜寧縣已落實種植獎補資金3767萬元,扶持貧困戶和邊緣戶種植馬鈴薯8.4萬畝、玉米9.5萬畝、油料2.4萬畝、豆類和小雜糧2.3萬畝;落實養殖獎補1522.57萬元,發放基礎母牛保護補貼2.14萬頭;落實61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果園獎補2萬畝400萬元,落實990戶邊緣戶3883.17畝果園獎補77.66萬元。通過一系列的產業獎補政策,尤其讓未脫貧戶、邊緣戶、脫貧監測戶「三類人員」,以當地農業優勢為依託,統籌推進產業培育,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使得村有增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
來源:靜寧發布
審核:雷勇 李一寧 盧姍
編輯: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