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客
一大早,文友給我留言,說謝老走了,就在今天凌晨。
我說,謝老的身體一直硬朗得很,就在今年國慶70周年時還接受記者採訪呢,怎麼說走就走了?
文友發了個「祈福」的圖標。
謝老,我是非常熟悉的,也是非常敬重的。
不但源於鄉誼之親,還有我對他豐富人生的仰望。
謝老叫謝畢真,寓意為「畢生追求真理」。1916年他出生在武平縣象洞鎮光彩村,是活躍在閩粵贛邊的老戰士、老領導,也是閩西革命老區碩果僅存的老紅軍。他的人生足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讓我們景仰、追尋。
謝老走了,留下我與他親切交往的一幕幕往事……
我與謝老相識於1995年6月原閩粵贛邊縱老同志聯誼會成立大會上。那時,我作為閩西日報的一名年輕記者前往採訪。中場休息時,謝老對我說,作為一名記者,除了政治意識要強外,最關鍵的是要勤奮敬業,新聞是跑出來的,泡在家裡是寫不出新聞的。現在你還年輕,要多讀些黨史方面的書,尤其要多讀閩西地方黨史方面的書,我們閩西紅土地啊,二十年紅旗不倒,付出了多大犧牲和代價啊,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要宣傳,要珍惜!
會後,謝老親自贈送我一本厚厚的剛剛出版的由他主編的《中共閩粵贛邊區史》一書給我,要我好好學習。還從包里拿出好幾篇稿子,用濃重的武平普通話對我說,「這些是我近期寫的稿子,算是向閩西日報投稿吧!」
謝老憨厚的笑容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
1999年5月,《紅岩魂——白公館潭滓洞革命烈士鬥爭史》大型展覽在閩西博物館展出。一日一大早,謝老就給我打電話,說,這個展覽很好,其中有革命烈士犧牲前總結的「六條教訓」,這是血與淚的囑託,句句戮入心懷啊,建議你去看一下,也寫篇報道,好好宣傳一下,我們共產黨的本色不能丟、不能丟的。我說「好」,便立即前往,隨後采寫了《永遠的嚮往》的側記,在閩西日報刊發。
2006年1月13日,從龍岩直達北京的海西號快車開通。龍岩市委安排50名離退休老同志專門乘坐這趟首發列車前往北京觀光。我作為隨行記者一同前往。在車上,我又看到了謝老夫婦。謝老拉著我的手,說起許多往事。談他的成長經歷,談他的艱難歲月,談他在領導崗位上遇到的各種考驗,談他人生中所受的委屈和不公正處理,還談到創辦閩西日報時的難忘時光。在車廂里,我們談笑風生,暢想未來,我完全被謝老的言談舉止和翩翩風度所吸引,特別是謝老身上所固有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感染了我們。在北京遊覽期間,謝老總要招呼我為他拍照,歡喜得如同一個孩子。按原來旅程,我們要前往明十三陵參觀。當有老同志嚮導游提出,是否不去十三陵,改為前往盧溝橋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動議時,謝老堅定地說,好!我們不去看舊時皇帝,要好好看看我們中國人民是如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
一路跟隨,一路教誨,獲益良多。
後來,謝老出版了新書《鴻爪》,專門給我打電話,要我去他家,他要贈送一本,並親自在扉頁上籤好名;閒聊中,他說他剛做了手術,身體也消瘦了些。不久,謝老又出版《鴻爪續集》一書,謝老又給我打電話,要送我一本。這些書籍我都好好珍藏,認真拜讀,並從中汲取強大精神力量。
今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成立70周年,有關單位搞了個紀念活動,在宴會上我看到了謝老。顯然,謝老身體大不如前,他端坐在輪椅上,鮮紅的圍脖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焰,特別顯眼。我走上前去,撫著謝老的肩膀,向他敬酒(飲料),說,謝老啊,你一輩子信念堅定,那麼仁慈寬厚,那麼愛護後生,一定可以活到200歲!
話音落下,同桌的人也都說「200歲、200歲」,同時舉起酒杯,同聲祝福道,祝謝老健康長壽,壽比南山!
如今謝老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風範,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奮發前行!
2019年12月12日寫於龍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