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讀者私信問我能不能跟我學寫頭條號。
當時有點詫異,我何德何能啊?對於今日頭條這個平台來說,我還只是個新作者而已,於是果斷給他推薦了頭條官方的學習平台。
不禁回想一下,成為頭條號的創作者確實也沒多久。
可能是性格所致吧,在工作之餘就是比較喜歡安安靜靜的寫點東西。
也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這個人比較懷舊,總是愛寫一些「過去」的東西。
那些人,那些往事,那些曾經印象深刻的經典電影等等。
這也是我給自己帳號取名「拾光MEMORY」的初衷。
時間過得張牙舞爪,光陰逃得死去活來,希望我們都能在這份回憶中找回那些曾經逝去的青春。
之前寫文章,閱讀量一直平平淡淡(寥寥無幾),有時候也會在想是自己寫得不好嗎?是文章太長了嗎?畢竟在現在這個大家習慣了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兩三千字的文章,或許真的很少有人能夠看下去吧。
有時也會想到放棄,難道只有我一個人這麼懷舊?
直到來到了頭條號平台,我發現是我錯了。
2019年6月19日,我在頭條號發表的第二篇文章,為我帶來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十萬+文章,準確來說最後的總閱讀量是186萬。
這是什麼概念?對於一個公眾號文章經常個位數閱讀的創作者來說,這種衝擊力簡直是難以想像的。
通常來說,創作一篇10萬+內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在今日頭條智能分發機制涵蓋推薦分發、關注分發等方式,之後又陸續出現了一些爆文,尤其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一篇關於「九叔」林正英的懷念文。
文章底部讀者的評論真的很暖心,有人說看文章看哭了,我當時卻想說:看你們的評論看哭了。
原來,真的有很多跟我志同道合的人,原來我一直都想錯了。
那種被肯定,被喜歡的激動,真的不是文字可以表達出來的。
在今日頭條強大的算法和推薦機制下,這篇文章的總推薦量超過了1000多萬,總閱讀量也突破了50萬。
與此同時,有幸獲得了第一篇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獎勵。
「青雲計劃」是頭條號平台為鼓勵優質圖文創作推出的激勵計劃,專注於內容本身,讓每一篇優質圖文、每一個優質帳號都能獲得獎勵。
給我的理解就是,無論粉絲量多少,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好,就可以在頭條上觸達到很多潛在興趣用戶,獲得更大的曝光,並且可以同時獲得頭條的優質內容扶持。
不得不說,今日頭條平台在扶持優質原創內容這一塊,真的很「下血本」啊。
而且前幾天,有幸參加了一年一度的今日頭條生機大會。
今日頭條內容生態總經理洪緋在演講中宣布,未來一年,今日頭條將推出「創作者收益計劃」,助力1萬位創作者月薪過萬。
將上線微頭條流量分成,用1億流量和1000萬元激勵優質專欄,多商品多體裁的內容電商等等。
而我所屬的創作領域,頭條娛樂更是頒布了"頭號娛樂家計劃"。
未來一年將為優質創作者準備了10億+的專項流量補貼,新入駐作者可以得到獎勵,處於成長期的新人和成長型作者可以迅速發展,頭部作者則可以得到助力,進入大V戰隊等等。
"頭號娛樂家計劃"還邀請到了唱作人、巨匠文化創始人、海泉基金創始人胡海泉作為明星導師。
藉由計劃,創作者們可以與胡海泉通過一對一溝通、社群面對面,共同探討內容創作的行業趨勢;甚至有機會實現與平台、巨匠文化的合作,獲取更多官方資源,合力策劃打造娛樂內容。
上線7年,今日頭條已成為通用信息平台,圍繞內容體裁和分發方式兩個維度不斷拓展和豐富,幫助人們看到更大的世界。
今日頭條給予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前所未有的支持和幫助,不管你是從事什麼行業,不管你的年齡地域,只要你喜歡寫作,頭條對於新作者的各種扶持與培訓,真的是讓人忍不住「比心」的。
今日頭條甚至上線了一系列的「陪伴式」課程培訓體,意即在創作者完整的成長周期內,為新手創作者提供從帳號註冊發文、功能使用、內容變現等全鏈路培訓。
這是一個尊重內容、尊重優質內容創作者的平台。
5個月的時間,從一位幾近放棄的創作者,到如今能夠得到頭條平台上兩萬多讀者朋友的喜愛。
感覺像是一場夢,感覺自己運氣很好。
(雖然跟那些動輒幾十上百萬粉絲的創作者沒法比,但我一直在努力。)
我也記得曾寫過一篇關於張家輝的文章,文章開頭我問:
「張家輝是不是運氣非常好?」
不可否認,簡簡單單的「運氣」二字,不足以概括他的過去。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絕不是一句空話。
就像張家輝曾在一次採訪中說的:
「做人就是要堅持,那些困難,我如果放棄過一次,就不會有今天的張家輝。所以這個行業,如果不想做,我會馬上離開。但是只要我沒走,我就會一直跑。跑到哪裡,我不知道。」
我們也一樣,生活中難免黑暗,但堅持從來都很值得。
如今依然是內容創作比較好的時期,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堅持下去!
共勉!
我是作者拾光君,感謝點贊和關注的你。
如果你想為喜歡的電影創作影評卻不知如何去寫?或者認為哪部電影有槽點,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去吐?
那就快點加入「頭條娛樂爆款創作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