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看著祖國的日益強盛,相信大多數人的心中都會由衷地產生一股自豪感。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如此,在人群之中,仍有一些崇洋媚外的個例出現,他們總是做不到客觀看待國力的強弱,總是盲目地吹捧異國。
2017年,一位美國留學生畢業,雖說在如今這個文化大融合的時代,留學生早已不是什麼特別的身份,但她卻以一番無知的言論成為那一批人當中最顯眼的存在。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位留學生名叫楊舒平,在畢業典禮上,她公然表示,自己在國內生活的那段時間由於空氣污染嚴重,所以每天都要戴著口罩,有時候一天用五個口罩都不夠。
但到了美國以後,她即刻摘下了口罩,因為她覺得,美國的空氣既清新又香甜,呼吸開始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為了活下去的將就。
很快,這番言論傳回國內並引起廣大網友的不滿與斥責。在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以後,楊舒平即刻發言道歉,但此後不久,她又開始在網絡上發布評論,內容大多都是對祖國的牴觸。
如今,距離事件發生已經過去4年,現在的楊舒平人在何處,她的生活又怎麼樣了呢?
楊舒平的現狀
·美國棄之不顧
在國內引起民憤的楊舒平畢業以後自然是不打算返回國內,她希望能夠留在"空氣香甜"的美國。然而,楊舒平的這份希望很快就被美國當局打破。
為了避嫌,美國政府將楊舒平遣送回國,絲毫沒有因為她在畢業典禮上的發言而給她留任何情面。就這樣,"一心向美"的楊舒平沒了依靠。
·韓國屢屢碰壁
在遭到美國驅趕以後,楊舒平依然不敢返回國內。畢竟自己已經積累了不小的民憤,此時回國肯定是無處容身。為了暫避風頭,楊舒平輾轉到韓國,希望能在這裡找到一個住所。
可令楊舒平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那番言論竟然已經在世界各國傳開,此時的她早已是臭名昭著。雖說楊舒平是留美高材生,但由於她連自己的祖國都隨意詆毀,所以用人單位一致認為她的人品有問題。
身處韓國的那段時間,楊舒平多次應試但卻屢屢碰壁,顯然沒能找到一處立身之地。
·回國無處立足
百般無奈之下,楊舒平只好動身返回國內,希望這個曾經被她惡言相向的國家能夠網開一面。但很顯然,國人並不會這麼輕易地原諒她。
回國以後,楊舒平就像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雖然她的生活沒有遭受惡意騷擾,但是依然沒有一個用人單位願意啟用她。一個海歸高材生如今竟沒有用武之地,這何其諷刺。
眾多美國留學生當中只有楊舒平一人發布了這樣一番言論,可見其愛國心的泯滅並不是美國教育直接造成的,而是從小就沒有養成。
隨著我國國力的不斷加強,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只會有增無減。不論是出於民族自豪感還是孩子的發展考慮,父母都應該幫助子女樹立民族自信心,以自己的祖國為榮。
培養民族認同感的方法
·闡述歷史文化
作為世界上的四大古國之一,我國傳承至今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這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父母平時可以花費一些時間給孩子講述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或是帶領孩子參觀歷史博物館。通過對文物、歷史事件的了解,讓孩子感受到中華民族亘古亘今的傳統美德與精神品質。
當孩子由衷地感受到這些事物所帶來的衝擊力時,他們自然就會心生敬意,以自己是其中一員而自豪。
·了解國民福利
很多孩子正享受著國家賦予的優惠政策與福利,但是卻絲毫沒有察覺。這種認知的匱乏很可能導致孩子在知曉其他國家的惠民政策以後心生落差感,進而對自己的國家感到失望甚至公然否定。
對此,父母應該將真實情況告知孩子,讓他們從小學會感恩國家,逐步培養起對祖國、民族的認同感。
·描繪美好藍圖
要想讓孩子產生認同感,父母就應該賦予他們希望,讓孩子能夠明白,身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父母可以給孩子科普我國因科學技術發展而產生的各類新型產品、產業,讓孩子能夠切身感受到國家的日益強盛。在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以後,父母可以給孩子描繪祖國以後的美好藍圖,讓孩子能夠對國家充滿信心,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與自豪。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