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門必修課

2020-03-24     尼古拉斯憶心

《論語·為政》中有云:君子不器。

意思是說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樣只有一個用途,而應學識廣博、技能廣泛。

古代對於君子學識和技能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也就是傳說中的「君子六藝」

六藝的提法最早見於《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

在周朝,專門設有「保氏」的官員,負責向貴族子弟傳授這六門必修課。


禮:禮有五禮

禮主要指的就是禮儀,是古人日常的行為規範,是人與人交流的基本禮儀包括:

吉禮,祭祀之禮;

凶禮,喪葬之禮;

軍禮,軍中禮儀;

賓禮,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儀;

嘉禮,日常生活禮儀。

樂:樂有六樂

這裡所說的「樂」是指六套古樂舞,分別是: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叫「六樂」,主要在祭祀活動中使用。

這在周朝不僅保留得十分完整,而且有著嚴明的使用區分。

射:射有五射

射就是射箭,古代主要以弓箭為主,後期有了弩,增加了射程,是古代考試的主要項目之一。

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這五種射箭技術,都是當時男子必學的。

所以說,古代君子可不是文弱書生,他們要練武,還要做到弓馬嫻熟。

御:御有五御

古代的戰車都是單轅駕車,變換方向有一定的難度,四匹挽馬全靠御手立姿以韁繩控制,沒有專門的訓練,難以適應作戰的要求。

於是,古人專門開設「五御」來熟練駕馭技術:

鳴和鸞,行駛的時候車上鈴鐺聲要響的協調;

逐水曲,經過曲折的水路時車不落水;

過君表,經過天子表位時不能碰倒標杆;

舞交衢,在過通道里旋轉掉頭時,要像舞蹈一樣自如;

逐禽左,驅車行獵時,要把獵物驅趕到左邊,讓車上的人便於射擊。

書:書有六書

六藝中的書,主要是說識字,是關於文字結構的理解和應用,相當於現在學校里的基礎課。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其中象形、象事、象意、象聲指的是文字形體結構,轉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

數:數有九數

數學包括九項內容,稱為「九數」。東漢鄭玄注釋《周禮》引鄭眾說,「九數」為: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

實際上是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九個重要領域,這裡面就包括著相應的算板式的計算工具。

在古代,「六藝」有兩種意思。除了上述這些,另一種指的是《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部先賢所著的「六經」。

如果你生在古代,

你可以當個合格的君子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uQKC3EBfwtFQPkdkZ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