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上毒物,六成歸澳。」全球共發現有3000多種蛇,其中毒蛇占20%左右。雖然在大家印象中,眼鏡王蛇的知名度比較高,但是它在毒蛇毒性排行榜里是相對靠後的。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蛇類是澳洲太攀蛇,據估算,太攀蛇咬一口的釋放的毒液可以毒死100名成年人!
太攀蛇(TaipanSnake),學名為細鱗太攀蛇,又叫內陸太攀蛇、內陸盾尖吻蛇、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主要棲息在澳洲北部、紐幾內亞乾旱的平原與草地里。太攀蛇的體型在毒蛇家族中處於中上水平,體色為深淺不一的棕褐色(隨季節變化),身體細長整體呈流線型,成年體長在1.5-2米間,毒牙長度1,厘米左右,體重在3公斤左右。
在毒蛇排行榜中,太攀蛇的毒性屈居于貝爾徹海蛇之下,所以細鱗太攀蛇認定為陸地上最毒的蛇,而非世界上最毒的蛇。但國際公認的毒蛇研究專家弗萊博士(BryanGriegFry)表明,太攀蛇之所以排第二主要是因注射模式的混淆(也是吉尼斯的一個謠傳),如果以LD50比較,貝爾徹海蛇甚至不是世界上最毒的海蛇。
毒理學上衡量一種化學品急性毒性的大小的參考量就是LD50,半數致死量(越低說明毒性越大)。根據實驗,貝爾徹海蛇測試的致死量為0.044mg/kg,而細鱗太攀蛇的0.025mg/kg(約為眼鏡王蛇的20倍),誰是最毒的一目了然。
正所謂「不咬則已,一咬驚人」。估算數據顯示,太攀蛇單次可釋放3.1027克的毒液,這個量是一般毒蛇的2倍,而且這口毒液能在24小時內毒死25萬隻小白鼠、100個成年人或兩頭非洲象。由於太攀蛇的毒液里含有神經毒素和肌肉毒素的混合體,若是被它咬傷,其毒液可讓成年男性在45分鐘內就毒發身亡。救治的最佳時間在被咬後的5-10分鐘內,不然救回也只能躺ICU。
弗萊表示:「對我來說,沒有比太攀蛇咬了更糟糕的事情,有的蛇毒攻擊神經,有的攻擊肌肉或血液。而太攀蛇則是神經、肌肉、血液及心臟一起來。它的毒液對全身所有部位都能產生攻擊,其毒液是我認識的蛇毒中最有效、最具全面攻擊性的。」
不過幸運的是,太攀蛇雖然懷有劇毒但性情十分害羞,當遇到人類時,它們通常會選擇迅速離開現場以避免衝突,但如果受到騷擾則會變得非常兇猛,會將身體立起來弓成S形發起致命的攻擊。加上太攀蛇多半棲居在澳洲偏遠的沙漠,所以目前還沒有正式的太攀蛇致死報告。另外澳媒報道,現今澳洲爬蟲公園的研究人員,平均每2周就會取太攀蛇蛇毒來製作抗毒血清,用於拯救人類。
ps:在一些科普視頻中,黑曼巴的毒性被傳得神乎奇乎的,什麼「世界上最危險的毒蛇是黑曼巴」等等,儼然成了一種網紅「毒蛇」。但是黑曼巴無論在毒性和每年殺人數量中(亞歐大陸殺人王――圓斑蝰),排進前20都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