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1年內十大創業公司倒閉案例

2019-10-20     商業力智庫


創業十大死亡案例:

TOP1:e租寶

e租寶全稱為「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鈺誠集團全資子公司,註冊資本金1億元。平台主打A2P的模式,6款產品都是融資租賃債權轉讓,預期年化收益率在9.0%到14.2%之間不等,期限分為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贖回方式分T+2和T+10兩種。

自2014年7月上線,e租寶交易規模快速擠入行業前列。根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e租寶累計成交數據為703億元,排名行業第四。網貸之家的數據也顯示,截至12月8日,e租寶總成交量745.68億元,總投資人數90.95萬人,待收總額703.97億元。

2015年12月16日,e租寶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2016年1月警方公布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

筆者點評:以網際網路金融之名行詐騙之事,已經遠離了創業的本質,一開始就註定了死亡的結局。

TOP2:大可樂手機

2012年9月27日大可樂官方網站正式上線。11月5日正式發布大可樂手機。2016年3月9日丁秀洪正式宣布大可樂關閉。

大可樂手機初期作為小眾手機,圈了一批忠實用戶,在千元機價位上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在2014進行的京東眾籌中,更是以25分鐘1650萬的金額刷新國內眾籌的最高金額紀錄和最快速度紀錄。

2015年,傳出破產的消息,基本上已銷聲匿跡,據說是被一個大公司收購。

一個前大可樂的高管跟我說,大可樂的失敗,第一是因為大兵壓境,手機業已經變成巨頭的遊戲,小公司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第二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可樂雖然打的是網際網路手機,營銷也很有特點,但是並不擅長網際網路的產品和銷售,關鍵是沒有網際網路的流量,這就很難持續。

筆者點評:產品是1,營銷是0。沒有產品力支撐的營銷,很難持續。

TOP3:街旁網

2015年1月,街旁網的關閉也正是宣告著LBS的死亡,2014年7月份已經宣告關閉的街旁網於2015年年初正式與大家道別。

作為最早的簽到網站,街旁網也曾風靡一時,伴隨著用戶們的簽到曬狀態,活躍度也曾高達幾千萬次,但隨著伺服器的多次宕機、本地生活服務的轉型失敗,用戶量的停滯不前,移動社交的興起,LBS簽到應用也隨著街旁網的關閉正式與用戶說再見。

筆者點評:微信微博陌陌夾縫之下,最近幾年的社交應用生存空間狹小。個人認為最核心的原因是,一個無聊的簽到並不能切中社交的核心需求。

TOP4:來往

生長在阿里聚光燈之下的來往,2013年10月正式上線,於2015年11月份更名點點蟲,主推「閱後即焚」功能,失敗原因:巨大聚光燈下,壓力過大,團隊增長過快,管理問題頻出,特色性服務未能提高用戶活躍度等,最終促成了來往的逝

去與轉型。


筆者點評:馬雲的社交之痛,有錢買別人現成的吧,自己就別乾了!

TOP5:搖搖招車

2015年1月,打車APP搖搖招車落幕作為最早出現在打車領域的APP,搖搖招車曾一度被評為滴滴打車的最大對手,隨著各類打車APP的興起,走商務租車模式的搖搖招車也曾轉型,也曾地推,最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逝去。

筆者點評:對手太強大了,何況後來滴滴快的合併,宣布這個領域的競爭格局已經告一段落。

TOP6:E洗車

2015年10月,e洗車已經關閉上門洗車和上門保養服務。點開e洗車App可以發現上門洗車和上門保養業務已無法使用,均顯示「系統維護升級中……2015年3月10日,e洗車宣布獲得平安創投2000萬美金A輪融資。但不到半年時間,E洗車即燒光投資宣布關門。

繼e洗車、趕集易洗車、雲洗車之後,網絡洗車領域再現倒閉潮。2015年1月,雲洗車關閉洗車業務;同月,廈門本地服務平台智富惠關閉洗車業務;2015年4月,嘀嗒洗車關閉洗車業務;7月,車8宣布關閉上門洗車業務;9月,小雨洗車全面關閉;10月,趕集易洗車併入58旗下的呱呱洗車,停止原有洗車業務;10月,e洗車大量裁員並停止上門洗車業務;2015年11月,我愛洗車公司解散,老闆失聯……

筆者點評:花錢也燒不出來的偽需求,這類O2O,兩邊都是「0」,最後只剩下一個「2」啊。

TOP7:水果營行

水果營行控股有限公司是2014年成立於深圳的一家水果生鮮電商企業,母公司為香港聯合國際集團。該公司在全國20多個省市有300多家門店,有數千員工,曾是國內生鮮電商中規模較大的企業。水果營行在國內生鮮界也算是「有頭有臉」,據報道,水果營行總部皇宮裝修風格格外華麗,但隨著「關店潮」,拖欠員工工資、店鋪租金、供貨商費用、會員預付款、投資人欠款等問題浮出水面,水果營行沒能逃脫厄運,最終因資金鍊斷裂、管理不當倒閉。

