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Shannon
據路透社報道,前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曾經領導了1999年的「共和國化」公投。
本周,特恩布爾在哈里王子和梅根接受了奧普拉的採訪後,再次呼籲澳洲儘快走向共和。
特恩布爾先生在2018年,作為總理的最後幾個月里,見到過這對夫婦。他在本周二告訴ABC新聞,出現這種情況「非常讓人難過」。
「我在1999年時覺得,如果我們無法轉型成為共和國,到女王的統治結束後,就不用再糾結這個問題了。她是一位傑出的國家元首。坦率地講,我認為在澳大利亞,伊莉莎白本人比君主制更加重要。」
「在女王的統治結束之後,我們就應該說,好吧!無論是誰,英國國王或者女王,就自動成為了我們的國家元首?」
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家元首為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現任總督是大衛-赫利。雖然名義上的元首是女王,而總督作為君主代表,在名義上有很大的權利。但總督基本都會授權以總理為內閣的政黨來管理國家,總督只是充當禮儀上的職務。甚至有時,總督是由總理提名後再請君主任命。
特恩布爾先生於1993年至2000年間,曾擔任澳大利亞共和運動主席,並領導了1999年失敗的共和公投 —— 儘管民調顯示多數人贊成廢除君主制。他於2004年進入澳洲議會,2015年至2018年擔任澳大利亞總理。
這位前總理並不是唯一一位呼籲建立澳大利亞共和國的人。莫納什大學教授珍妮-霍金曾經出版了極為具有爭議的,澳大利亞前總督約翰-科爾爵士的宮廷信件。她說,這次「非同尋常」的採訪,使王室生活的神秘面紗被揭開了。你在那裡看到的東西通常使人並不愉快。
霍金教授告訴澳大利亞《衛報》,這次採訪點出了關於澳大利亞君主制未來將要面對的的問題。「一個繼承了君主立憲制的統治者,在現代民主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她問道。
前工黨領袖比爾-肖頓曾經承諾,如果他贏得了下屆政府,將進行兩個階段的公投。首先是關於成為共和國,然後是關於共和國的組成形式 —— 但他的政黨在2019年令人震驚的失敗了,使得這些計劃一直被擱置。
在去年7月,工黨議員埃德-胡西奇曾表示,公爵和公爵夫人「向我們展示了君主制是多麼的不靠譜」。「老實說,當女王的孫子都能夠退出王室,我們為什麼還要停滯不前?」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