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們把孩子當成手中的寶,生怕自己哪點做的不夠而委屈了孩子。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不管有理無理,都一概答應,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愛。
其實,大人這樣做,很容易讓孩子認為家裡人為他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如果哪次他的什麼要求得不到滿足的話,他就哭鬧不止,而大人們往往又在孩子的眼淚攻勢下心軟,一次又一次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於是孩子變本加厲放大慾望,對家長更是無止境地索求,形成「凡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他人感受」的壞毛病,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變得狹隘自私,沒有愛心。試想,一個自私自利又沒有愛心的孩子,長大後會被社會接受嗎?他會受人歡迎嗎?肯定不會。這就意味著他未來的人生路上障礙重重,過分愛孩子也就等於害了孩子。
一次,我在一個蛋糕店挑了兩塊精緻的蛋糕和兩個漂亮的冰淇淋準備離開。這時來了一對母子,年輕的母親身上背著一個大而沉重的背包,手中牽著一位大約5-6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手裡拿著烤肉串和冰淇淋。
他們在蛋糕店門前停了下來,媽媽買了蛋糕給孩子,可小男孩還鬧著要冰淇淋。媽媽說等你手裡的冰淇淋吃完再買吧。小男孩哭喊著說這個不好吃,我要買那個。母親不買,小男孩就把手裡的冰淇淋往母親的身上重重一扔,隨後就去抓母親的頭髮。冰淇淋掉在地上融了一地,母親胸前的衣服被冰淇淋弄髒了一大片。無奈的母親在孩子的粗暴和眼淚攻勢下妥協,又給孩子買了個大大的冰淇淋,孩子才停止了哭鬧。
我無奈地搖了搖頭。其實孩子壞毛病的形成,家長要負主要責任。我雖為那母親不平卻更為那孩子的未來擔憂。
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明白「狠心拒絕真心愛」,千萬不能在孩子的眼淚攻勢下心軟。也許孩子會因被拒絕而生氣、難受,但這是暫時的,等他氣消了再與他好好溝通,告訴他這件事情為什麼不能滿足他,讓他懂得其實他得到的每件東西都來之不易,讓他明白社會上的每個人都不是他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別人沒有遷就他的理由。讓孩子從小養成「明辨是非,體諒他人」的良好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