水果營行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投資人資金的投入,水果營行曾宣傳稱,該公司採用「合伙人眾籌」融資方式,以加盟形勢推廣品牌,單點投資額100萬元,北上廣深為120萬元。水果營行控股有限公司註冊資金高達10億人民幣,在生鮮界鮮有。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水果營行運營模式為眾籌+推卡。眾籌指合伙人眾籌,推卡指推用戶辦會員卡,以高額的充值活動(充值2000元送2400元,有的是充值2000元送800元,還有的是充值1000元送1000元)引誘大家辦卡,這一運營方式看似優惠了顧客,但誰人能料到那麼大一企業會在一朝倒閉。

筆者點評:業務擴張不能用偉哥啊!

TOP8:喜汽貓

汽車後市場B2B交易平台「喜汽貓」宣布停止運營於2015年12月20日停止線上交易,伺服器將於2016年1月15日關閉。 

喜汽貓成立於2015年3月,創始人為徐超。根據其官方透露的信息,喜汽貓已有12377個實名認證的註冊用戶、179個上游供應商、7000多個使用ETP的服務門店。徐超告訴i黑馬,喜汽貓起初做車品的交易的第三方平台,直接對接品牌廠商和門店,而後開始改為自營,給汽車修理門店出售車品。其高峰時期員工超過100人,現在只有五六個人,準備開始新一輪的創業項目。

其創始人徐超分析,喜汽貓失敗的原因在於:一是打法不夠直接。通過SaaS切車後B2B繞得太遠。「運營過程中我們發現,SaaS用戶很難轉化成為B2B用戶,看似我們參與到了用戶的核心經營過程,實際上門店用了你的管理軟體,和從你平台採購沒有直接關係。」。

二是看錯方向。徐超的團隊起初做車品撮合交易平台,讓廠家直接對門店。在徐超看來,標品類的東西應該直接toC,「第一步就選錯了方向,我們不得不忍痛割愛。」

三是不能牢牢綁住一端。汽車用品停掉之後,徐超搭建了自營的零配件平台。售賣原廠配件,SKU較少,但後來發現單純以產品切入,很難獲得提升。在專業度和規模的選擇上一度使得徐超犯難,徐超甚至認為,零配件供應是一個「偽痛點」,不能夠牢牢地綁住修理廠,而零部件上游相對集中,基本也是一些較大的企業,沒有成熟的渠道和銷量很難撬動,「B2B的兩端都處在完全不確定的狀態之中」。

筆者點評:生得不明不白,死得其所。

TOP9:蜜淘

蜜淘是一家海淘品牌限時特賣的網站,前身是CN海淘,由謝文斌等人創建於2013年10月,蜜淘首創了海淘品牌單品團、品類團和品牌團的限時特賣模式。

筆者綜合各類傳聞及中國經營報報道,蜜淘倒閉傳聞幾乎坐實。有媒體聯繫了多名蜜淘前員工進行求證。其中2名員工表示,蜜淘現在不僅已經倒閉,而且所有員工都已經遣散。

筆者點評:競爭過激,燒錢燒不出真出路。

TOP10:社區001

2014年09月10日,網易科技報道,由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投資500萬元成立的社區001,月營收已經過億元,而且從北京發展到了全國10多個城市。

自2015年04月起由於管理層經營不當,資金鍊斷裂,從2015年8月開始全國各分公司陸續關停,相關負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員工及客戶,至今已拖欠金額達數千萬的債務,且全國所有分部全部關門了。

筆者點評:瘋狂補貼,模式不明,大佬投資也耗不起。

清明小假期,本應該來一個輕鬆的話題。創業不易,本希望所有創業的朋友都能收穫成功。但,生死輪迴,起起落落本就是常態。


泡沫下的狼狽

過去兩年時間裡,每天都有創業公司獲得融資,也有創業項目終止、倒閉,2015 年拿到 A 輪投資的企業高達 846 家。創投泡沫的繁榮下,投資與創業成了時髦的運動。然而,一時被資本烘托得高大上的項目,大多數經不起現實與時間的考驗,很快就陷入了困境。過去兩年時間裡,每天都有 O2O 創業公司獲得融資,也有 O2O 創業項目中止、倒閉。

