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歌舞音樂影視劇不是不能做,而要走對路

2020-01-16     新京報Fun娛樂

在《愛情公寓5》里的歌舞片段被觀眾詬病的同時,作為編劇,筆者想談談這個類型的作品的創作思維。歌舞劇,不是電視劇有了歌舞部分音樂部分就可以搖身一變脫胎換骨,從最上游的劇作創作開始,音樂劇歌舞劇與普通的電視劇網劇便有了截然不同的出發點。>>>《愛情公寓5》變歌舞劇?和《新白娘子傳奇》差很多

劇本創作思維的本質性不同是內因

首先,要想創作一個音樂劇,要從劇本和音樂兩個主要創作方向雙管齊下,可問題來了,寫劇本和寫音樂,本身兩個行業的事情,又如何匯聚一體,最終一脈相承呢?音樂劇歸結到底是戲劇,音樂只是為戲劇核心服務的。所以,如果一開始《愛情公寓5》要做一個有音樂劇元素的劇,那就要明白,這個故事在這樣的邏輯發展線條下,如果加了音樂,會有什麼增光異彩的效果?說白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景劇設置,這些主人公的人設,以及這樣都市搞笑的劇情下,適不適合多一個音樂元素?額外的,在情感的鋪墊上,主題的確立上,以及情緒的渲染中,音樂的出現,是否能夠讓這些元素都更加清晰?

《愛情公寓5》預告片劇照。

音樂的創作,是伴隨著劇本的創作緊密貼合進行的。當然,有些時候是因為先有了一個深入人心朗朗上口的旋律,然後才決定做音樂劇的。而音樂,還有可能是塑造人物和推動劇情構思的有利法寶。但是對於《愛情公寓》來說,唯有音樂加註於劇情為劇情服務,才能相得益彰。劇本創作,必須優先於音樂創作。

正常的音樂劇,是主人公用歌詞來代替說話,用旋律直接將大家代入那個年代那個環境,縮短了劇情表達里時間跨度和距離。在音樂劇里,音樂聽的是一種感覺,然後才是感受到的那個故事。不客氣地說,音樂劇本來是用旋律來精銳劇情厚度、用歌詞縮短故事長度,是避免有廢戲的最好途徑。可惜的是,《愛情公寓5》卻拿音樂元素當成了擋箭牌。先以音樂為噱頭,在預告里大肆宣揚,做足熱點回憶殺和熱搜新鮮度,又在實際播出的時候給我們用音樂來充數劇情。

追逐夢想、青春校園是國產劇可以走的路

回顧此前成功的音樂類電視劇,歸納下來不過五類方向。

第一種是追逐夢想型。很明顯的,便是組隊參賽或者樂隊組建,比如《歡樂合唱團》《名聲大噪》和《衝出康普頓》。這些無不是組團做了合唱團、組團出道,或者組團搞嘻哈。同樣談及追逐夢想這個主題的,還有落點在校園青春的《琳達!琳達!琳達!》以及講述歌唱比賽的《歡樂好聲音》。你會發現,這些音樂類的影視劇有一個根本性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從故事出發點上,就已經把音樂變成了他們的主元素和主背景。音樂,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一環。所以在劇情里加很多音樂,甚至讓音樂成為重頭戲,才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放眼國內,或許只有前不久電影改編的劇集《閃光少女》能夠滿足這樣的條件。

《閃光少女》劇照。

第二種,便是文藝小清新指向,即用音樂來講一段愛情故事的。這種在電視劇里頗為少見,反而成功的多在電影里。因為電影的時長,正好符合一段唯美愛情的刻畫,所以才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曾經》《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髮膠》和《愛樂之城》。

第三種,則是音樂跨界其他類型最為普遍的青少年勵志成長類型。音樂,是青少年必不可少的陪伴,也是很多人青春的見證者,而加上校園的故事,則更有一番帶著青澀與純潔的韻味。《青春崛起》和《少年嘻哈夢》便是這樣的類型。而同時,青春的年紀是最愛做夢的年紀,大家渴望出名、渴望光環、渴望被人關注。當然,也有明星回到學校,隱於教室,找回真我。這些,便照應在《桑尼明星夢》和《漢娜·蒙塔娜》這兩部音樂類電視劇上。而這個類型,也是國內目前能做音樂類網劇的另一個突破口。

最後兩種,比較小眾,且是很規規矩矩不會出錯也難以出彩的方向。一個是諸如《紅磨坊》《歌劇魅影》《芝加哥》和《媽媽咪呀》這樣的經典歌劇改編。一個是類似講述音樂產業百態的《黑膠時代》和全覽嘻哈年華的《嘻哈帝國》等音樂傳記類。但這兩種類型無論翻拍還是改編都不太適合國內市場。前者受困於歌劇的元音式發音,在單詞的吞吐上講究的是韻律和節拍的美感,這是英語和義大利語的語言天然優勢。而本土化變成中國翻譯,哪怕歌詞再怎麼非直譯,再怎麼落地,在歌詞本身的念讀上就不太適合唱詞的語調。如若非要滿足,那就是京劇和豫劇這樣的戲曲走向,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波西米亞狂想曲》劇照。

後者,受限於明星傳記的素材缺口,以及音樂人物事跡史環境的大面積空白,從孵化上就有很大的門檻。哪怕真的要做某個明星的傳記,涉及到人物真實與虛假,以及此明星家人和粉絲對其的呵護和熱愛,基本上是一絲一毫負面都無法碰觸,那自然構不成一個有所起伏的戲劇,也無法側寫出一個有弧度與稜角的人物。所以眼下我們如果非要做,唯二能做的音樂類劇集,不過是追逐夢想和青春校園。而且,放眼未來,緊扣在這兩個方向上的音樂類劇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為,追逐夢想的方式有太多,音樂只是千萬分之一,青春校園的高口碑高收視劇集也有很多,他們沒有音樂一樣可以精彩。非要融入音樂,那一樣也是一個億分之一機率的選題與策劃。

所以,說到底,國產電視劇,不管是音樂類劇集本身的創作,還是類型化劇集轉型音樂方向的創作,還是其他類型劇集的自我開發,都要因地制宜。

秋小墨(劇評人)

新京報編輯 吳龍珍 校對 范錦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yInrG8B8wMrh2LiYeX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