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新京報文娛×新京報動新聞聯合出品
在上一屆《脫口秀大會》中,徐志勝憑藉獨具風格的「段子」成了脫口秀行業中脫穎而出的新人,但成名後的徐志勝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包袱就是,不想讓慕名而來看他線下演出的觀眾失望。
不久前,徐志勝被邀請錄製了探討社交話題的綜藝節目《五十公里桃花塢2》,作為最後加入的成員,他顯示出了自己強大的社交能力,用最快的速度融入到了集體中,並尋找到了讓自己和大家都舒服的交往模式。就像他在節目中的社交人格標籤「社交大冤種」(編者註:節目中的設定,指在社交中喜歡自嘲,分享自己的糗事來活躍氣氛)一樣,他說:「我其實沒什麼技巧,就是把自己的安全界限放到很低。另外,我覺得社交是雙方的感受,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會彼此舒適。」
作為《五十公里桃花塢2》最後加入的成員,徐志勝憑藉強大的社交能力迅速融入了集體。節目組供圖
《五十公里桃花塢2》·社交
安全的邊界,來自平等和尊重
「我特別喜歡社交」,在探討社交方式的熱播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2》中,徐志勝顯得如魚得水。雖然他是最後一個加入的成員,但對於如何融入一個社交成熟的集體,卻有著天然的優勢。他不會過於主動,但會默默參與,「比如人家幫我搬行李的時候,我是不是也可以幫他搬,或者吳牧野老師彈鋼琴的時候,我會當一個觀眾,也不打擾他,但他會注意到我。」徐志勝總結道:社交中,當對方注意到你時,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徐志勝社交的秘訣還有主動分享:他會主動和別人聊起自己看的電影、美麗的景色、最近讀過的一本書。當然,他也會和新認識的朋友保持一個安全距離,比如剛認識的時候他一般都會很客氣,「就是比較尊重。而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就了解了對方的社交安全邊界,並且隨著你們越來越熟悉,這個邊界也會推移。」
徐志勝自詡做得比較好的一件事,就是在和別人相處與交往時把自己的安全界限放得很低,「我會跟對方敞開說,我這樣是沒問題的,對方也會因此對你敞開他的安全邊界。」去年之前,徐志勝覺得自己的社交方式更偏重於以自己為重心,比如「我要怎麼做。」而有一天,他忽然意識到想讓兩個人在一起最舒服的方式,一定是雙方都關注到了對方的需求,「你不是在他身上尋求如何把自己推薦出去,而是一種互相平等的交流。」
在集體環境中,徐志勝自有一套社交技巧。節目組供圖
打破圈層·友情
和好友一起犯傻,是件很少年感的事
在《五十公里桃花塢2》中,徐志勝覺得最難忘的時刻就是一群人坐在海邊看夕陽,「首先美景很打動人,其次現在很難碰見一群人願意陪你做這麼浪漫的事情了,最後你就會徹底放鬆,心情也平靜了。」
徐志勝說,如果有機會,他非常希望能邀請一群朋友去騎行,「我小時候很喜歡騎車,在我們村裡騎車會發現很多平時沒注意到的好玩的東西,比如一個水坑、一棵奇怪的樹、一段很崎嶇的路。」徐志勝喜歡那種有目標的騎行,比如他很想去青海。
來到這個節目對於徐志勝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這對於他來說是一件愉悅的事情,「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當你的生活穩定下來後,認識新朋友的幾率就越來越小,到最後朋友圈也就穩定了,有時會缺少一種新鮮感。」而這裡,打破了他的圈層,擴大了社交圈。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老朋友」,當記者問他如果能夠再一次來到「桃花塢」,他希望帶誰來,徐志勝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何廣智。「我們真的是非常好的朋友。他相對內向,但是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時又會有很多可能性。」比如,只要他倆在一起時就會做很多「傻事」。「我們可能會在海邊打水漂,或者騎著雙人自行車和別人比賽。」徐志勝感慨道:在這個行業,有人能陪你一起做「蠢事」其實是很值得回憶的,「雖然比較傻,但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有少年感的事情。」
成名後·沒變
還是那些朋友,就是演出有了「包袱」
距離上一屆《脫口秀大會》播出已經半年有餘,徐志勝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脫口秀演員成長為脫口秀新星。他似乎天生就屬於「喜劇」和脫口秀,李誕評價他是「老天爺賞飯吃」,宋丹丹、徐崢等前輩也對其讚譽有加,他還和何廣智、呼蘭等脫口秀前輩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回顧這半年多的生活,從素人變成明星,徐志勝覺得其實也沒什麼變化,「我身邊還是那些朋友,飲食習慣上,也還是那個喜歡山東菜的小伙子,衣食住行改變都不大。」如果非要說變化,那確實比之前要忙碌了很多,除了錄製了不少綜藝節目,「更主要的工作還是準備線下的演出。」徐志勝說。參加脫口秀大會後,慕名來看線下演出的觀眾越來越多,徐志勝如今登台會有一些「包袱」——怕觀眾失望,「我不希望觀眾為了我而來,最後敗興而歸。」
而綜藝節目,對徐志勝來說,和錄脫口秀類節目差不多,「原則上都是給觀眾帶去歡樂。」相對不同的是,脫口秀帶去的歡樂短暫而集中,一次大概就5分鐘,但準備、打磨的時間會很長。而綜藝節目是讓觀眾看到他生活中的模樣,「總結下來,就是一個更偏重於『準備型』,另一個偏重『即興發揮』。」對於這兩種表達幽默的方式,徐志勝都會覺得緊張,「這種生活類的綜藝節目,雖說很多都是即興發揮,但也需要準備,其實是對你之前人生的一個小小的提煉和釋放。」
生活中·愛讀書
因為讀書,才考上研究生遇到脫口秀
生活中,徐志勝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他最近看了一本對自己很有啟迪的書,就是奧黛麗·赫本的傳記。「我能感受到她的生活態度,她對大自然及身邊事物的體察,以及她在演戲時的專業態度,讓我觸動很大。」
徐志勝看書的用時很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不求甚解」,有時坐飛機從一個目的地飛往另一個目的地,他就能看完一本書。「其實我看書占用的時間很靈活也很短,很多時候可能不到一個小時。」
他看的書也很雜,對於書的類別沒有太多的限制,一本書當下吸引了他,他就會去讀,但有時讀完後他甚至記不住裡面主人公的名字或者書名,「我就是會隨意的翻看,吸引我了就去看。或者是我此刻內心有什麼情緒、問題,覺得這本書可以解決。」他甚至會覺得,讀書就像在翻答案,當他看到了可以解決問題的答案時,會放慢速度細細研究這一部分,但其他的內容依舊是草草帶過。
徐志勝喜歡讀書,他說是因為這個習慣讓他成功考上了研究生。受訪者供圖
他也會把自己如今的成就都歸功於喜歡看書,「回想我的經歷,好像考上研究生是我最根本的一個起點,考上了研究生後才來的北京,才接觸到脫口秀。」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ID:yuleyidian)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