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如夢 佳節憶親 ·馬婷 |《中國青年作家報》

2019-10-31     掌上扶風

清秋如夢 佳節憶親


本文刊登於10曰1日《中國青年作家報》

七八朵菊花飄香,三兩杯薄酒暖身,一支茱萸隨身戴,幾多親友遙相憶,佳節重陽,重陽佳節,驀地,又念起一些故人來。


對重陽,以前許是有些怠慢了,憶年幼時,總以吃穿為樂,中秋月餅,端午粽香,自然在心裡,占的分量重一些。那時,重陽只存在於書本中的詩詞里。

我怠慢它,它也不惱,年年如約而至,到了暮秋時節,菊花漫野,香氣四溢,采一支簪在頭上,格外的清新雅致。總有一日,爺爺要將那結紅色小果實的植物折下來一簇簇,裝在用布縫成的囊里,系在我身上,那時,只道是新奇,不時的用手觸摸這香囊,總想著何時能吃掉裡面的東西,而今,終於懂得了那袋中之物便是詩詞中的茱萸,也知道那日即是重陽佳節,卻再未佩戴過他做的香囊。


而今,佳節又至,菊花茱萸依舊,也學會了喝三杯兩盞淡酒,登高之時,卻永遠少了他的呵護。都說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十八年了,他是否已重生為一鐵血漢子。


忽地又想起了他,在這倍思親的佳節里。

十八年了,我體會過唯一的一次親人離世,就是十歲那年,爺爺選擇結束人生這場旅行。

我仔細地回想著,慶幸他的樣貌還清晰可見,真怕,再過些時日,便憶不起來了,那個時候尚小,哭一場,也便過了,姑姑說,以後,沒有人給你做糖泡饃了,便哭了。爺爺不會做飯,媽媽不在時,總是用糖水泡些饃給我吃,現在想來,小孩的哭,似乎因為太常見了,總不見的肝腸寸斷,總不見的打動人,也總是容易接受親人的離世。

而今,隨著年歲的增長,對生老病死之人生常態愈發了解,便愈發擔憂,那樣的場景,不容想像。

我終是一直記著,那僅有的,支離破碎的記憶。

爺爺是個老黨員,在水利上工作過,後來回了鄉,便在村上當了幾年幹部,當然,這些都是後來聽他人提起的。他是典型的獨自一人撫養子女長大的案例,奶奶去世的早,他便既當爹,又當娘,只是,他的脾氣總是不好,該是有些敏感執拗的,我猜,因為我的敏感倔強,總該有些源頭。我想他大概是原諒不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只顧著忙外面的事,他的男兒情懷,以至於對奶奶,無暇關心,脾氣上來時,偶爾大聲呵斥,甚至拳腳相對,所以奶奶,是個苦命的女人,早早的便離世了。

爺爺總是留著那把梳子,我見過一次,躺在他的抽屜里,小時候,總愛翻大人的抽屜,裡面好似藏著無盡的寶藏。

有次,便翻出來了,那個時候太小,根本不懂得,那是爺爺一生的虧欠,甚至說愧疚。他的後半生,總是在追憶與痛苦中度過。

對爺爺的記憶並不多,零零散散,拼湊成的。只記得每年暮秋,他總要泡一杯菊花酒,對著奶奶留下的那把梳子,獨自暢飲,菊花入酒,瞬間香氣瀰漫,而我總是在他旁邊,咂巴著嘴,眼睜睜地看著他一杯一杯的飲下,心裡想著哪怕舔嘗一口也好,卻始終未能如願,唯一得到的,便是那個裝了茱萸的香囊。當然,那時,我並不知曉他是在重陽之日想念故去的奶奶。

或許是這種思念太甚,太過難熬了,他才選擇起身,去尋找奶奶,只是,就這麼扔下了我,此後多年,逢重陽佳節,我再未佩戴過茱萸做的香囊,菊花酒卻能喝上幾口了。

後來,也曾夢到過他一次,那是在熟悉的路邊,他用笛子給我吹著曼妙的曲子,我聽得如痴如醉,就這樣,日子久遠,竟不知不覺,便長大了。

多少次春節,都會跟著父親去墳地里請他回家過年,前幾年,每每到了墳頭,便泣不成聲,踉蹌著,點一根香,折一枝墳頭上的松柏,一路將他引回家,將香擦在他的靈位上,日後,便頓頓飯端過來供著,到正月十五時,再將他送回去。以至於每年除夕前,擦洗他的牌位時,都會想起很多,繼而雙眼模糊,日子久了,便也淡了。只是每每有所進步,便會想起,他若在,該很自豪。

最後一次去他墳頭,是要結婚了。前一天下午,跟著父親,去跟他道喜,跪拜下來,我竟未細想,他故去,已十幾年了。父親嘟嘟囔囔地訴說著,大意就是爺爺最疼愛的我,如今長大了,要嫁人了,說著說著竟變了聲音,而後低頭不語。我知道,他是有些不舍,輕輕地拍了拍他,其實,我也早已淚目,只是強忍著將帶來的酒提起來,滴了幾滴在墓碑前的土地上,那是爺爺最心愛之物,或許一切情愫都可以涵蓋其中,只是,我卻再不能陪他暢飲。

拼搏的日子總是忙忙碌碌,以至於不能時常靜下心來梳理記憶,偶爾於城市角落看到菊花綻放,想想時節,才知佳節又至,此後幾月,陽氣漸弱,陰氣漸長,裹了裹身上的衣服,便匆匆離去,心卻不能平靜了。

重陽重陽,兩陽相逢,便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一天,故這一日,古人便以登高辭青,簪菊飲酒,佩戴茱萸來避凶氣,同時求得延年增壽。古之佳節,自是流傳下來很多美好傳說與詩詞,早在《禮記》中就有對重陽之日的記載,戰國時期即已經形成節日,漢朝更是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和大型飲宴活動,「 樂游原上清秋節, 咸陽古道音塵絕」,不知怎的,我卻更喜歡李白詩中「清秋節」這樣的稱謂。清秋如夢,佳節憶親,自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後,人們便更加將此日視為親友團聚,陪伴老人的時節。我也在此時,想起了故去的爺爺,是該帶一瓶菊花酒,再去看看他,而後,攜三五好友,登高懷遠,在這遍野的菊花中,在這耀目的茱萸中,心頭自醉了。

作者簡介:



馬婷,1990年生於陝西扶風。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扶風縣文聯副主席,陝西作協中青年作家關中片區培訓班學員,已出版散文集《憶夢昔年》。中學開始發表文章,多篇作品發表於《延河》《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作家報》《西安晚報》《西安日報》《生活文摘》等。獲西安晚報「第四屆全國青年散文大賽」銀獎,另有五十餘篇報告文學見刊。有作品收錄於《長安風 絲路情》《青春放歌》《扶風作家散文選》等書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jEEJG4BMH2_cNUghaqw.html






金秋《扶風》

2019-11-05

馬婷 | 尺八

2019-11-04







扶風起義 2

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