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支付領域,關於二維碼和NFC之爭一直未曾平息。目前軌道交通出行場景,二維碼支付已經普及,不過在業內並未被一致認可是最佳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NFC支付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探索之路也從未停止。其中,基於NFC技術的Apple Pay,通過蘋果公司近幾年技術上的升級疊代,在軌道交通領域進一步推進上似乎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本文首先對軌道交通移動支付方式進行歸納總結,並梳理了Apple Pay的技術疊代和應用歷程,推導出Apple Pay在軌道交通場景進一步應用推廣的可能性,最後提出展望。
一、軌道交通移動支付方式
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運輸的骨幹系統,以其超大運量、高效便捷、安全舒適等特點,成為大部分人出行首選。軌道交通用戶數量多、出行頻率高的特性,也被眾多移動支付公司所看重。因此,軌道交通出行領域也成為各種移動支付技術的練兵場。
通過歸納總結,在傳統票卡支付以外,城市軌道交通移動支付方式主要包括以下4種:
1、二維碼支付
包括地鐵官方App二維碼、雲閃付乘車碼、支付寶乘車碼、微信乘車碼等。目前內陸38個城市地鐵均已實現二維碼支付乘車。不過據AFC專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地鐵二維碼過閘的實際客流並沒有想像中那般樂觀,2019年內陸38個城市中,有37%(14個)的城市二維碼過閘客流占比不足10%,僅有16%(6個)的城市二維碼過閘客流占比剛剛達到50%,其餘城市二維碼客流占比在10%-50%之間。
乘客在使用前需要下載官方App並綁定支付渠道,在通過閘機時,需要解鎖手機、點開App、調出二維碼、掃碼過閘。操作步驟較為繁瑣。
2、生物識別支付
包括面部識別、掌靜脈識別等。目前只有濟南、鄭州、深圳、廣州等幾個城市地鐵上線了人臉識別過閘,上海地鐵試點上線了掌靜脈識別過閘。以人臉識別為例,乘客在使用前需要下載官方App、上傳人臉信息、綁定支付渠道,在閘機前無需操作即可過閘。
從軌道交通領域整體上來看,大多數地鐵公司對於生物識別過閘仍然處於觀望狀態,存在疑慮較大。
3、藍牙支付
乘客在使用前需要下載官方App並綁定支付渠道,在閘機前無需操作即可過閘。目前僅南寧地鐵上線了藍牙支付過閘。在軌道交通領域未能形成規模。
4、NFC支付
(1)NFC-SWP方案。主要指離線電子錢包應用。包括城市通卡公司、銀行、運營商推廣的手機、手環等移動支付過閘方式。此技術方案仍是基於實體票卡,乘客使用前需要辦理實體票卡,並進行圈存或充值。在軌道交通系統內也將其統一歸到了傳統票卡支付方式,在交易、客流上未做單獨區分統計。
隨著網際網路支付的普及,此方案已經逐漸被城市通卡公司、銀行、運營商所冷落。
(2)HCE方案。主要指地鐵官方App的HCE雲卡。目前上海、廣州、武漢、廈門等10個城市地鐵公司官方App上線了HCE雲卡。使用Android手機的乘客可以在官方App上申請HCE虛擬票卡,綁定支付渠道。在通過閘機時,需要點亮手機螢幕並解鎖。
此方案的技術實現、現場使用相對較複雜,上線之後也一直不溫不火。
(3)ODA方案。主要指銀聯推廣的各種手機Pay。目前已有19個城市地鐵實現了ODA過閘。使用ODA的乘客需要提前在手機端添加一張銀行卡,在通過閘機時,需要指紋或人臉解鎖。
在軌道交通實際應用中,ODA在系統內會產生大量單邊交易,即只有進站或只有出站的交易,導致乘客扣費異常,或者乾脆扣不到費用。這也是飽受地鐵公司詬病的一點。
(4)Apple Pay交通卡方案。主要指蘋果公司推廣的在Apple Pay添加交通卡的支付方式,目前Apple Pay支持添加上海、北京的一卡通。使用蘋果手機的乘客可以Apple Pay添加一張交通卡,在通過閘機時一揮即過,無需多餘操作。
