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自貢富順,吃一碗豆花飯,豆花嫩白,米飯蓬鬆,蘸水香辣

2020-03-09   王老虎尋鮮記


小時候,快樂很簡單。長大了才知道,簡單才快樂。而就像有些快樂是源於內心的純凈一樣,有些美味美就美在簡單二字,我在自貢富順吃的豆花飯,就是如此一味。很簡單,就是一碗嫩白的豆花,一碗疏鬆的米飯,一碟香辣的蘸水,再配一碗豆腐窖水,但卻極清爽,看上去像小家碧玉般的,清新且怡人,且讓人百吃不厭。


記得汪曾祺先生也寫過這豆花飯的,「四川的豆花是很妙的東西,到四川旅遊,我和林斤瀾鑽進一家只有穿草鞋的鄉下人光顧的小店,一人要了一碗豆花。豆花只是一碗白湯,啥都沒有。豆花用筷子夾出來,蘸『味碟』里的作料吃。味碟里主要是豆瓣。我和斤瀾各吃了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很美。」



那一年去自貢,朋友徐伯春老徐特意驅車數十裡帶老虎一行到自貢富順,一家叫李二豆花的店兒,去吃一碗他認為最地道的豆花飯。


四川豆腐盛名者眾,富順豆花,榮縣花生渾漿豆花,成都麻婆豆腐,樂山西壩豆腐,川西劍門豆腐,皆美味。而富順豆花之所以獨樹一幟,同行的自貢當地老饕陳茂君老師告知老虎,除地處沱江下游,盛產大豆及山泉水好之外,與富順因鹽立縣,屬自貢古鹽都,鹽滷點漿以做凝固之故最有關係。


老虎揣摩頗有道理。豆腐有南北分類或稱嫩老之分,南(嫩)豆腐以石膏凝固,北(老)豆腐以鹽滷或酸漿點鹵。富順豆花地處南豆腐製作之地,卻又有北豆腐鹽滷點漿之法,故南北結合,終成「滾嫩綿白」之特色。「滾」指熱而不燙,「嫩」為細嫩而不碎,「綿」是筋韌不木,「白」寓色白如玉。而窖水亦要清香甘爽方為正宗。


如此以來,富順豆花看似簡單工藝實為講究,豆要精選,泡發要適度,磨漿要細,燒漿要恰,鹽滷點漿要巧。


老虎在後廚見一個師傅巧手司廚,一口大鍋,一口大缸,架紗布蘿篩,燒漿過濾,忙的不亦樂乎,隨後點漿,滴鹽滷,持長柄勺略略攪動,稍稍凝固從缸中舀到鍋內,微火略煮,豆花沉於鍋底,窖水浮於鍋面,鍋內有一麻繩蹦一半圓弓形竹片緊貼於鐵鍋底,師傅手持竹片兩頭來回滑動,窖水通到鍋底以防豆花糊鍋。


須臾豆花即好,窖水微黃,豆花雪白,顫悠悠在鍋內,豆香撲鼻。在廚房老虎已是按捺不住。



急乎乎盛之於藍花邊大碗,伴豆花上桌的是一碟蘸水和一桶米飯,陳老師告訴老虎,吃豆花飯的靈魂,就在於這碟蘸水,妙就妙在這碟蘸水,不僅有自貢鹽幫菜蘸水「辣,麻,香,鮮,甘」的特點,味更醇,回味更悠長。辣椒舂成糍粑型,加芝麻,熟菜籽油,家釀胡豆瓣醬,冰糖,胡椒,八角,山奈及各種中藥浸泡過煎制的醬油,如此調味,方可成就一碟「辣而不燥,麻而不澀,香而不郁,鮮而不烈,甘而不膩」的富順豆花飯的蘸水。


老虎迫不及待,盛半碗米飯,舀幾勺豆花,加些許蘸水,豆花如玉,蘸水辣椒鮮紅,香蔥翠綠,煞是好看。攪拌開來,豆香米香辣香,撲鼻而來。入口,豆花細嫩甘飴,綿而不老,蘸水麻辣鮮香,味道濃烈,米飯米粒分明,嚼之甘香,而三者合一的味道剎那間讓豆花飯從看起來的小家碧玉,成了舌尖上風情萬種的妖艷美女,在味蕾之上,搖曳多姿。


在自貢數日,在街頭隨處可見販賣豆花飯的小店,也發覺了自貢人對於豆花飯的熱愛。簡單而又不簡單。簡單的豆花飯,收穫了不簡單的味道。而美食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


快樂很簡單。簡單才快樂。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