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的影響仍然揮之不去,但除了它,影響豬場的另一大疾病」藍耳病」,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無論是發病率還是危害程度,藍耳病給豬場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那麼藍耳病在豬場中的臨床症狀都有哪些呢?在什麼情況下判定藍耳已經影響了咱們的豬場呢?為什麼會發病呢,面對藍耳病我們應該怎麼控制不發病呢? 針對這些問題,小編將為大家逐一解讀。
一、藍耳病在豬場中的臨床症狀都有哪些呢?
母豬主要表現為精神沉鬱、食慾減少或廢絕、發熱,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妊娠後期,母豬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豬流產率可達50%~70%,死產率可達35%以上,木乃伊可達25%,部分新生仔豬表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及輕癱等症狀,產後1周內死亡率明顯增高(40%~80%)。母豬表現為產後無乳、胎衣停滯及陰道分泌物增多。
1月齡仔豬表現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狀,呼吸困難,有時呈腹式呼吸,食慾減退或廢絕,體溫升高到40℃以上,腹瀉。被毛粗亂,共濟失調,漸進性消瘦,眼瞼水腫。少部分仔豬可見耳部、體表皮膚發紫,斷奶前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斷奶後仔豬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過豬生長緩慢,易繼發其他疾病。
生長豬和育肥豬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統症狀,可表現出咳嗽及雙耳背面、邊緣、腹部及尾部皮膚出現深紫色。感染豬易發生繼發感染,並出現相應症狀。
種公豬的發病率較低,主要表現為一般性的臨診症狀,但公豬的精液品質下降,精子出現畸形,精液可帶毒。
二、在什麼情況下判定藍耳已經影響了咱們的豬場呢?
、母豬流產或早產超過8%,窩產仔豬死亡率超過20%,仔豬出生後1周內死亡率超過25%。豬場在2周內,母豬流產率和仔豬成活率呈現上述指標中2個,豬場可斷定發生豬藍耳病。
、母豬流產集中於妊娠後期,白色死胎、「大」木乃伊胎和弱仔增多,胎衣呈暗紅色、有血泡或血點出現,臍帶「點刷狀」出血,剖檢死胎可見肺臟呈現間質性肺炎、出血,脾臟出血等病症,可以判定豬場發生豬藍耳病。
、豬場母豬更新率超過40%,返情率大比例增加,產後感染增多,產後少乳、無乳,仔豬健仔率低,豬場可以判定藍耳病不穩定。
、新生仔豬腹瀉,按正常抗生素保健或治療無效,強制斷乳後仔豬腹瀉症狀減輕或停止,腹瀉期間仔豬的腹股溝淋巴結呈暗紅色,乳頭基部發黑或出現黑圈,這種豬場可以判定豬藍耳病不穩定。
、斷奶保育豬,發生豬副嗜血桿菌病、豬鏈球菌病等疾病感染幾率非常高,尤其是中後期呼吸道症狀非常明顯,這種豬場可以考慮豬藍耳病不穩定。「臨床一定水平上能夠將豬副嗜血桿菌病定義為豬藍耳病的『指示器』」。
、豬場豬瘟、豬偽狂犬、豬圓環病毒病等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尤其是豬瘟疫苗,血清抗體檢測結果豬瘟阻斷率「參差不齊」,這種豬場可以判定藍耳病不穩定。大量實驗表明,藍耳病感染後豬群豬瘟疫苗免疫的抗體產生受到嚴重抑制,亦即藍耳病感染會嚴重干擾其它疫苗(特別是豬瘟)的免疫效果。因此,在臨床中常見到藍耳感染嚴重的豬群表現出典型的豬瘟臨床症狀及剖檢病變。
三、為什麼會發病呢,面對藍耳病我們應該怎麼控制不發病呢?
為什麼我的豬場一直都很穩定,怎麼就發生了呢?
現在中國藍耳陽性的豬場在98%以上,陰性的豬場很少,大多數豬場是藍耳陽性不發病,處於一個穩定狀態,但是當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如:熱應激、高溫高濕、氣溫忽冷忽熱、更換飼料、引種等,都可能會爆發藍耳。
面對藍耳病我們應該怎麼控制不發病呢?
、科學評估
評估豬群藍耳感染狀態: 通過生產指標、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評估。
、免疫馴化
根據豬場藍耳狀態進行相關疫苗免疫
馴化就是控制藍耳病病毒在豬群中穩定感染,既不清除,也不爆發,使豬群對藍耳病毒具有持續的保護作用,從而保持生產穩定。
馴化的手段有兩個:
一個是統一感染,保證只有一個血清型藍耳病占主導;
另一個是儘快清除病毒血症,抑制藍耳病帶毒豬排毒,將藍耳病的感染維持在一個不爆發甚至不影響生產成績的目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