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媽媽諮詢說,孩子6個月了,睡覺的時候總是出汗,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我家寶寶也是特別愛出汗,尤其是頭部,在吃奶的時候、玩的時候,頭上總是出汗。睡覺的時候,頭部下面的被褥都是濕漉漉的。
針對這個問題,我諮詢過兒科醫生,醫生看了看寶寶的狀態,身體狀況都很正常,告訴我這是生理性出汗,是嬰幼兒的常見現象。當然有時候寶寶出汗也會是某些疾病的象徵,一定要分清出是正常出汗還是異常出汗,有針對性地調整。
1、生理性出汗
寶寶現在處於迅速生長發育階段,身體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皮膚含水量大 , 微血管分布較多,體內產熱和廢物比成人多,腎腦幹的排泄功能有一定的限度,出汗就是排泄和散發體內熱量的重要途徑,出汗可以帶走體內有些代謝廢物如尿素、脂肪酸等,還能帶走多餘的熱量,保持正常的體溫。
出汗是受中樞神經系統控制的,皮膚上的汗腺分泌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所控制,當交感神經興奮時就會出汗,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就會抑制出汗。寶寶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從興奮到抑制的平衡相對較差,當他們剛剛人睡或者將要睡醒時,交感神經會出現一時興奮狀態,所以寶寶就容易出汗。
2、環境、飲食等刺激出汗
現在天氣熱了,室溫也相對較高,但是開空調又有點早,擔心寶寶會著涼,所以很多家庭還是在自然溫度下休息。還有的會給寶寶穿較厚的衣服,蓋較厚的被子,導致寶寶體內熱量增加,寶寶就需要排汗散熱。
孩子對熱很敏感,受到熱刺激後,就會通過出汗蒸發體內的熱量,調節正常的體溫。尤其是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熱量增多,寶寶就會散發熱量而出汗。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和媽媽親密倚偎在一起,媽媽身上的熱量也會影響寶寶,寶寶會因為熱而出汗。同時,吃奶也是力氣活,寶寶也會因為「努力工作」出汗。寶寶身體其他部位的汗腺不發達,頭部汗腺最發達,所以多表現在頭部出汗。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葷腥和油膩等高熱量食物吃多了,導致寶寶內熱重,也是出汗的原因之一,大約有70%~80%的寶寶是因為吃奶粉導致內熱。添加輔食的寶寶吃葷腥和油膩食物多也會出汗多,母乳媽媽多吃這些食物也會引起寶寶多汗。
3、病理性出汗
如果寶寶平時身體比較虛弱,晚上睡覺時大汗不止,甚至一整個晚上都會出汗,衣服、頭部下面的被褥都濕透了,要警惕是病理性出汗。
病理性出汗最常見的情況是佝僂病,也就是嚴重缺鈣。同時還伴有睡眠不安、煩躁易醒、「桌球頭」 、「枕禿」、方顱、出牙延遲、肋骨外翻、「雞胸 」 、「漏斗胸 」、 X型腿、O型腿等體徵。
如果寶寶前半夜、後半夜和天亮前都出汗,可能是生病了,比如肺部疾病。如果寶寶在天亮前出汗,面色蒼白、脈搏虛弱,可能是低血糖。
1、非病理性出汗
及時調節室內的溫度,避免驟冷驟熱,引起感冒。可以用空調或者風扇進行調節,夏天也要保持在28度左右讓寶寶舒適的溫度。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對著寶寶吃,防止著涼。
注意經常給寶寶洗澡,保持皮膚潔凈,洗澡也是一種幫助寶寶降溫的良好方式。洗澡後給寶寶穿純棉的、容易吸汗的薄款衣服,如果寶寶的衣服被汗水打濕,要及時更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穿衣服厚度標準是:摸一下寶寶的頸部和後背,如果是溫暖的或者有點薄汗就是可以的。
汗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鈉、氯、鋅等,如果出汗太多就容易丟失水分、鹽分、鋅等元素,所以出汗多的寶寶要及時補充水分,可以喝一些淡鹽水、吃新鮮的水果,都是補水的好方式。另外,為了防止鋅缺乏,可以適當增加鋅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瘦肉、牡蠣等。
吃奶粉的寶寶,可以添加奶粉伴侶。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要注意多吃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母乳媽媽也要注意飲食清淡,少吃煎炸油膩的食物,保證母乳質量。
2、病理性出汗
發現寶寶是病理性出汗要及時帶寶寶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積極治療。
比如因為缺鈣引起的出汗,要注意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多帶寶寶外出曬太陽,也能補充維生素D,這樣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
因為低血糖引起的出汗,要及時給孩子補充一些食物,出汗的情況會得到緩解。還要注意調節飲食搭配,改善寶寶的身體狀況。
總之,寶寶出汗一般來說都是正常出汗,有的是因為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造成的生理性出汗,有的是因為護理不當造成的出汗,有的則是因為生病引起的出汗,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飲食、精神狀態等表現,綜合判斷寶寶出汗是否正常,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保證寶寶睡眠舒適、身體健康。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