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菜名菜八寶干燒鯧魚,油潤紅亮,滑嫩味厚

2019-07-25   王老虎尋鮮記



我愛吃魚。鯧魚,是我偏愛的一魚。

曾經見過一個記載,說鯧魚是「身扁如銳、狀如鏘刀,身有兩斜角,尾如燕尾,細鱗如滄粟,骨軟肉白,甘美,晚春至立夏最肥。」

形容的真是逼真。

鮮的鯧魚呢,清蒸最妙,曾經在威海文登朋友老徐那兒吃過一道,老徐好客,特意找了數條野生海捕的銀鯧,個兒不大,滑溜溜的泛著粼粼的銀光,看著就鮮,洗凈,僅用一點薑絲和一杯清酒來蒸,魚肉如絲綢般柔滑,鮮美的惹人愛。我還寫過一首歪詩,叫《睡美人魚》,文曰:





一條鯧魚,

還帶著海風的味道,

就被一杯酒灌醉,

用一縷薑絲和蔥花做被子,

在蒸鍋里睡去,

像一個睡美人般睡去,

等待一個王子,

用舌尖親吻著她,

在味蕾上,甦醒成一個童話。

鯧魚乾煎的也好吃,要選扁平寬厚的鮮鯧,豎切大片,略略腌漬風乾,不是旺火油炸而是用小火慢慢煎透,干香咸鮮,配一個玉米貼餅子,實在是妙。





我的口味是有些偏重愛咸鮮的,所以還是更愛干燒鯧魚一些。這是一道傳統魯菜,用的是魯菜乾燒技法,旺火烹炸,微火滋透,湯浸汁入,味厚濃郁。

燒,是魯菜的一種烹飪技藝。有紅燒乾燒蔥燒醬燒之分。紅燒講究的是調味須放醬油,成熟後勾芡為醬紅色,色紅亮味熟透,魯菜里的四喜丸子就是一例。而干燒,又稱自來芡燒。烹飪時不勾芡,用微火和長時間的煨燒,使湯汁滲入食材內,講究的是微火慢燜,令滋味充分滲透於魚肉之內,吃起來見亮油而不見湯汁,油大汁緊味濃。



老虎曾經在濟南拍攝並吃過一道八寶干燒鯧魚,記憶猶新。新鮮鯧魚,半斤左右最佳,太大不易燒透入味,太小則肉薄味淡,一道菜兩條足矣。去腮開膛去髒,洗凈控干,揮利刃,將鯧魚兩面剞菱形象眼花刀,起灶坐鍋,油燒至八成熱,下鯧魚,炸至魚微淡黃五成熟皮硬定型後,撈出控油,魚不可炸過,過則魚鮮味盡失。也不可欠,欠則腥,五成即可。另起油鍋,煸炒肉丁、竹筍丁、蛋糕丁、榨菜丁、青豆等八寶丁,略略兜炒,盛出,再起一鍋,淋少許油,撒一把白糖炒糖色,炒至白糖融化,顏色黃褐色時,添一勺清湯,把炒好的八寶丁和炸好的鯧魚放入鍋中,隨即加入白糖精鹽料酒調味,用中火略燒再微火慢煨,大翻勺,至鯧魚兩面都燒透入味,開大火,自然收汁,不要勾芡,將汁濃入味,喜歡辣味的,淋辣椒紅油兜翻裝盤,一味干燒鯧魚就好了。

一道干燒鯧魚,顏色油潤紅亮,魚肉滑嫩味厚,八寶丁味美怡人,要是再配一碗米飯,那滋味,絕配。

想這一口了。



後記:崔義清老爺子曾經出過一本《魯菜》,詳盡很多魯菜做法,附錄老爺子的做法如下:

主料: 鯧魚1條(約500克)

配料: 肥豬肉25克,冬筍25克,榨菜20克,干紅辣椒2個,蔥姜蒜共25克。花生油1000克(約耗50克),白油25克,辣椒油20克,白糖100克,精鹽3克,味精2克,料酒25克,清湯500克。

做法:

1、將鯧魚去腮,開膛取出五臟,用清水沖洗乾淨,在魚身上每隔2厘米打上象眼花刀。把豬肉、冬筍、榨菜、干辣椒均切成0.6厘米大小的丁,蔥蒜切成玉米粒大小的丁姜切成小指甲片;

2、炒勺內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燒至九成熱時,將魚抹上少許醬油下入油鍋內,炸至魚呈紅色時撈出;

3、 炒勺內放入少許花生油,加入白糖25克,炒至糖呈深紅色時烹入清湯。另取一勺放入白油,加入豬肉、辣椒、蔥姜蒜、冬筍、榨菜煸炒後,倒入湯汁中,再下入炸過的鯧魚,加入精鹽、白糖、料酒,蓋上蓋移至小火上燒至湯至將盡,魚兩面已燒透入味時,移至旺火上,加入味精,淋上辣椒油大翻勺裝盤即成。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