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也算正兒八經的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很大一部分人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你扮演的到底是怎樣的角色?
校園裡的好少年?社會中的精英?還是家庭中的頂樑柱?隨著年齡的轉變,我們身份也隨之變化。
01 / 新生命的養育
我,是一名四歲孩子的媽媽。
四歲,小孩子高熱、咳嗽、腸胃炎高發的年紀。去年冬天,孩子高燒四天,因為不是孩子第一次高燒,我也並沒有太在意,在家中給孩子喂食感冒藥以及物理降溫。半夜,孩子哭個不停,我覺得不能再拖下去了,隨即叫上老公,開車帶孩子去醫院掛急診。
俗套的流程——檢查、驗血、等報告。報告拿到手的那一刻,我看了一下指標,多個項目都特別低,我想這次流感是真的很嚴重吧。醫生看了一下報告,很嚴肅的告訴我,孩子的白細胞指標太低,要去婦幼才行。
不會是白血病吧!
我摟著孩子,上車的那一瞬間,眼淚直往下掉,老公握著方向盤的手也一直在顫抖,「沒事,孩子買了保險,是病咱就看!」我抱著孩子,在孩子的聲聲嘶喊中整理好情緒,身為媽媽,我鎮定了,才能給孩子減少一些恐懼。
(當天的朋友圈)
凌晨兩點,婦幼裡面依然哭聲一片,排到我們都已經三百多號了,等待的過程真的是最煎熬的。
「沒事的,沒事的,只是小小的感冒而已。」
「要是白血病,我該怎麼辦啊,她這麼可愛,化療應該很疼吧!」
等待化驗報告的那一周,我整個人憔悴到脫相。
並不是白血病,孩子還很健康!
生兒育女的意義,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傳宗接代,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愛的釋放。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付出,換來孩子一個微笑,一聲謝謝,都覺得格外滿足。
02 / 舊生命的告別
我,也是一對92歲高齡老人的孫女。
92歲,腿腳不便、心肺功能慢慢衰竭、老年痴呆是他們的常見病症。雖然二老有六位子女,但大部分都有家庭和工作要忙,照顧他們的重頭,就由兩個兒子進行。日常的洗衣做飯,都由兒媳婦來進行,四個女兒會抽空買菜做飯,幫老人洗頭,剪指甲。
一大家子,其樂融融。
「生死與離別」這個話題,我們都未曾提及,但他們去醫院的頻率越來越高。奶奶也時常在我耳邊提及,自己害怕死亡,老人家一聽到誰誰誰走了,就會說自己已經對社會沒有價值了,還不如一走了之。
但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價值,在我們的心中,是無價的。二老勞累一生,拉扯六個孩子從成人、成材到成家,雖然他們沒有萬貫家財,但他們用上一代勤勞質樸的品格,養育了新一代人。
我回想起,奶奶拉著我的手,行走在鄉間稻田中央;爺爺彎下他寬厚的背脊,將我背在身上,用他厚實的大手依託著我,用親昵的口吻給我講著故事!
(偷拍二老牽手緩行)
雖然面對生老病死,我們都無能為力,但是,儘可能的陪伴他們吧,因為,在剩下的時光里,你有很多個十年,二十年,他們,卻沒有那麼多的時光了……
一切,都是一場終會落幕的修行,沒有循環。
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切換著我們應該承擔的角色,隨著年齡的增長,壓力與責任也會隨之增強,養育子女與孝敬家老儼然成為人生一門必修的課程。
關於為人母(父),成人子的成長曆程,你有什麼想說的,都可以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