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一副鎮長倒在扶貧路上……雖然苦累,但覺幸福…

2019-08-04     遂川政法

為了一千多個日夜的堅守

—追記信州區秦峰鎮扶貧幹部許大龍

2019年8月1日22時許,信州區秦峰鎮副鎮長許大龍因患惡性淋巴瘤並噬血綜合症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他再也無法親手抱一抱2歲的女兒,再也回不去他執著堅守、日夜奮鬥的村莊,人生的齒輪永遠定格在46歲。

他連續加班,身體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2018年以來,許大龍明顯感覺身體不適,連續兩個多月,持續低燒不止,但他只是吃點退燒藥,仍依然堅持在扶貧崗位上。

2019年5月,他又持續反覆低燒。直到6月24日,連續低燒1個多月的許大龍如同往日一樣忙碌:到貧困戶家裡宣傳政策,去產業基地看看那些長勢喜人的菌菇,到愛心扶貧超市了解貧困戶積分兌換商品的情況,完成工作報表……到了晚上10點,同事徐尚建突然收到他的求助信息,連夜把高燒不退的他送到上饒市人民醫院,後又轉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經專家確診為淋巴瘤並噬血細胞綜合症。8月1日上午,許大龍體內多個器官出血,病情急劇惡化,晚上10時許,經搶救無效離開人世。

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的「鐵漢子」

「他是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2016年6月,許大龍來到秦峰鎮分管扶貧工作,該鎮位於信州區東面,距市區22公里,轄11個行政村,有4.1萬餘人口。其中一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老塢村,一個市級貧困村下湖村,2個貧困村在2016年底已順利脫貧摘帽。

三年零一個月,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許大龍挨家挨戶地走訪秦峰鎮的6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記錄本上清晰地標註每一戶的致貧原因;大力改善老塢村的居住環境,讓曾經的省級貧困村成為了城裡人周末旅遊的後花園;幫助鎮上的貧困戶學習電商銷售,讓秦峰的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在新塘建起了愛心扶貧超市,讓美德帶動鄉村風氣……對待扶貧,許大龍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幹勁、韌勁和拼勁。

「上午,向領導彙報扶貧攻堅工作。下午,回村帶村幹部實地了解產業發展情況。晚上,走訪貧困戶家庭……」這是許大龍在微信「朋友圈」日常發布的消息。在同事眼裡,雖然扶貧工作再忙再累再辛苦,但許大龍總是精力充沛、精神飽滿。截至6月25日,扶貧1125天,許大龍在朋友圈發布微信1000餘條,全程記載自己的工作點滴和心路歷程。秦峰鎮的變化,村民的改變,他一直在朋友圈「炫耀」:「雖然苦累,但覺幸福。」

去年年初,許大龍連續兩個多月持續反覆低燒。很多同事們都勸他去醫院看下,那時正值扶貧工作最忙碌的階段,許大龍的思維全部被扶貧工作占據。他反覆思考著的是如何找准市場的供需對接點,如何讓鄉村振興、農民增收從理想走向現實。他總是硬扛著,就吃點退燒藥,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堅持在扶貧崗位上。他走村入戶,因地制宜為貧困戶制定長期加短期、經濟作物種植和家庭養殖相結合的產業扶貧策略。通過「黨建+產業聯盟」的新模式,招商引進現代農業企業,許大龍趟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近年來,秦峰鎮強化黨建引領,以農業合作組織為載體,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共成立海螺水泥專賣、菌菇種植、油菜種植等11個專業合作社,建設菌菇大棚3個8000餘平方,引進占地兩百多畝的五石現代設施農業基地。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許大龍將貧困戶融入集體產業中,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貧困戶每年分紅達1000元—1500元。

許大龍來回奔波的身影,他所堅持的信念,給這方土地上他深愛的百姓帶來了期盼,用實際行動守護著他們心中的那片光。

一心為民 群眾點贊的「自家人」

當許大龍離世的噩耗傳到秦峰鎮,村民們都不敢相信,前段時間還來家裡走訪的許鎮長就這樣永遠離開了……

3年多的脫貧攻堅歲月里,有攻堅克難的辛勞,也有與群眾打成一片的歡欣。一樁樁、一件件往事,見證著精準扶貧深得民心和魚水情深的幹群關係。同事徐尚建回憶說,去醫院的路上,許大龍還叮囑:「咱下周末去看鄭田軍吧,他的身體不好,負擔又重,看看能幫他做些什麼。」

許大龍牽掛的許多事情還沒有做完。村民鄭田軍大兒子的低保還沒申請下來,許大龍曾到醫院看望過孩子,說是要幫助申請低保,過節的時候給孩子帶了些禮物,春節時還自掏腰包給了孩子500元壓歲錢。

