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則叫人驚心動魄的新聞。
新聞報道稱,一男子滿頭大汗的跑進公安局值班室,懷裡抱著的孩子已經昏迷,兩隻小手無力地向下垂著。
男子一進門就大喊:救救我女兒吧,她吃錯藥了!男子臉上淚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寫滿了焦急。通過警察協助,男子順利將女兒送到醫院急救。
經過醫院搶救室洗胃治療,孩子已經脫離生命危險,但是仍然需要住院觀察,如果送得再晚一點,後果就不堪設想了。男子得知女兒已經脫離生命危險,才告訴大家事情的經過。
原來,早上女兒的奶奶吃完藥沒有把藥收好,因為好奇,女兒偷偷拿到藥,一下子就吃進去好幾顆。中午的時候,女兒突然暈倒在地,看到藥盒才發覺女兒吃錯藥了!
對年幼的寶寶來說,藥品的色彩、形狀以及甜味的糖衣誘惑極大。一旦被寶寶拿到藥物,並誤將藥物當零食吃,輕則影響寶寶健康,嚴重的直接威脅寶寶的生命。
根據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統計,每年有30000名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陷入無聲世界。100多萬聾啞兒童中,30%以上是因為用藥不當產生的毒副作用所致。
好奇是孩子最本真的天性。在幼兒時期,許多孩子特別喜歡用嘴來「認識」事物。不少藥物的外形都做的跟糖果差不多,容易發生誤服藥物意外。
為了避免孩子誤服藥物的情況,家長最好養成以下家庭用藥的好習慣。
怎樣預防孩子誤服藥?
01
分門別類防拿錯
家長一定不要把藥品和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混放在一起。成人藥與寶寶的藥要分開,外用藥與口服藥要分開,以免錯拿造成誤服。
如果家中有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建議家長要與其他藥品分開放置。
02
規範吃藥行為
不要為了讓寶寶吃藥,就欺騙他們說藥品是糖果,應該告訴他們藥名和為什麼要吃藥。同時,寶寶會模仿成人吃藥的行為,家長應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藥。
家長要保留產品說明書、保質期等標籤非常重要,過期藥品要扔掉。給寶寶吃藥時候,要注意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等。
03
把藥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
藥品應放置在高處,也就是兒童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切勿將藥品隨意放在桌柜上、枕邊或兒童容易拿到的抽屜里。
如果家長正在使用藥品時因有急事而需要離開,應馬上把藥品放到寶寶拿不到的地方。
寶寶誤服藥物,家長要如何處理呢?
01
第一時間弄清寶貝誤服什麼藥
一旦發現寶寶誤服了藥物,家長一定不要驚慌,更不能指責寶寶,而是要冷靜下來。
家長要快速知道寶寶什麼時候吃的、吃了多少,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第一時間幫寶寶催吐、解毒,以減少藥物在體內的吸收,並及時送往醫院就醫。
02
觀察寶貝是否有反常行為
當家長察覺寶貝動了藥箱,卻又沒辦法說清楚吃了什麼藥時,家長可通過觀察寶寶的反常行為,尋找蛛絲馬跡。
比如當寶寶誤服了安眠藥或含有鎮靜劑的降壓藥時,寶寶會有昏昏欲睡,精神萎靡等明顯表現。
03
迅速採取措施
誤服一般性藥物且劑量較少時
例如,寶寶誤食大人的營養藥或維生素等,媽媽不必太過緊張,可讓寶寶多飲涼白開水,讓藥物稀釋以便及時從尿中排出。
誤服毒副性大的藥物時
例如,寶寶誤食安眠藥或阿托品類藥物、抗生素、避孕藥等,家長要緊急採取以下措施:
緊急催吐
如情形緊急,家長可先行幫寶貝催吐,用筷子或手指輕觸寶寶寶的咽部或舌根部,寶寶會因感到噁心而將吃下的東西吐出來。
給寶寶喂大量的淡鹽水或小蘇打水,再觸及寶寶咽部繼續催吐,這種催吐法可起到為寶貝洗胃的作用,隨即帶寶貝馬上就醫。
及時送醫
如果估計誤服藥物已超過4小時,催吐已沒有用了,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服用瀉藥
如果一時無法到醫院治療,媽媽可給寶貝服些瀉藥,幫助藥物排出。
誤服強酸類或強鹼性等時
寶寶誤服強酸類或強鹼性的藥物時,這類藥物質具有腐蝕性,家長千萬不可催吐,簡單解毒後迅速送寶貝就醫。一般的解毒方法為:
誤服強酸類藥物時
可給寶貝喝蛋清、牛奶、稠米湯或植物油等,這些食物可以附著在寶貝的食管和胃黏膜上,從而減輕對寶貝食管和胃部的傷害。
誤服強鹼類藥物時
家長可以給寶寶喝醋、檸檬汁、橘汁等,以便中和酸性,減少藥物對寶寶食管和咽喉的侵害。
誤服外用藥物時
家長要依藥品不同區別對待:
誤服碘酒
家長可以給寶寶喝麵糊、米湯等澱粉類流質,當澱粉與碘作用後,能生成碘化澱粉,毒性會減少許多。可以幫助寶寶催吐,家長要記得須吐到嘔吐物不顯示為藍色為止。
誤服止癢藥水或驅蚊藥水
可以讓寶貝多喝濃茶水,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對這類藥水可起到沉澱解毒的作用。
每個寶寶都是像一個天使降臨,是每個家庭的開心果。寶寶,更是承載了家庭的希望與未來。
所以家長在給寶寶吃藥時一定要聽醫囑,不可以給寶寶亂吃藥,以免釀成悲劇。
各位寶爸寶媽們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