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人,有一種高貴存於邊荒

2020-04-12   哈嘍西藏

帕米爾高原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他們擁有純正的歐羅巴血統,男女顏值很高,他們高鼻樑、大眼睛,他們是「高山之鷹」,他們是「冰山上的來客」



他們勤勞勇敢、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在冰封高聳的帕米爾高原上,過著詩一般的生活



他們,就是塔吉克人。


56個兄弟姐妹中,塔吉克人惟一世居的白種人,但從遠古時代起,他們就生息繁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


或許你之前從未聽說過他們,但是我相信,看完這篇文章,你會對他們的性格充滿了崇拜,對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歷史悠久的高原民族


雖然知道塔吉克族的人很少,但塔吉克族是我國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老民族。


自古繁衍生息在帕米爾高原東部的塔吉克人和不同時期從帕米爾高原西部東遷的塔吉克人構成了我國境內的塔吉克族。


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西漢王朝始設西域都護管轄。塔什庫爾乾地區屬於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咽喉。塔吉克族先民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受到薰陶,並發展自己。


塔吉克族的祖先大概曾經歷過以女性為中心的母權制時代。《大唐西域記·朅盤陀國》在記述其建國傳說中稱,其始祖母與太陽神相會而孕,生下其王。

從塔吉克始祖的傳說來看,其先民曾實行過母權制。即漢公主為王期間,是以女性為王並以女世襲的。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塔吉克族曾信仰過多種宗教,包括原始宗教、瑣羅亞斯德教、佛教,現在普遍信仰伊斯蘭教。最初塔吉克族的先民曾信仰過鷹、奶、鹽等自然現象和自然力。


大約公元前6到5世紀,他們開始信仰瑣羅亞斯德教,到公元2到3世紀改信佛教。到公元10世紀他們又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的伊斯瑪儀教派


這一點與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他少數民族有所不同。塔吉克族是我國唯一信仰伊斯瑪儀教派的民族。


塔吉克族在婚禮、剪髮禮、割節、引水節等各種喜慶的日子裡,一般要舉行叼羊活動。男女老少,觀者如雲,他們吹笛擊鼓,唱歌跳舞,為騎手們助興。

參加叼羊的騎手,前一天晚上不能喂馬因為馬吃的太飽,比賽時跑不快。比賽當天的早晨,主辦者要殺一頭山羊,把羊頭切下,從脖子處掏出內臟,灌水洗乾淨,砍去四條腿,並將羊的脊梁骨敲斷,這就是騎手們將要爭奪的那隻山羊了。叼羊一般在戈壁灘上進行。參加者騎著高頭大馬,腰系一條紅布,隨著主辦者把羊向地上一扔,騎手們策馬而上,需要身不離鞍俯身從地上揀起山羊,拾起者把山羊壓在右腿底下的馬鞍處,拚命往前奔跑,後面的人緊追不捨,你爭我奪,異常激烈,最後獲勝者還可以獲得豐盛的獎品。


他們是鷹的傳人


鷹是帕米爾高原上神聖動物,它是自由勇敢的象徵。鷹是塔吉克族先民的圖騰,至今塔吉克人仍自稱為鷹的傳人,鷹文化在帕米爾高原上源遠流長、奔騰不息,它已成為了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力量之源。

塔吉克族人中廣泛流傳著有著鷹的各種傳說故事。在這些故事中,鷹總是與塔吉克人生死與共,息息相關,在危難關頭,鷹總是挺身而出,犧牲自己,為民眾創造幸福。


塔吉克人的音樂藝術寶庫中,有一顆耀眼的明珠——鷹笛,塔吉克語稱「那依」,它就是用老鷹的骨頭做成的笛子。鷹笛,是塔吉克人的驕傲,是塔吉克族樂舞的靈魂。

笛子是一種古老的樂器,以骨為笛,似乎少了幾分竹子的靈秀纏綿,但卻充滿了生命的激昂與壯烈,鷹笛之聲有如山風呼嘯,仿佛剛剛掠過山谷般自由飛翔。


塔吉克人的民間舞蹈名叫「鷹舞」,其基本動作完全是模仿鷹的動作。當鷹笛響起,塔吉克人跳起鷹舞,宛若飛翔在帕米爾高原的雄鷹,自由而洒脫。

塔吉克族鷹舞的主角是男子,男子舞姿俊健、純樸、粗獷;雙人鷹舞多在喜慶佳節或家庭晚會中表演、跳舞時,大家用坐或半嗣坐,男女相邀,成雙而舞;有時若干對舞伴一起表演,形成集體舞。


塔吉克早已經將鷹的文化,融入到了他們的血液與靈魂。他們有一首長詩,叫《白鷹》,講述了塔吉克民族英雄的故事。此外還有《聰明的山鷹》、《一個牧民和四隻小鷹》等文學作品。

數不清的關於鷹的故事、瀟洒的鷹舞、還有激昂的鷹笛...讓塔吉克人們找到了精神的信仰,他們是鷹的傳人,他們是生活在高原之上的雄鷹。


只有翱翔藍天的雄鷹知道

帕米爾高原的寬廣

只有古老的鷹笛知道

年輕獵手的情傷...

