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兄弟,一個放城市養,一個丟農村養,18年後差距不是一般大

2020-07-25     鯨魚奶媽

原標題:雙胞胎兄弟,一個放城市養,一個丟農村養,18年後差距不是一般大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說起雙胞胎,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長相、性格十分相近的兩個人。

的確,同卵雙胞胎從父母那裡得到了完全相同的遺傳基因,所以兩人不僅性別一致,而且外觀上的差異也是十分細微,外人很難作出準確判斷。

但也有一些雙胞胎由於生活環境上的巨大差異,本該高度相近的特徵也隨之受到改變。

關於這一點,黃先生夫婦深有體會。

黃先生與妻子結婚以後,兩人便一同到城市裡打拚。

經過幾年的不懈奮鬥,黃先生夫婦的家庭條件得到了比較顯著的改善,他們也決定順應父母的要求,開始準備要孩子。

根據黃先生所說,考慮到經濟壓力問題,他們當時只想要一個孩子,但妻子卻懷上了雙胞胎,這曾讓夫婦二人感到困擾不已。

最終,黃先生的妻子在醫院誕下了一對雙胞胎男嬰。

出於對子女生活壓力的理解,黃先生的父母決定,將大寶帶回農村,由他們代為撫養。而小寶就由黃先生夫婦帶在身邊養育。

這一分別就是18年。如今兩個孩子都已經完成高考,黃先生夫婦決定將他們都留在身邊親自撫養教育。

再次見到大寶時,黃先生夫婦感到異常驚訝,因為這對雙胞胎兄弟現如今看起來有著特別顯著的差異。

黃先生表示,大寶常年生活在農村,不僅皮膚黝黑,而且衣著也顯得比較隨意邋遢。

而相比較之下,一直在城市生活的小寶不僅皮膚白皙,而且衣著、談吐舉止都十分得體。

本是雙胞胎兄弟,卻因成長環境的不同而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差異。

在現如今生活壓力不斷增大的時代,將兩個孩子分開撫養的父母大有人在,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減輕育兒負擔,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影響。

分開撫養孩子的不利影響

·父母容易偏心

雖然孩子都是父母的骨肉,但如果長時間沒有見面,那麼即便這份親情再怎麼血濃於水,也會因此變得生疏。

父母如果將兩個孩子分開撫養,那麼沒能被留在身邊的那個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會淡薄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父母后續將孩子全都接回自己的身邊,也難免會更加偏愛於與一直陪同在自己身邊的那個孩子。

·孩子感情不好

長時間不見面,父母與子女之間尚且有一份生育之情,但孩子與孩子之間卻沒有這樣一份義務與情感加以牽繫。

一旦兩個孩子長時間分別,即便是雙胞胎兄弟,也會存在一定的情感隔閡,影響整個家庭和諧氛圍的營造。

·觀念差別較大

正所謂"環境造就人",身處不同成長環境當中的孩子,他們所形成的觀念會存在一定差別。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他們會接觸一些封建、保守的傳統思想,這對後續接觸新興事物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

此外,觀念上的差異會影響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以及情感培養。

可見,從孩子的成長發展考慮,父母最好不要將兩個孩子分別安置在不同的環境之中撫養。

當然了,將兩個孩子同時帶在身邊也並非萬事無憂,為了更好地規避負面影響,父母在帶兩個孩子時,應該怎麼做呢?

如何同時帶好兩個孩子?

·杜絕偏心行為

很多生育二胎的父母在帶孩子時,難免會因為兩個孩子年齡上差異而更加傾心於小寶,這種做法對兩個孩子的成長而言都是不合適的。

一方面,父母的偏心會讓大寶感到自卑,甚至對弟弟妹妹產生妒忌心理。

一旦沒有及時矯正這些扭曲的心理狀況,孩子很可能會作出一些不理性的行為。

另一方面,父母的偏愛舉動會讓小寶產生優越感。

這種優越感會對孩子的行為約束產生干擾,導致他們作出一些錯誤的舉動,甚至明知故犯。

·善用榜樣效應

生育兩個孩子意味著父母需要承擔兩份教育義務,這對不少年輕夫婦而言是一項不小的考驗。

為了更好地減輕教育負擔,父母應該善用榜樣效應,讓孩子去"教育"孩子。

在日常生活當中,父母可以告訴大寶:"你是哥哥/姐姐,照顧和教導弟弟/妹妹是你應該做好的事情。"

這番話能夠很好地激發大寶的責任感。

在責任感的驅使下,大寶不僅會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同時也將幫助弟弟妹妹更正一些不當的舉動,為父母減輕教育負擔。

·重視情感培養

不論是雙胞胎也好,普通的兄弟姐妹也罷,為了更好地營造家庭氛圍,父母在重視親子間關係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孩子之間的情感培養。

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父母不妨多讓兩個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家務勞動或是參加一些趣味活動。

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兩個孩子將擁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彼此之間的情感也將得到加深加固。

總結

不論是二胎家庭也好,獨生家庭也罷,養育孩子都將是一個辛苦的過程。在此期間父母需要注意的事宜也是相當多的。

但是,當有朝一日孩子能夠成長成才時,父母再回望當初的艱辛付出,相信你們一定會不由得感嘆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4ADhnMBd4Bm1__YJQo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