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我是來自法院的「社區守夜人」丨武漢一日

2020-02-20     最高人民法院

2月18日凌晨1時55分,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陽邏街商東社區,一位居民匆匆走出來,經過封閉管理值守點。

「你好,這麼早出門啊,請出示您的出入證件,麻煩到我們這裡登記下。」 值守點兩名工作人員攔住她測過體溫、登記相關信息後,放行。

同時將情況發送至值守工作群:「新的一天,第一個出小區的居民到陽邏大橋疫情監測站上班,出門手續齊全,體溫正常」。

兩名值守人員,一名是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法院院長楊俊廣,另一名是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法院陽邏人民法庭幹警陶宏建,他們是這裡的 「守夜人」,工作時間是頭天下午6點至第二天早上8點。

楊俊廣老家在河北邯鄲,大半年沒有回老家看望父母的他,本以為今年可以多陪陪父母,但疫情發生後,他擱置了自己的計劃。這些天來,他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身先士卒,挺在抗疫一線。

社區宣傳人手不足,他拿起宣傳海報和小喇叭,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在小區張貼、宣傳;社區防疫物資不夠用,他拎起40多斤重的酒精往車上裝,緊急送往社區。年輕幹警去隔離點接回已過隔離期的居民,他像個長輩,反覆檢查年輕幹警的手套、口罩戴得好不好,叮囑他們注意安全;籌集到防護服、護目鏡,心急地半夜就送去給值守人員……

像這樣的值守點,新洲法院共負責4個,40餘名黨員幹警24小時輪流值守。

在汽發社區,52歲的何亞瓊在路障前站定。晚上八點左右,很多居民下班回家。

「同志,不好意思啊,單位給我開了證明,我拍了照片,存在我手機里了,但是我手機沒有電了,身份證也忘了帶,我是這個小區的,家就在這旁邊,能不能讓我進去啊。」居民張師傅向何亞瓊揮了揮手機,急切地說著。

「你莫慌,你家人電話多少,用我手機打給他們,讓他們過來接你就行。」一天下來,應對這樣的突發情況,何亞瓊頗為得心應手。

「做得多了,自然就知道怎樣跟居民打交道了。」在何亞瓊背後,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帳篷。帳篷里放著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桌子上放著兩支筆,還有幾張填好的居民出入登記表。桌子旁邊,還有一張簡易的行軍床,方便兩名值班人員輪換著休息。

「汽發社區居民1萬多人,今天在我們這裡登記外出的居民有80多人。」何亞瓊說,雖然已經立春,但初春的夜晚仍然寒氣逼人,何亞瓊跺了跺腳,這才感覺暖和些,「只有站在這裡,我心裡才安穩些。」

早上6時30分,值守點迎來了第一縷晨光,社區里的「守夜人」也站到了陽光下,迎著朝陽,他們堅信戰勝疫情的曙光也定會到來。

來源:武漢中院、武漢新洲法院

編輯:王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9W2ZXAB3uTiws8Ko7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