典型屍體解剖

社區 001,風投寵兒,面臨破產

社區 001 成立於2012年2月,由邵元元、薛蠻子、杜國強三位投資人聯合創建,是一個本地社區提供在線購物及配送的服務網站,運營模式為用戶通過平台下單,平台從超市拿貨,為用戶送貨上門,致力解決社區內「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

此後,社區 001 接連拿下多輪融資,2013年10月獲得海銀資本、上海致景投資等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2014年4月獲得上億元 A 輪融資(其中五嶽天下為其投資了 4 千萬元)。2014年10月,其天使投資人之一的薛蠻子曾在微博公布,社區 001 獲得了 1 億美元的 B 輪融資,估值達到 20 億元。創立的第一年,團隊只在北京的部分區域低調經營。隨著 2013 年底開始的一波 O2O 大潮,這個由網際網路老兵邵元元執掌的社區電商,開始受到空前關注,同時開始了一輪快速的市場擴張。

然而,這個曾經高調的明星企業現在卻在面臨一場破產和討薪風波,大量人員離職,並停止接單。在百度貼吧中,充斥著來自社區 001 員工的討薪貼。社區 001 並未直接回復這些負面傳聞,而該公司創始人邵元元的微信朋友圈自 9 月中旬起便未有更新。

倒在泡沫中的項目們

趕熱潮似的創業中,有太多還未抵達資本現場(未獲融資)就默默消失的項目。大批 O2O 創業公司和創業者進入,市場已進入泡沫期。舊的企業不斷倒下。

可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究其原因,我們好好反思吧!現在盤點熱門行業項目死亡名單,吸取教尋!

1、醫療行業

陣亡原因

1. 移動醫療、智能硬體以及上門服務的興起,搶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傳統在線醫療的企業造成衝擊,導致一批企業死亡。

2. 通過列表可以看出,死亡企業多以健康管理為主,從事該領域的企業較多,不利於形成競爭優勢,一旦沒有巨頭注資,很容易被行業淘汰。

2、美容行業


陣亡原因

1、低頻次、非剛需,美發 O2O 普遍不被看好。從美業融資情況看,美發基本沒有融資,可見投資人對美髮業 O2O 並不看好。其原因是,美髮業線下門店較為發達,線下店無數,線上很難競爭;上門等家庭場景不能與美發服務相融合;顧客消費習慣難以改變,消費者習慣於選擇熟知的發行店或者就近選擇美發門店,美發咨 詢等服務需求較少。所有服務類的關鍵就在於流量。因此切入細分領域,迅速做起流量來,是創業者最需要打磨的功夫。美發行業雖然有很高頻次和需求,但是上門 美發這一 O2O 項目,是否真的是剛性需求,恐怕還需要創業者三思吧。且不說剪完頭髮留在家裡地板上的一地狼藉,就說你能否請來理髮店裡真正的「大牌」上門 都是難題。

2、無法標準化:過去的團購網站也提供了美業服務,但是團購為什麼對美業的推動力為何不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業屬於非標類服務。非標類服務,極可能面臨「兩頭難伺候」,創業者要學會當好兩頭受氣的「小媳婦」。因此,美業 O2O 其實是個「看起來很美,實際上苦逼」的行業。

3、婚嫁行業


陣亡原因

1、低頻消費,缺乏資源。婚嫁行業的網際網路化進程較短。在本次盤點中盤點出的已經停止運營的大部分企業成立時間稍早。由於婚嫁行業是低頻需求的行業,如何提高用戶粘性,不斷的拓展產業鏈(橫向或縱向)就成了每個企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2、大部分的婚嫁平台都是基於線下資源而建立的,沒有線下資源無異於無源之水。很多基於平台的網站,無法立足於市場之中。

4、家居行業


陣亡原因

1、同質化嚴重,無差異化競爭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不管平台還是重度垂直型企業,目前的家裝企業都主打「0 曾項」、「環保材料」、「高級供應商」等口號,差異化不明顯。

2. 在價格戰中敗下陣來,難以品牌化。網際網路家裝未出現、短期內也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家裝行業自有其複雜性,目前很多企業都是緊盯價格戰,以此來搶占渠道、搶占用戶,699 元、688 元、777 元等千元以下套餐層出不窮。網際網路信息透明,可以隨意比價,有些企業無法很好地整合產業鏈、壓縮成本,為了保證利益不能加入千元以下套餐的混戰,而用戶本身是追求性價比的,對於質量和服務相差不多的產品,自然優先選擇價位更低得一家。

當然,價格戰並不是最佳選擇,品牌化是更能保證市場地位的做法:不管市場熱不熱,品牌的那幾家總是可以占到市場份額的。有些企業價格戰跟不上,品牌化之路還未成形,只能消失在商業的漩渦中。