Apple Pay交通卡還有如下特點:
Apple Pay交通卡空中開卡後,可轉入實體卡餘額。
Apple Pay交通卡與實體卡享受同樣的優惠折扣。
Apple Pay交通卡的退卡、退押金,需要在通卡公司App端操作。
蘋果公司在與通卡公司的合作中,一卡通相關數據會直接上傳給通卡公司,蘋果公司不存留信息。Apple Pay交通卡開卡所扣押金,也是直接交給通卡公司,蘋果公司不存留。
因此,在軌道交通移動支付領域,Apple Pay交通卡方案顯然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
關於各種移動支付方式的優缺點比較,業內已經有太多的文章介紹,在此不做贅述。根據以上的簡單歸納總結,從實際應用效果出發,Apple Pay交通卡或許才是軌道交通移動支付最佳解決方案。
二、Apple Pay在軌道交通應用歷程
簡單回顧一下Apple Pay近幾年針對交通行業的技術疊代和應用歷程。
(一)2014年10月,蘋果手機iOS 8版本正式上線Apple Pay功能。
(二)2015年7月,Apple Pay在倫敦地鐵上線應用。
(三)2016年2月,Apple Pay正式入華,與中國銀聯合作,可以添加銀行卡實現移動支付;同年10月,Apple Pay分別在紐約和日本的地鐵實現乘車應用。
(四)2017年9月和11月,Apple Pay添加銀行卡後,分別在廣州和上海的地鐵實現乘車應用,即ODA方案。使用Apple Pay乘車支付時需要Touch ID驗證。
(五)2018年3月,蘋果手機iOS 11.3版本上線「Apple Pay快捷交通卡(Apple Pay Transit)」功能,支持添加北京一卡通和上海交通卡。Apple Pay交通卡實現在北京、上海的地鐵、公交乘車應用。
(六)2019年5月,蘋果手機iOS 12.3版本正式上線Apple Pay Express Transit功能。乘客在使用Apple Pay Express Transit功能乘坐地鐵時,無需進行Touch ID或Face ID驗證,即可完成支付過閘。極大提高了軌道交通進出站速度。而且,Express Transit功能可以在iPhone電量耗盡後持續工作5個小時。
Express Transit功能支持日本、波特蘭、紐約、北京、上海、倫敦的公共運輸卡,在上述城市地鐵過閘乘車時無需Touch ID或Face ID驗證。
(七)2019年,Apple Pay以ODA方案陸續在南昌、深圳、南寧等地鐵上線應用。累計上線應用城市已達19個。
三、Apple Pay在軌道交通應用展望
據了解,後續Apple Pay即將支持添加更多交通卡,包括交通部的互聯互通卡。目前全國已有200多個城市實現了交通部一卡通的互聯互通,38個城市地鐵的自動售檢票系統均已具備NFC功能。理論上所有地鐵都支持Apple Pay互聯互通卡功能。所以,添加了交通部互聯互通卡的Apple Pay,在公共運輸領域的推廣應用將更為順利。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Pay後續還將支持添加支付寶的消費二維碼,用戶在付款時可通過雙擊側面按鈕直接調用。順著這個思路,筆者不妨提個大膽的建議,各地鐵App也可以探索一下跟蘋果公司的合作事宜,力爭在Apple Pay中添加地鐵出行App的二維碼。這樣一來,乘客過閘時就可以完全省去解鎖手機、翻找App、打開App、點出二維碼這些步驟,直接雙擊調出Apple Pay的地鐵二維碼,實現掃碼過閘乘車。
至此,Apple Pay交通卡方案等於是完美融合了NFC和二維碼技術。至於何時可以實現,筆者認為完全值得期待。
作者雨非凡,系城市軌道交通售檢票系統從業人員,專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軌道交通行業應用。
*本文為作者投稿,觀點不代表移動支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