只有勇敢的人才明白鷹笛的可貴

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明白人生的快樂

.....

生活在詩意般的世界


塔吉克族是我國的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老民族,現在我國境內約有6萬人左右,其中60%聚居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厙爾干塔吉克族自治縣。

塔什庫爾干接壤了三個國家,分別是塔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這也讓塔什庫爾干成為國內接壤最多國家的縣。


塔什庫爾干,在維吾爾語裡意為「石頭城」,它被認為是公元初期塔吉克先民建立的朅盤陀國的都城,是古代絲綢之路經過蔥嶺(帕米爾高原)的最大驛站,直到清代,它仍然在發揮作用。

正因為塔什庫爾干是絲綢之路的要塞,因此在周穆王西巡以來的三千年時光中,已有無數的使者、將帥、王侯、藝家、文人、僧侶和往來跋涉的商賈,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地處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在這裡,可以欣賞到日出日落美景,聽到塔吉克人優美的冰山傳說,了解塔吉克民族獨特的民俗民情。

從喀什前往塔縣,全程近300公里,一路上的能夠看得到絕美的高原風光。尤其是行駛在中巴友誼公路上,這段路被稱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


我們可以看到有「南疆火焰山「之稱的奧依塔克紅山。近距離拍攝布倫口白沙湖的奇景。遠眺海拔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雪峰與顏色變幻無常的高原湖泊—卡拉庫里湖

塔縣周圍高峰林立,南有喬戈里,北有慕士塔格。海拔7509米的慕士塔格峰雄偉壯觀,終年積雪覆蓋,被稱為「冰山之父」。山腳下到處是奇山怪石,奇花異草。


新疆各地都有杏花,塔縣的杏花是新疆最早綻放的。行走在河谷中,兩邊是寸草不生的絕壁,突然在河水的轉彎處,層次豐滿的粉跳躍出來,一樹樹杏花開得正旺,整個村莊就掩映在杏花之中。

在塔縣,這樣的杏花村隨處可見,冰川融水匯成的河流,仿佛一條碧綠的絲帶,把這些寧靜純美的村莊串聯起來,組成塔什庫爾干河谷中一道別開生面的壯麗風景。


這裡還保存著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犁國的王城——石頭城,它是絲綢古道著名的古城遺址,記錄了曾經那個輝煌時代。站在古城高處,你便能看到遠處塔吉克族的夏季牧場—金草灘



不一樣的新疆風味


塔吉克人不僅守護者帕米爾高原,他們更熱情好客,塔吉克人被稱為「天上人家」,能歌善舞的塔吉克人,他們純樸、善良、友好,特別的熱情,那裡不僅能夠領略到獨特的異域風情,還能品嘗到一些非常獨特的美食


Tips

塔吉克人忌吃豬、馬、驢、狗、狼、狐狸、旱獺、兔、貓肉等,不吃血,不吃未經宰殺的死的動物。



手抓飯

塔吉克族人的手抓飯和其他新疆地區的手抓飯略有區別,區別在於其他地方採用的羊肉做手抓飯,而塔吉克人卻用氂牛肉做的手抓飯,當然也有羊肉手抓飯。



手抓羊肉

大塊抓羊肉是塔吉克牧民喜愛的主要食品,也是節日待客的主食。抓羊肉和饢一起待客時,饢還可以用做餐具。


千層餅

塔吉克語叫卡特里瑪,先把面瓣成薄餅,然後抹上奶皮或奶油,盤捲起來再撕成餅,放在平底鍋里烤。外面焦黃,裡面鬆軟,香甜可口。


湯麵

塔吉克語叫蘇依阿西,是塔吉克人經常吃的一種飯食,原料主要有羊肉、土豆、洋蔥、油、鹽、麵條等。吃湯麵時常就著饢一起吃。


油肝

塔吉克語叫冬巴吉格爾,油肝是羊尾油與羊肝的神奇組合。把煮好的羊尾油與羊肝分別切成薄片,然後每兩片羊肝中間都夾上一片羊尾油,看上去頗有些「塔吉克三明治」的意思。


奶茶

塔吉克語叫艾提干恰依,塔吉克族的奶茶十分醇香,常用牛奶、羊奶和耗牛奶燒奶茶,奶茶多用大碗喝,上面飄有奶皮,有時也放酥油。


油餅油果

塔吉克語叫阿爾孜克,家有喜事時會炸很多油餅油果用來待客,不僅香脆可口,更耐存放,適合高原環境。


說了那麼多,最好還是親自去一趟帕米爾高原,它沒有青藏高原那樣缺氧而高反嚴重,卻更容易親近雪山和萬古冰川。


這裡還有熱情好客的塔吉克人,有機會一定要去塔吉克人家裡做客,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好客。

扎西德勒!新疆,西藏,尼泊爾,額濟納胡楊林,川西,稻城亞丁旅行,東北。了解更多關注微信公眾號:新疆自駕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