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易家橋新村8幢301室的呂延申家庭一家三代教師,演繹著現實版的《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現已98歲高齡的呂延申在柴塢圩學校任教時年僅18歲,如今回憶起來,呂奶奶仍記憶猶新。「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不少學生年紀比我都大。校舍是以前的廟宇改建,基本是幾間小瓦房,好幾個年級的學生擠在一個班裡上課。」解放後,呂延申在市實驗小學任教。當時的實小,校園都是土木結構樓房,五六百個學生,教學質量高,在南通地區頗有名氣。呂延申在實小任職40年,前21年擔任教師,後19年擔任教導主任。這40年里,她不僅教學生,還帶出很多師範實習生,後來他們都成了各個學校的骨幹教師和行政幹部。
改革開放後,呂延申又去了通師一附任教導主任,與其他老師一起進行教學改革,搞得有聲有色,在全市形成了較大的影響。當時的教學設備非常簡陋,老師就是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打天下。「在平凡中嚴要求,在平淡中懂知足。」好家風在呂老師家中綿綿傳續。呂老師家裡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有一張信條: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三兒子以及再下一代的孫女和外孫女,在她影響下,也成為光榮的教師。
「作為退休教師,關心下一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退休後,呂延申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用在了為社區居民服務和孩子的教育上。一門心思撲在關心教育下一代的工作中,並在多方奔走下,建立了以關愛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為特色的「愛心家教」校外輔導站,為流動花朵們搭建了一方學習的天地,並攜手愛心志願者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而今,98歲高齡的她,還是堅持每天讀書看報,眼睛老花,看不清楚,就用放大鏡。讀書明禮,長期浸潤在書籍中的她,時常說,「家的氛圍因書香而淡雅溫馨,家的氛圍因書香而幸福溫暖。」
這就是呂延申,一個堅持家風傳德、親情育德、書香潤德的家庭,她用溫馨和睦的家風、血脈相連的親情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帶動著身邊的人,傳揚家庭美德,明禮於心、行禮於人,言行有規矩、做事有法度。新城橋易家橋社區黨委書記黃郁珉表示,呂老師正是用「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的態度得到了社區居民的廣泛稱讚。
來源:南通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