鄭開明的妻子生過兩場大病。他沒能留住妻子,還欠了一身外債。「許鎮長一遍遍上門做工作,鼓勵我養鴿子,幫我立下脫貧計劃和目標。2017年遇上了禽流感,市場關閉了三個月。許鎮長告訴我,堅持下去就有希望。他幫我申請了4萬元的無息貸款,讓我的養殖規模擴大了一倍。他對我,真的是比親人還要親啊!」

「我在家裡從事來料加工。許鎮長第一次上門來看我,就為我辦理了營業執照,申請了5000元創業基金。去年年初,他看我為人手不足發愁,就挨家挨戶的幫我勸說讓有勞動力的村民,和我一起做來料加工。現在,我已經帶動了10戶貧困戶脫貧。」村民朱良壽回想起2018年初,見到的許鎮長,依舊是忙碌、樸實、樂觀的模樣。「現在我才知道,那時的許鎮長已經連續低燒2個月了。我真是對不起他,讓他為我的事奔波勞累。」朱良壽心裡無比愧疚。

在新塘村委會,劉芳不停的抹著眼淚,悲傷難以言表,她念叨著許鎮長的點點滴滴,「去年我老公得了肝炎,轉院到南昌的醫院住了兩個月。許鎮長幫我們準備好材料,幫我們辦的轉院和報銷手續,還到南昌看過幾次,叮囑我自己也要照顧好身體。今年過年,他帶了營養品到我家看我們,還給了我們500元錢,說是他的一點心意。他就是太辛苦了。他是大家眼裡的自家人,心裡裝的都是咱老百姓,惟獨沒有他自己。」

「即便透支自己,看到貧困群眾臉上的笑容,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這是許大龍在朋友圈發過的一條狀態。近年來,秦峰鎮脫貧攻堅工作全面推進。2018年,該鎮全面啟動539戶建檔立卡戶、邊緣戶的安居工程,基本完成295戶建檔立卡戶、邊緣戶的安全飲水工程。完成扶貧項目8個,新農村建設點8個,建成入戶路10公里。全年共發放產業扶貧分紅資金52.53萬元。秦峰、老塢、占村等6個行政村代表全鎮順利迎接省脫貧攻堅縣際交叉檢查、第三方評估和績效考核。脫貧攻堅工作在全區年終考核排名第一。

此外,在許大龍的傾力幫扶下,秦峰鎮還湧現了一個又一個志智雙扶的典型。「老塢村朱良壽身殘志堅勇創業,發展來料加工產業,自己脫貧的同時還帶動周邊20多人就業」「新塘村徐忠柱因病致殘,卻不等不靠,開起愛心扶貧超市、發展蔬果種植,生活過得有聲有色」「秦峰村趙頂熊與妻子起早貪黑經營早餐店,憑藉辛勤付出成功摘帽脫貧」……

甘於奉獻 親人眼裡的「工作狂」

他答應多陪親人,卻帶著妻兒在村裡度過許多個節假日。「爸爸什麼時候回家?今晚回來嗎?」「爸爸今晚還不能回去。等有時間,爸爸再帶你到村裡來玩,好嗎?」駐村扶貧時,每當晚飯後,許大龍習慣和兩個女兒視頻。大女兒已經讀高中,小女兒只有2歲。她們的爸爸實在太忙碌,幾天見不上他,孩子們只能在微信里詢問他的歸期。

翻看他的記事本,一件件對家人的承諾再也無法兌現:答應妻子的一場電影,他一拖再拖。答應暑假陪孩子們去外地旅遊,如今卻無法踐行。答應家人去做一次全身體檢,然而卻……

他一心一意撲在扶貧工作上,無暇照顧家庭,給予貧困群眾太多關愛,對家人和自己卻過於「吝嗇」。世間有一種大愛,叫舍小顧大。在許大龍身上,這種大愛體現得淋漓盡致。

許大龍的事跡感動了信州群眾,他的病情讓千萬人牽掛。7月6日,朋友圈中信州區的幹部們爭相轉發一條為一名奮戰在扶貧一線幹部募集急需的AB型血小板的消息。

「人生一何短,裂書寄遐殯」「大龍,一路走好」 「大龍,你走了,扶貧還有我們」「大龍,願天堂沒有病痛 」……許大龍離世的消息傳開後,與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事們在工作群里、在朋友圈裡發出一條條緬懷、紀念他的消息。

1125天的高強度脫貧攻堅工作,帶給許大龍的可能是人生中拼搏而又充實的「一陣子」,但留給人們印記的是「一輩子」的堅守和奉獻。


來源:上饒先鋒、手機江西網

責編:李雅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QnAXWwBUcHTFCnfbFKP.html