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縣的簡歷

2019-07-29     掌上扶風

您好,我是扶風!

感謝您打開這份來自扶風的邀請函,

這是一封特殊的邀請函,

憑這封信,

可以找到一萬個來扶風的理由!

我們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歡迎您來到扶風!

下面是我們家鄉扶風的名片

請將這張厚重的名片傳遞到每一個角落

這是我的證件照

我叫扶風

這是我的個人信息

中文名稱:扶風縣

外文名稱:Fufeng County

別 名:東方佛都,青銅器之鄉

行政區類別:

監護人:中國陝西省寶雞市

政府駐地:扶風新區

電話區號:0917

郵政區碼:722200

地理位置: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

面 積:720平方千米

人 口:42.8萬(2010)

方 言:周朝國語、雅言——陝西西府方言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法門寺、周原遺址、西府古鎮、關中風情園

車牌代碼:陝C

行政代碼:610324

我叫扶風

這是我的成長經歷

原始社會神農氏時期,縣屬姜氏國(部族)。

黃帝時期,屬岐伯國(部落),后稷周國(部落)。

堯舜時代,為周始祖棄的封地,屬后稷有邰氏。

西周時,屬岐邑,為京畿。

東周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內法門鎮始設美陽縣,揉谷鄉法禧村設邰縣,屬內史。

西漢時,美陽縣、邰縣始歸雍國,後屬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歸右扶風轄領。新莽時屬扶風縣都尉大夫府。

東漢時,美陽縣轄區未變。南部邰縣改為武功縣。

三國時,美陽、武功縣治未變,歸扶風郡轄領。

西晉時,美陽縣屬扶風國,武功縣屬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廢美陽縣。在今縣北部、岐山縣東北部設周城縣,美陽縣併入周城縣,治城在今周原遺址,歸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縣,在武功縣治姜塬嘴設美陽縣,轄今縣南部、武功縣全部和太白、駱谷、邰亭等地,歸武功郡轄領。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陽縣治崇正鎮。建德三年(574),移周城縣治於眉城,在原周城縣址設三龍縣;撤美陽縣,縣地歸岐山。置武功縣治於中亭川(今武功鎮)。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改三龍縣為岐山縣,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嶺)南十里。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長寧鎮始設扶風縣(俗稱東扶風),在今縣址設湋川縣 。太宗貞觀元年(627),撤扶風縣,貞觀八年(634)改湋川縣為扶風縣,在今法門鎮設置岐陽縣。元和三年(808)撤岐陽縣。

五代後梁、唐、晉、漢、周時,扶風縣設置未變,歸鳳翔府轄。

北宋時,縣置未變。

南宋初(1127),金人統治北方,更名扶興縣。後又復原名,歸鳳翔府轄。元、明、清時,縣名和治城均未變更。元時屬陝西行中省鳳翔府轄,明清歸陝西布政使司鳳翔府轄。

民國初,屬陝西關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歸寶雞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

1949年7月13日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寶雞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併入興平縣。1961年8月從興平縣分出至今,隸屬寶雞市。

這是屬於它獨有的魅力光暈,

這樣的經歷怎不讓人迷醉!

在扶風,無論走到哪裡

都會一不小心就遇見令人難忘的美食小吃...

扶風鹿糕饃

扶風一口香

扶風醋糟粉

扶風落地花

扶風豆花泡饃

扶風辣子鍋盔

扶風麵皮

......

在扶風這樣人才輩出的地方

歷史上出過不少名人...

史載,扶風人馬融「為人美辭貌,有俊才。」但他之所以聲名千古,為後世學者所尊重,是因為他一生中重視教學、注重人才培養的結果。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他繼孔子之後開創了最大的私學辦學規模,並在教學方法上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東漢著名的學者鄭玄、盧植等,都出於他的門下。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是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居家操持很勤苦,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常拿著《公羊春秋》閱讀。永平五年(62年),班超和他的母親隨同入京任校書郎的哥哥班固遷居至洛陽,靠替官府抄寫文書來維持生計。有一個相面的人曾對他說:「你額頭如燕,頸脖如虎,飛翔食肉,這是萬里封侯的相貌啊!」漢明帝就任命班超為蘭台令史,掌管奏章和文書。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人,我國東漢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幼時好學,16歲時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父死後,他繼承父業,搜集史料,從明帝永平元年(58年)起,續寫《史記後傳》。永平五年(62年),被人告發私改國史,投之入獄。弟班超為之辯白,始獲釋。後被召為蘭台令史,與陳忠等寫成《世祖本紀》,遷升為郎、典校秘書,受命編寫《漢書》。章帝時任玄武司馬。建初四年(79年),根據諸儒在白虎觀辯論五經同異的結論,整理成《白虎通義》。和帝永初元年(89年),隨將軍竇憲出擊匈奴,為中護軍。大破匈奴後,作《燕然山銘》以記功。後因竇憲擅權,被和帝所殺,受到牽連,死於獄中。此時,《漢書》八「表」及《天文志》尚未完成,後由妹班昭和馬續續成。

在扶風這樣歷史悠久的地方

還有不少好玩的地方...