5、出行行業

陣亡原因

1、大佬初現,格局已成。對於初創公司來說,簡直是內憂外患。滴滴快的合併後如猛虎,更是打破目前創業公司融資最高紀錄。來自國際巨頭 Uber 的威脅,掛著拼車的羊頭,卻做著專車的生意,直接威脅拼車和專車兩條產品線。

2、投資收緊大批拼車公司面臨斷糧據了解,自 2013 年北京頒布《關於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鼓勵搭乘之後,拼車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提供私家車拼車業務的公司超過20家。

但是隨著滴滴宣布進軍拼車市場,投資人對拼車領域的投資開始持謹慎態度,拼車軟體融資難度驟增。作為拼車行業三強,雖然嘀嗒拼車、51 用車和天天用車還是憑藉其用戶和市場份額,融到了大戰前的最新一批「糧草」,但也極有可能是最後一批「糧草」。

6、汽車行業


陣亡原因

1、門檻極高:對於初創者而言,汽車領域 O2O 創業有著極高的門檻。尤其是汽車平台類項目,BAT 三巨頭分別涉獵了滴滴、快的、Uber 三家打車項目。即使是易到用車、一號專車也逐漸形成氣候,因此打車平台基本上沒有機會可言。

2、服務難保證:對於汽車後市場,一個基於服務的市場來說,沒有渠道可以壓縮,要為消費者討到便宜,只有一條路,給商家帶去足夠的客戶量,薄利多銷,就是團購模式。但服務資源不可能像商品一樣有庫存。團購的情況下極易出現飽和,從而引發消費者的預約和排隊,降低整體的消費體驗。

3、口碑與公信力不夠:對於汽車後市場的服務店面,按照現在的點評方式,都不足以帶來太多口碑上的幫助。汽車是一個很複雜的商品,汽車服務項目又很多,車作為主要的服務載體不會說話,絕大部分消費者又說不明白,專家不在現場也都說不明白,那在網上的點評不是「瞎評」嗎?點評公信力下降,口碑傳播也因此失效,這對於運營 O2O 的中間商來說是一個難題。

7、房產行業


陣亡原因

1. 經過 2014 年的調整,房產行業告別「黃金時代」,面臨一輪新的洗牌,「大魚吃小魚」的併購現象成為新常態。用一位從業者的話說:這個行業太擁擠了,有 1000 個玩家,市場只能容納 100 個,900 家都得滾蛋。

2. 租房領域龍頭隱現。2015 年初,鏈家租房業務零佣金,只收 5 天的房租作服務費。愛屋吉屋在北京和上海,租客佣金全免。前者鏈家,占據北京一半的二手房成交市場。後者愛屋吉屋上線 4 個月後,成為上海租房市場的第一。燒不起錢的公司只能讓道。

8、教育行業


陣亡原因

1、過於樂觀,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做支撐。以 K12 教育來說,這類項目多為提供在線授課、輔導、答疑等服務,但是學生的時間是有限的,並且很多時候是被學校和傳 統教育企業「壟斷」的,因此這類平台如果體量過小很難對抗傳統,一旦占線過長,現金流又不穩定就變得很危險。最典型的是「小龍女」龔海燕的梯子網和那好網,她在失敗後曾說過自己「二次創業過於樂觀冒進,戰線拉得太長,以至於幾個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資」。

2. 行業巨頭頂半邊天,小企業難發展。新東方、好未來、騰訊課堂、淘寶同學這樣的教育產業繼續飛速發展,BAT 等巨頭持續通過併購或者入股的方式融合更多垂直教育企業,布局各自的生態教育圈,巨頭在流量上的優勢是小企業無法比擬的。

3.同質化競爭嚴重,缺少優質內容。目前在線教育最大問題是缺少優質的教育內容,簡單粗暴地把線下的內容錄製放到線上是行不通的,學習要有很高很高的積極性,課程缺乏相應機制,內容不吸引人,對學生來說會很痛苦。在線教育獲取成本越來越來,同質化使得有些企業發展難以為繼。

您是否正在思考以下問題:

企業家們,你應該有聽說過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為什麼投資大學生的項目,而咱們為什麼拿不到融資呢,差到哪裡?

他們的項目不如你,他們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敗的經驗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們沒有經歷過成功失敗,他們就是拿資本的能力比你強;

咱們的思維和投資人為什麼總是不同頻,好項目融資為啥這麼難?...

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位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栗(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峰會價值

【項目升級】:商業計劃書專業輔導、股權頂層架構設計、資本運作 、商業模式 、產業併購、營銷策劃、融資路徑設計、企業轉型升級...

【股權融資】:現場還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請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srl7G0BMH2_cNUgYw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