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聽證會折戟:新世界正在打造

2019-07-21     榮格財經


為期兩天的Libra聽證會在萬眾矚目中結束了。

不管是美國眾議院還是參議院,始終聚焦在Libra的監管歸屬、數據隱私、商業模式、壟斷問題等四個問題上。而這些問題大多因為Facebook的前科所導致,關於Libra本身討論則相對較少。

儘管本次聽證會最終的結果還未出來,關於Libra的未來走向尚不明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Libra不再只是網際網路科技巨頭髮幣項目,它徹底上升到國家層面的金融議題。

1

Libra引起大震盪

美國參、眾兩院此次對Libra的聽證會,一方面加快了美國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的研究,並且很有可能會加速美國在這一方面的監管立法。

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引起了全世界各國對Libra模式和加密貨幣未來發展方向的密切關注和深入思考。這讓加密貨幣不再只是一種小眾圈子的投資資產,而是逐漸上升到全球都關注的金融熱點。

回到事情本身,Libra之所以會廣泛引起美國國會乃至全球的關注,大機率是因為Facebook掌握著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數據。

當Facebook決定發行一種數字貨幣並向它的20億用戶推薦時,這件事很難不讓美國、甚至全球的貨幣國家恐懼,因為很可能會動搖這些國家的金融體系。

那麼Libra會如何撼動傳統金融體系?Facebook沒有掩飾它的野心,「Libra 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白皮書這麼寫道。

作為一種穩定幣,我們知道Libra背後錨定的是一籃子貨幣,錨定比例為1:1。這與市場面大部分穩定幣相同,都在背後錨定了法幣資產。

它可以在Facebook的生態系統中被20億用戶使用,也可以作為跨境支付的貨幣工具。因為在Libra穩定幣建立在Libra區塊鏈上,用戶甚至只要一個錢包地址就可以進行交易,不再經過銀行。這大大挑戰了現有的銀行清算體系,為傳統金融帶來了衝擊。

在Libra背後,是穩定幣這一創新型貨幣所引起的世界金融格局改變。

2

穩定幣新姿勢

近半年,因為小牛市的到來加密貨幣交易量迅速增加,穩定幣的鏈上交易次數和總交易額也有了大幅度提升。

根據Dapp Total的報告顯示,穩定幣的使用量在2019 年上半年一直保持增長,鏈上日交易額在06月30日當日達到8.59億美元,意味著穩定幣整體流通量每5、6天就會換手一次。其鏈上日交易次數也從01月01日的1.1萬擴大至6月30日的7.7萬。

與Libra的支付基因不同,大部分穩定幣當前的使用場景都是在交易所中進行交易。

例如穩定幣霸主USDT,加密貨幣世界裡最早的穩定幣,是穩定幣1.0時代的代表,不過因為並不透明的管理使其信譽一直深受市場懷疑;穩定幣2.0的代表是率先獲得監管批准的GUSD、PAX,是行業內最早擁有合規背景的穩定幣,但因為缺乏相關背景,在USDT的打壓之下,交易量微乎其微;

3.0時代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具有豪華背景加持的USDK,其是由上市公司前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OKLink與美國信託公司Prime Trust聯合推出,不僅是傳統上市公司在區塊鏈領域的首次嘗試,還擁有合規背景,在合規變成趨勢的產業中具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據悉,USDK還在本月月初聯合美國審計公司Armanino出具了首期資金審計報告,報告顯示,報告期內Prime Trust專項帳戶中儲備金金額為23000072美元,與USDK實際發行量比例為1:1,USDK嚴格遵守了其所說的「保障資金透明」。

在加密貨幣市場當中,加密貨幣和傳統市場某種程度上是完全脫節的。穩定幣成了兩個市場的有效媒體,不管是從傳統機構還是從傳統投資人角度而言,穩定幣的出現使他們更快的進入了加密貨幣市場。

同時,穩定幣又因為區塊鏈+穩定的因素,有效的解決了傳統金融的一些難點。還因為錨定了法定資產而不像其他加密貨幣一樣強波動。

歐洲央行(ECB)董事會成員兼G7特別工作組負責人Benoit Coeure在肯定Libra帶來的好處時就表示:「用於個人目的的全球穩定幣可以提供更快、更便宜的匯款,刺激支付競爭,從而降低成本,並支持更多的金融包容性。」

穩定幣可以是法定貨幣的另一種存在,它擁有自發的金融屬性,天然具備了可以改變舊傳統金融體系的條件。

但是在這之前,它面臨著合規問題,這也是Libra當前最大的問題。此時已經攻克合規難關的穩定幣優勢就顯現出來,諸如USDK、GUSD、PAX等,在未來可能會更收到市場的歡迎。

7月19日,USDK對USDT溢價一度高達2.5%,就是最好的證明。

3

市場的聲音

Lira的出現,就如同在穩定幣的平行宇宙中投入一顆「炸彈」,放大了穩定幣的職能,也增加了穩定幣的想像空間。

與此同時,針對Libra以及它所代表的穩定幣所帶來的影響,市場裡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OK戰略副總裁徐坤表示,萬里長征剛剛走出第一步的Libra,所有的關注與面臨的阻礙都來源於Facebook,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同時顯然更容易受到監管的注意。 Facebook的用戶占據了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一旦Libra正式流通,有可能會凌駕於主權貨幣之上。從目前世界政治經濟運行的規則看,很難有哪個國家會無視這種潛在的風險。如此來看,合規才是萬里長征的起點。

數字經濟學家劉志毅認為,對全球金融市場來說,Libra背後是一大堆傳統的金融行業的機構,與過去摩根大通推出的穩定幣 JPMcoin 相比暫時也看不到明顯差異。唯有國家主權作為信用背書的中央銀行具備法幣信用,任何一種穩定幣的模型只不過是對這種信用的「借用」和「組合」,並不會真正挑戰現有的全球金融秩序,因此無法撼動傳統金融秩序;

日本中央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則表示「密切關注 Libra 是否會被普遍應用於支付,也會評估對現有金融和支付體系的影響」。

搜狗 CEO 王小川指出「Facebook 可享受未來的錢包(發卡)業務,參與聯盟的組織可獲得未來的金融話語權與收益」。Libra 模式成功,或許意味著企業將擁有「超主權貨幣」的發行權,這會讓其他巨頭公司效仿 Libra,錨定一籃子貨幣發行自己的穩定幣,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改寫歷史。

不論Libra項目成功與否,Libra事件都是加密貨幣舞台中最耀眼的一個里程碑。

它不僅迫使各國監管層開始思考全球數字貨幣的合規和監管問題,提高主流社會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推動合規立法過程,建立起數字貨幣領域裡新的國際金融秩序。還為穩定幣的未來道路提出了一種新可能性,由此打造新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OxrFWwBmyVoG_1ZcZK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