法門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6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寶雞市90公里。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距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周原遺址

周原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法門寺西北三公里處,是《詩經》所言「周原朊朊,堇荼如飴 」之地。周原考古發現被列為21世紀中國百項考古新發現之一,自西漢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原發現第一件青銅器以來,累計出土青銅器數以萬計,其中晚清「四大國寶」中的毛公鼎、大盂鼎就出土於此,周原被譽為我國「青銅器之鄉」。規劃在建的周文化旅遊園區,將再現三千年前周文化風貌,周原將成為陝西省「周、秦、漢、唐」歷史文化旅遊景區中「周文化」的重要部分。周原遺址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的西部,東到武功,西至寶雞,橫跨扶風、岐山兩縣的大部分。

城隍廟

扶風縣城隍廟,位於縣城東大街東頭北側,是關中西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2006年6月被國務 院核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段家鎮,前身為福蔭寺,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已有近一千四百年的歷史。

野河山生態旅遊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貴妃故里野河山,位於扶風縣北部,法門寺向北8公里、是西周文化的發祥地,唐楊貴妃的出生地,貴妃叔父唐宰相楊國忠之父楊珣埋葬之地;是一個比較獨特的黃土風情和人文、森林、丘陵、大峽谷融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景區。

關中風情園

扶風縣在豐厚的關中民間民俗文化基礎上,全力打造了以扶風為軸線,濃縮關中民風民俗,再現關中民事民情的旅遊新項目——關中風情園。

西府古鎮

西府古鎮坐落在歷史文脈最為深厚的周原文化發祥地—陝西扶風縣,沿著絲綢之路的歷史痕跡,跨越2300年的歷史歲月。

扶風溫家大院

溫家大院內有大房15間、廈房15間,後院還有一幢漂亮的繡樓。這是一所典型的關中古民居,它的平面與空間結構屬於中國傳統四合院式的民居模式,布局由前向後依次為:門房、庭院、正房和後院。

庭院兩側兩棟單坡頂廂房組成四合院,由4個建築風格一致的多進式院落連接為一體,組成一個建築群。在這裡處處可以看到精美的雕刻。從門窗、牆壁到方磚瓦片,龍、鳳、獅子、鹿、龜、鶴以及梅、蘭、菊、竹、松、柏等象徵吉祥、長壽的動植物通過雕刻被巧妙地融入到民居的各個角落,使你不得不佩服前人雕刻技藝之精湛。

七星河濕地公園

七星河佛文化主題濕地公園是扶風縣重點建設項目,屬於林業部批准建設的國家級濕地公園,東起信義水庫,西至白家窯水庫,穿扶風縣城而過,是老縣城與新縣城的分界線,將來不僅是扶風人的日常休閒場所,還會是扶風佛文化旅遊的重要節點之一。

賢山寺

賢山寺位於縣南15里的午井鎮南官村,面對秦嶺同太白山相望,背靠北莽山與法門寺相峙,低頭能睹渭水長流東去,足下可見隴海鐵路輸通神州各地。寺前兩山環抱一溝,遠看不見,誠訪即到,綠樹成蔭,包剎其中,依塬建寺,遊人有入山之感。這就足以說明當初開山祖師選地之佳,致使賢山寺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振興之日,有元順帝來寺問道拜賢齊和尚任國師之光也。清嘉慶縣誌載,張載(橫渠)隱此讀書講學,故名賢山。.....................

馬援墓

距陝西省扶風縣城約3.5公里的伏波村旁,有一座圓錐形夯土堆,高約10米,直徑約10米,這便是東漢初年的名將馬援墓塋。墓前立有清代所刻「漢伏波將軍墓」碎石一通。...........................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扶風

東方佛都,青銅器之鄉秀美大地

有著她獨特的魅力

這就是扶風

它自然純凈、熱情好客

傳出去,讓更多人看看這就是

扶風,我的家鄉!

扶風集顏值與內涵並存

現在扶風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請把我們美麗的扶風告訴全世界

開放的扶風歡迎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OruRGwB8g2yegNDjWXO.html







金秋《扶風》

2019-11-05

馬婷 | 尺八

2019-11-04







扶風起義 2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