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糖尿病患者超過1億,超過全球糖尿患者總數的四分之一,而且,由於缺乏相關知識的普及和對身體健康的忽視,導致我國糖尿病患者的知曉率極低,幾乎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還未被診斷。
如何才能改變現狀?
作為一個養生平台,自然要呼籲大家關注糖尿病,關注自身健康,並不斷普及相關知識啦~
其實小棠之前也做過糖尿病主題的文章,而今天要說的則是糖尿病真正的罪魁禍首及治療&控糖方法,大家要好好聽哦:
| 糖尿病的誘因——「七大罪」
1、遺傳
遺傳的因素在糖尿病發病機制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型糖尿病非常容易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數據顯示,有糖尿病「前科」的家庭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高於沒有家族史者。
2、心理健康
浮躁的情緒與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分泌大量的荷爾蒙來提高自身的血糖。
胰島β細胞就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應付自身不斷上升的血糖。長期下來會加重自身胰島細胞負擔,從而造成其損傷。
3、肥胖
現代的肥胖人群越來越多,而肥胖更是糖尿病的重要誘因。
由於肥胖患者的脂肪細胞不斷的增多,細胞表面的胰島素受體顯著的減少,從而導致降低胰島素受體敏感性以及胰島素抵抗,並出現血糖升高。
4、飲食習慣
長期的飲食習慣失衡會導致很多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
長期飲用含糖類的飲料,可能會增加胰島β細胞的負擔,從而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功能,引發糖尿病。
5、病毒性感染
病毒感染與I型糖尿病的發展有一定的關係。
人體感染病毒之後,β細胞非常容易釋放自身的抗原,自身的免疫系統會出現紊亂,從而損傷自身的胰島細胞,導致胰島素缺乏分泌,引起血糖升高。
6、化學類藥物
一些藥物和毒物會破壞自身胰島β細胞,可能會導致不可逆轉的糖耐量損傷和糖尿病發展,而其他類的藥物和毒物則限制自身胰島素的釋放。
影響胰島素的藥物其中包括糖皮質激素、口服的避孕藥、生長激素以及干擾素。
7、營養元素的缺乏
鉻元素的缺乏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較常見。常見的含鉻食品之中包括粗糧、動物肝、香蕉、蘑菇、雞蛋以及乳製品等。
多樣化的飲食和合理的混合或許可以更好地補充自身的營養元素。
| 關於治療,或者說關於控制
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4個方面:
一、一般治療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基本知識,告訴患者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對健康的益處,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自我監測血糖
隨著小型快捷血糖測定儀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據血糖水平隨時調整降血糖藥物的劑量。
1型糖尿病進行強化治療時每天至少監測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穩定時要監測8次(三餐前、後、晚睡前和凌晨3:00)。強化治療時空腹血糖應控制在7.2毫摩爾/升以下,餐後兩小時血糖小於10mmol/L,HbA1c小於7%。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血糖的頻度可適當減少。
二、藥物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
(1)磺脲類藥物
(2)雙胍類降糖藥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4)胰島素增敏劑
(5)格列奈類胰島素促分泌劑
2.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製劑有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根據作用時間分為短效、中效和長效胰島素,並已製成混合製劑,如諾和靈30R,優泌林70/30。
三、運動治療
增加體力活動可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減少身體脂肪量,增強體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
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長短應根據病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來定,找到適合病人的運動量和病人感興趣的項目。
運動形式可多樣,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極拳、跑步、游泳等。
四、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一部分輕型糖尿病患者單用飲食治療就可控制病情。
記住兩個原則:
少吃或不吃那些容易導致血糖上升的食物
比如加糖的食物,像糖果、汽水、可樂、蜜餞,及蜂蜜、加糖飲料,以及各種中西式的甜點都應該少吃;若是嗜食甜食的人,則建議以糖精或阿斯巴甜等代糖來調味。
此外,澱粉類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像番薯、土豆、芋頭、玉米等;尤其各種年節食品,如粽子、月餅、年糕,更是糖尿病患者特別需要「忌口」的。
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最好是不吃
除了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及高油脂類的食品,譬如肥肉、豬皮、核桃、花生等;同時要節制肉類食物、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量,並且改用植物油來烹調食物。
此外一些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蛋黃、海鮮類等,也要少吃。至烹調上,應儘量採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燉、鹵、清蒸、水煮、涼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