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南陽城裡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畫能手,人稱「李烙花」。 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邊的一棵大樹下小憩(紫山今距南陽城西北約三十里)忽然有一男孩朝他跑來跪在他面前,說有壞人追殺。這小孩正是年僅十二歲的劉秀,被王莽追殺。「李烙花」 把劉秀扮作逃飯的啞巴,引到一塊隱蔽的大石板面前,讓他睡在上面, 躲過了莽兵的追殺。
臨分手時,「李烙畫」看他可憐,送給他一隻精美的烙畫葫蘆作為盤纏。公元二十五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號稱光武帝。此時身為帝王的劉秀並沒有忘記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找到「李烙花「,賜銀千兩,加封「烙花王」,並把南陽烙畫列為貢品,供宮廷御用。從此,南陽烙畫,便名揚四海,延續至今。
編輯
烙畫亦稱燙畫、火筆畫,它是用溫度在攝氏三百至八百的鐵扦代筆,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絲娟、宣紙等材料上作畫。起源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 被譽為「南陽三大寶」之一,是一種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藝術類型。
南陽烙畫可分為八個系列、二十多個品種、上百個花色。畫軸系列包括絲絹、宣紙和樹脂布,作品主要有人物、花鳥、山水、書法,人物則多以《紅樓夢》、《西遊記》、《西廂記》、《三國演義》以及敦煌壁畫等為主。板畫系列有各類壁畫、屏風、座屏、台屏和掛匾等,可反映國畫、年畫、工筆寫意、書法、人物肖像、世界名畫和抽象畫等不同畫種的風格。近幾年又推出烙畫彩蛋、賀年片、工藝原子筆杆,套色烙畫、樹脂布烙畫等。
編輯
(清明上河圖)
在畫法上,南陽烙畫講究主賓、取捨、疏密、虛實、開合、空白、對比、均衡、色彩。其中,主賓是講畫面的構成要有主有賓,更不能喧賓奪主,需要營造—個構圖中心,從而達到最充分地表現主體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主體居前、主體居中、主體居大等。
所謂開合,也叫「分合」。「開」即是開始,「合」即是結尾的意思。開與合在畫面上是—對矛盾的統—體,猶如用筆,起筆為開,收筆為合;一幅畫中沒有開、合也不行。—幅畫中有貫穿全局的大開合,同時還有若干小開合。小開合要服從大開合的指向,並起到豐富畫面構成的作用。有開勢就要有收勢,只有開合處理得好,畫面才具有完整性。
而色彩的使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色彩的和諧、色彩的對比、色彩有冷暖、明暗之分,有動靜、收放之別。一般地說,冷色比較靜和收斂,暖色反之。
以南陽市烙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武磊創作的絲絹烙畫《鍾南山》為例,這幅烙畫人物線條流暢,表情動作逼真;畫面呈茶褐色、古樸清雅,美觀大方,別具一格。
編輯
南陽烙畫《清明上河圖》長卷,生動再現了宋代汴京繁榮昌盛的風貌,被選送到日本、法國、丹麥、義大利等國巡迴展出,被譽為價值連城的中國藝術珍品,產品還遠銷歐美、東南亞,被譽為世界藝林一絕,南陽烙畫無疑是世界文化長河中不可多得的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